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开方“小升初”衔接期平稳过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孩子不乐意住校,我也放心不下怎么办?”“孩子说跟不上节奏,不想学怎么办?”“和新同学也处不到一起,老是独来独往怎么办?”……开学刚两周,山西省儿童医院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接连接诊了不少“小升初”家长,对于孩子们在新学期遇到的种种问题,家长们显得非常困惑、焦虑。

  对此,省儿童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张达明表示,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期加速跑,孩子自主能力的培育、学习习惯的养成、人际交往的成熟、青春期阶段的发展都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陪伴。“小升初”孩子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容易产生叛逆情绪的心理阶段,这也尤其需要家长的耐心呵护与鼓励。孩子来到新的环境,注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可以有紧迫感,但无需过度焦虑。她结合门诊实际,梳理了家长们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并进行了针对性解答。

  这些困惑 专家为你开良方

  1

  家长困惑:我家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现在来到一所寄宿制中学读初中,孩子适应不了,不乐意住校,我也放心不下怎么办?

  专家开方:孩子第一次离家住校,部分家长感到焦虑,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照顾不好自己,甚至一直拖着不让孩子住校,这都是父母“分离焦虑”的表现。“分离焦虑”指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亲子分离的常见心理现象。然而孩子终究要离开家长营造的温室,独自面对风雨。

  面对分离焦虑,首先家长自身要敢于放手,不对孩子的生活过度操心包办,相信孩子慢慢会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一味以爱的名义将孩子包裹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从小就没有锻炼独立自主,那么以后孩子将无法适应社会,更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的情绪中。其次,家长可以主动与孩子沟通讨论,了解孩子关于独自住校的想法或担忧。面对孩子的担忧,家长可根据孩子特点给予真诚的鼓励,增加孩子独自面对新环境的勇气。针对孩子遇到的问题,家长也可以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给孩子分享自己独立自主的经验。再者,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教孩子自理的技能并练习,如铺床、洗衣服、打扫房间等,这在缓解父母“分离焦虑”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最后,举办一个简短而又正式的告别仪式。告别仪式可以向孩子和自己传达一个信息:我们要分离一段时间了。这相当于给双方做了一个心理铺垫,使自己和孩子不因分离情绪过多地影响自己。

  2

  家长困惑:我家孩子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现在升入初中,开学刚两周就说“跟不上老师节奏、学不会、不想学”,怎么办?

  专家开方: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学习内容增多,作业负担加重,知识理解度提高,尤其数学更加依赖抽象思维。相应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小学老师“事无巨细”,在课堂上会不断的示范和讲解,学生只需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即可,但初中老师则讲究“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需要学生自律并主动探索学习方法。

  因此,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小升初”后学习上的差异,帮孩子掌握中学的学习特点,指导孩子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家长要对孩子充满耐心,不能仅依据成绩的好坏评判孩子学习努力与否。孩子升入中学,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不论成绩好坏,家长都应该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与小学相比,中学是一个更大的舞台,部分同学在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但到了初中发现成绩只能排在中等甚至更后,进而产生挫败感,丧失学习热情。对此,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上的落差,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多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激励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同时家长也要摆正心态,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和孩子的平庸,多加审视我们培养孩子的初心,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平安地生活,而不是考了多少分,得了第几名。

  3

  家长困惑:我家孩子比较内向,现在升到初中,没有他认识的同学和老师。开学两周了,别的同学已经结识了新的伙伴,我家孩子依然没有自己的小圈子,并对上学有了抵触心理怎么办?

  专家开方:初一新生步入新的学习环境,大部分同学短时间内较难形成稳定的伙伴关系,而小学阶段的好朋友又被分散到不同的学校,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面对新同学、新老师,难免出现退缩心理。伴随着群体意识的增强,孩子更希望自己能有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由此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小升初”学生面临的重大课题。此时家长可以在给予孩子心理支持的同时引导孩子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第一,家长平时可以多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提高其主动与他人交往的勇气。

  第二,家长尽量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择友,尊重孩子的选择。家长在一旁多加注意,并适时给出建议即可,孩子选择朋友的过程也是学习与成长的过程。

  第三,如果孩子圈子狭小,可以主动帮孩子营造交友环境,如鼓励孩子参加学生社团、社区志愿者团队等。

  第四,在生活中与孩子交流关于人际交往的话题,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帮助孩子掌握人际沟通、矛盾处理的技能。

  4

  家长困惑:我家孩子近期很烦躁,有时候还乱发脾气。尤其是开学之后,说他两句就开始跟你顶嘴,他这是怎么了?

  专家开方:“小升初”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迅速,第二性征出现、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增强。对事物开始有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但由于经验与知识水平的限制,孩子的一些见解相对狭隘,不过这也是孩子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这一时期的孩子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朝气蓬勃但也容易失控,喜欢探索新事物但缺乏持久性。这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正常现象,家长们不必过分烦恼甚至指责孩子。要注意的是,平时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尤其不要在公共场合呵斥或批评孩子。家长可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创造一个和谐、自由的沟通环境,以平等、尊重、真诚、理智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在与父母良好的沟通中成长。

  相关

  父母吵架的背后 也许是孩子破碎的心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无论多么和睦的夫妻,总避免不了产生一些磕磕碰碰。然而,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晴雨表,他们密切关注父母的情绪,评估他们在家庭中的安全程度,而父母在发生冲突时的处理方式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省儿童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张达明提醒广大家长,夫妻间发生争吵时,建设性的解决冲突有利于孩子学习健康的矛盾处理方式、发展出更好的社交技能和自尊心,享有更多的情感支持,通常也能与父母保持更好的关系,在学校做得更好,心理问题更少。而当父母之间的争吵具有破坏性时,对孩子的附带损害可能会持续一生。

  父母吵架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张达明介绍,父母之间频繁争吵带来的压力可能会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研究人员发现,当父母经常吵架时,孩子在调节注意力和情绪方面更加困难,其检索新信息以及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损害。与此同时,生活在父母冲突频繁家庭中的儿童,辍学和成绩不佳的几率也更高。

  受父母争吵的影响,孩子更可能以敌意对待他人。孩子通常会以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冲突解决策略来处理与兄弟姐妹的争吵。长期家庭不和的儿童,通常在生活中很难对他人产生信任感,长大后也较难与他人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父母经常争吵的儿童遭受暴力侵犯、犯罪,产生行为问题的概率更高,更易产生社会、学校适应问题。与父母之间低冲突的儿童相比,生活在冲突程度较高家庭中的儿童吸烟、酗酒、吸食毒品的几率也更高。父母频繁争吵的家庭中长大的儿童更有可能自卑。

  如何减少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在张达明看来,吵架过程中的辱骂、侮辱、威胁之类的言语攻击,推搡或殴打等身体攻击,冷暴力、回避,甚至向另一方的投降和屈服等逃避性行为均具有破坏性。当父母争吵过程中反复使用以上敌对策略时,有些孩子会变得心烦意乱、担心、焦虑和绝望。有的孩子则可能会对愤怒做出外在反应,变得咄咄逼人,在家庭和学校出现行为问题。孩子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和健康问题,如头痛和胃痛,或经常生病。来自家庭的压力会干扰他们在学校专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在破坏性冲突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在与同龄人建立关系时都存在问题,即便是兄弟姐妹关系也会受到不利影响——他们可能会变得过度介入和保护对方,或者疏远和脱离。

  张达明提醒,虽然夫妻间偶尔的冲突并不意味着就给孩子带来了伤害,但家长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是父母激烈争吵后,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对孩子进行安抚:

  1、与孩子讨论这次争吵。虽然家长不必将与伴侣意见相左的细节透露给孩子,但仍需要召开家庭会议说:爸爸和我昨天晚上发生了一场失控的争吵。是因为一件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的事,我们没有相同的看法,但是我们这样子争吵是不对的。

  2、让孩子放心。向孩子传达,这只是你们意见相左的一次冲突,并没有更大的问题发生。虽然爸爸妈妈因为意见不一致发了脾气,但你们仍然彼此相爱。确保孩子明白,你们仍然是一个稳固的家庭。

  3、评估孩子心理状况。如果发现你与伴侣的争吵可能损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请考虑去看心理门诊,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心理治疗师也可以教给您情绪管理技能,或者进行家庭治疗以改善你们的关系。

  山西晚报记者 薛琳 通讯员 崔俊强

上一篇:中美教育有区别 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这几点上
下一篇:治理窨井“吃人”就该用重刑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