二战德军元帅在这国一城市商场被俘, 市民至今对外国人极为警觉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20余万字留学日记;80余万字课堂笔记;近200幅珍贵图片。

  解密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军事传统、战略思维和民族性格。

  探讨一流军队建设之道!

  “战略学人”将陆续刊发《我在伏龙芝学军事》一书中的精彩章节,敬请关注与留言讨论!

  第四十二节: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

  俄罗斯南部的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历史名城。建城 400 余年,16 世纪末, 沙皇在这里建立军事要塞,因为附近有一条察里津河,要塞便以此命名。1917 年十月革命后,察里津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浴血奋战,3 次打退反革命的白匪军猛烈进攻,成为革命武装的坚强堡垒,察里津在 1925 年更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 年在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的运动中又更名为伏尔加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从 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经历了空前激烈、血腥与辉煌的大会战,90% ?以上城区被战火摧毁,围歼德军 30 余万人,其中德军第 6 集团军总司令 F. 保卢斯元帅、24 名将军及残部 9 万余人缴械投降,极大地鼓舞 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民心士气,成功扭转了苏德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面,成为意义非凡的战略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遗址楼墙壁

  1998 年 4 月 29 日 19 时,我和留学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刘万珠同学乘坐火车从莫斯科前往距离近 1000 公里的伏尔加格勒,实地寻觅当年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历史遗迹、感受这座英雄城市的转型现状。4 天行程给我们留下两大深刻印象:一是大街小巷不时遇见的战争纪念碑、英雄塑像、残楼旧垒和博物馆,时常在提醒你这是一座经过惨烈战火洗礼、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城市,它为国家、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牺牲。二是在战争废墟上实现旧貌换新颜的工业重镇面临极其艰难的社会转型,人们思想禁锢,城市封闭保守,昔日辉煌不在。

  伏尔加格勒市区呈长条状沿伏尔加河西岸延伸,以西 80 余公里是顿河大拐弯处,当年德军就是由此向斯大林格勒的西北和西南发动主要进攻和合围的。1942 年 7 月 17 日,希特勒集中 50 个师的精锐部队开始发动攻势,空军疯狂轰炸,共投下 100 多万颗炸弹,陆军由远及近,最后在 9 月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区。苏联守城军民宁死不屈,逐街逐楼、逐层逐室坚守战斗,英勇顽强阻击了德军一次又一次强攻,用生命和鲜血挫败了德军的战略意图。

  德国将军汉斯?德尔将军在回忆当时激烈的街垒战时写道:“部队推进不是以公里而是以米来计算,因为每争夺一座楼房、车间、水塔、铁路护堤和一堵墙、一间地下室都要进行鏖战,其激烈残酷程度连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大规模激战都无法相比,敌我之间距离几乎无法度量。”

  同年 11 月 19日,苏军发动代号为“天王星行动”反攻战役,在城西北、南面对德军展开钳形攻势。1943 年 1 月,苏军完成对德军包围态势并发起进攻,2 月 2 日苏军第 38 步兵旅官兵在市区的“商场”(Универмаг) 大楼地下室活捉德军第 6 集团军总司令保卢斯元帅,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位被俘获的德军元帅。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敲响了希特勒崩溃退却的丧钟,德军从此转入全线防御。

  关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历史地位,苏联时期和现在俄罗斯、西方国家一些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存有争议,尤其苏联解体后认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没有库尔斯克等会战重要的观点增多,还有人坚决否定斯大林格勒会战乃至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事实胜于雄辩, 不管怎么说,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改变了苏德战争的力量对比,扭转了苏军在总体上处于被动和守势的局面,大大提升了世界各国人民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勇气和信心。

  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后不久,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苏联领导人的贺信中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了光荣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德国军事专家瓦尔特?格利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一书中写道:“斯大林格勒肯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转折点,一个心理上和政治上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德国的一个军事失败,它已经成为一个政治性的事件。”

  德军保卢斯元帅被俘的商场

  我们首先来到市中心的伏尔加河岸边广场,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也是俄罗斯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孕育着俄罗斯民族的文明、性格和历史。从岸边通向烈士广场的英雄林荫道共有 200 级台阶,意味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艰苦卓绝的战斗持续了 200 天。林荫道两旁布满松柏、白桦树、杨树和丁香,烈士广场建有无名烈士墓和“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纪念碑,“胜利日”阅兵式、重要节日庆典等活动常常在这个广场和河边举行。

  “斯大林格勒会战”全景画博物馆

  “斯大林格勒会战”全景画博物馆位于伏尔加河畔,建成于 1982 年,是一座白色的圆形建筑物,外形如同一个大型碉堡。博物馆附近的老式飞机、火炮、坦克、舰艇,不远处的没有房顶门窗且千疮百孔的红砖残楼、弹痕累累的“巴甫洛夫中士”楼等建筑物,让人不禁想起当年斯大林格勒战火纷飞、激烈巷战、断壁残垣、瓦砾遍地的情形,对巴甫洛夫和他的战友们为坚守一处楼房与敌军鏖战 58 天的顽强意志和英勇精神而肃然起敬。

  博物馆内设 8 个展览厅,大厅中央有一个螺旋圆梯,拾级而上来到顶层,一幅巨大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全景画”展现在眼前。全景画长160 米、高 20 米,比莫斯科胜利广场纪念馆的全景画还要大,配有声光电效果,场面逼真感人,仅人物就有数千人。它由俄罗斯 8 位知名画家用了两年时间完成的,生动再现了斯大林格勒军民在崔可夫元帅等将帅英明指挥下在 1943 年 1 月反攻德军的场面。

  马马耶夫山冈的“宁死不屈”勇士雕像、“祖国母亲在召唤”纪念碑

  马马耶夫山冈纪念群雕是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又一处历史见证地。它位于市区边上,离我们在伏尔加格勒下榻的“旅游者宾馆”仅有 200米左右的距离,紧邻伏尔加河。山冈海拔 102米,是全城地势最高处。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联红军和德军为了争夺这一制高点展开了殊死搏斗,战后有近 3.6 万名红军官兵安葬在山冈“兄弟之墓”。建成于 1967 年 10 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纪念群雕,共有 15 座,占地 6.5 万平方米。

  纪念群雕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一是山冈脚下的“世世代代的纪念”高大浮雕,高 8 米、长 17 米,以废墟的城市为背影,11 名男女老少向英烈敬献花篮花束。二是山冈中部矗立在一个圆形水池中的“宁死不屈”勇士雕塑及长方形喷泉池两侧的 6 座人物雕塑,个个栩栩如生。“宁死不屈”勇士右手握着手榴弹,左手提着冲锋枪,目光坚毅,神态凝重,斗志昂扬,表现出一种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是山冈顶部的“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像和“战士荣誉”圆柱形纪念大厅。纪念大厅高 13.5 米、直径为 40 米,中央是一只擎着“长明火”火炬的手,两名威武的年轻士兵守护在旁边,大厅里回荡着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的《梦幻曲》哀乐。

  出了纪念大厅,就是“苦难母亲”广场及其附近的无名烈士墓。崔可夫元帅的陵墓位于广场中央,这位曾经在中国当过蒋介石军事顾问、在苏德战争特别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立下卓越功勋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生,他的墓碑实际上就是一块平卧草地上的 1 个多平方米黑色大理石板。在山冈的最高处,耸立着 85米高的主要纪念碑“祖国母亲在召唤”。“母亲”雕像高 52 米,她右手举着一把长 33 米的利剑,左手呈现召唤姿势,昂首挺胸,气势恢宏。这座纪念碑的总重量为 8000 吨,仅剑的重量就有 14.6 吨,是伏尔加格勒的主要标志物,从城区、伏尔加河等不 同地方都会远远看到“祖国母亲在召唤”的巨型雕像。

  崔可夫元帅墓碑

  伏尔加格勒的历史是辉煌的、令人敬仰,苏联建国之初的红色堡垒,“二 战”中坚如磐石,战后重建家园,在废墟上实现经济腾飞,成为伏尔加河流域最大的工业中心、重要港口和铁路枢纽,直到苏联解体后初期还是俄罗斯比较富裕的地区。然而,国体政体大变样之后,在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伏尔加格勒陷入了困境,大批企业面临减产、停产、倒闭等诸多问题,社会缺乏生机,民众思想保守,开放程度很低。我们在伏尔加格勒的三四天时间,处处感到市民封闭保守、城市建设老旧、市场意识淡薄。

  “战士荣誉”纪念大厅

  我当年的伏尔加格勒之行日记写道:这是一个意识形态色彩很浓的城市,基本上还保留苏联时期的样子,多数市民的心态是矛盾的、痛苦的,对外国人极为警觉,我们问路可以,问其他事都很谨慎,不爱长谈,聊天谈话时多是顾虑重重、左右观望,生怕被别人看到,好像外国人都是间谍特务似的。在这座城市找外汇兑换点很困难,找宾馆也是破费周折。我们先后去了“伏尔加格勒宾馆”“十月宾馆”“演员宾馆”等,都是以“客满”“服务设施不全”“警察天天检查”“外国人只能到指定宾馆”等理由予以拒绝,找了 3 个多小时才最终落脚于“旅游者宾馆”。但入住宾馆的当天晚上,就多次接到是否需要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宾馆服务人员也主动暗示或明说宾馆可以协助提供“美丽姑娘”服务。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很难发现外国人和卖水果、小商品等摊位,“五一”节日期间各处红旗招展,列宁大街上的居民楼阳台上或窗户上挂着俄罗斯国旗、苏联国旗和党旗等各种旗帜,反映出市民的不同心态。紧挨着“旅游者宾馆”的是“红色十月”冶金厂,以及不远处的“巴里卡基”工厂、“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苏共 22 大水电站和造船厂等。曾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鏖战多日、生产大批坦克的“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门前,在一个高台上停放着一辆 T-34 坦克,大门两侧悬挂着一些型号拖拉机打折低价出售的广告牌。

  在大街上偶遇一位来自中国湖南姓郑的 19 岁小伙子,他在伏尔加格勒国立师范大学留学刚满 7 个月,他告诉我们这座城市很封闭,市民对外国人普遍持有一种防范、不友善的态度。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最后一批对外开放的大城市,苏联时期只有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组织的成员国公民才允许进入,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公民不得入内,因为这里有许多大型军工企业。

  在参观斯大林格勒会战全景画博物馆时,一位中年的女解说员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她很兴奋,不仅详细介绍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实物,而且硬拉着我们的手大谈中俄两国友好传统、朋友关系,说美国人如何狡猾、如何坏。她还讲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们经常提出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的问题,她不知道如何回答,说社会主义好但现实不尽如人意、工资都不能按月发放,说资本主义不好但人家比我们有生机、人民生活富裕。现在俄罗斯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不要共产党领导,也没有带来多大的改变,反倒经济社会状况大不如从前,你们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又取得很大发展,真是好样的!

  在准备从伏尔加格勒返回莫斯科的火车站月台上,我们一出现就有一位便衣警察上前盘问,检查证件。他刚走,我们正要打开相机拍照留影,又有一位少校警察急忙上来阻拦,查看了我们的军官学员证后说,你们是外国军官?你们来这里是搞侦察的吧,以便日后进行空中轰炸。不知他是在开国际玩笑呢,还是警惕性甚高,真把我们当成侦察兵了!上了火车,我们再次遇到警察查阅证件。从这些现象不难窥视出伏尔加格勒人的封闭保守、性格倔强一面,这也许正是当年察里津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车厢里,一个 20 岁的俄罗斯球迷亚历山大?罗曼告诉我们:在俄罗斯,球迷乘车、看球都不用买票,但到了伏尔加格勒就不行,看门人说市政府很穷,所有人都要买票。与几位俄罗斯乘客聊天,一个总的印象是他们都很诚实,对生活现状极为不满,有点身为俄罗斯人不光彩的感觉。

  此次伏尔加格勒之行,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城市相比,明显感到这里封闭落后许多,经济社会转型异常艰难,真是令人可敬、可叹的一座英雄城市!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郝智慧,祖籍内蒙古赤峰、出生于辽宁大连。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居住于北京海淀。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工作。

  主要研究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世界智库和俄罗斯军队等问题,出版有《邓小平军事生涯》(专著)、《和平之路:国民党军重大起义纪实》(合著)、《战略学》(合著)和主编《新中国周边大事纪实》、2014年以来的年度《世界智库战略观察报告》等书。

  《我在伏龙芝学军事》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转发自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2022年中国年轻人群运动发展白皮书
下一篇:6月1日起中学非毕业年级陆续返校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