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家长怎么办?老师:了解动机好引导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现在的家长基本都比较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尤其是在低年级时,最为关心。但是,很多家长由于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缺乏正确认知而感到茫然。

  这不,有个家长朋友就抱怨说,他家孩子上二年级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让他头疼,问我这是不是正常情况,还是就只有他家这样,又问该怎么引导。

  听到他说自己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我就忍不住发笑,问他小时候有没有学习主动性。这次轮到他笑了,说要有学习主动性也不至于混成今天这样。我二次笑,然后给他讲了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他就明白怎么引导了。

  

  说实话,几乎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学习主动性,这是正常情况。家长不必为此烦恼,更不必因此向孩子发怒,甚至责罚。其实只要想想自己小时候,家长也就理解孩子了。

  学习动机,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有外部与内部之分。

  直接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或是可以快速呈现的结果感兴趣,从而想学习。比如画画有趣,学生就喜欢上美术课。再比如,在课上受到表扬、课上做游戏或是开展活动等,学生就会主动学习;相反,若是上课没趣儿,学生就不想听了。还有分数与排名,也可以构成直接动机。直接动机容易激发,但作用短暂而且易变。

  间接动机,是指对学习的远期意义有认知,比如认识到上学能改变命运,上学能成就自我,上学能报效祖国,因此而努力学习。像周总理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间接动机。间接动机不容易激发,但作用更持久。

  很明显,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是以直接动力为主的,很少有孩子能知道为了未来学习。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向间接动机转化的,到六年级以上就明显了,初中高中尤其显著。当然也有一直没产生间接动机的。

  

  外部动机,是由学习外部提供的奖励产生的,最典型的就是赏罚,得到奖赏动机就强。无论是学校的奖励、老师的奖励,还是家长的奖励,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作用也是短暂的,而且与学生心态有关系,当学生对奖励不再感兴趣,动机也就没了。比如,第一次奖励一支笔,激发出学生学习动机,以后还奖励一支笔,可能就失去作用了。

  内部动机,是指学习内部产生的吸引力维持的动机,比如对学习的兴趣,或是内在的求知欲。这种动机作用强劲持久。比如一个人爱好书法,就能主动刻苦学习,而不要别人监督,也不要什么奖励。

  对于小学生学习来说,是以外部动机为主的,逐渐向内部动机发展。尤其是低年级,受意志力薄弱的影响,内部动机不稳定,外部动机占绝大部分。

  

  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特点,家长朋友大约也就明白怎样引导自己的孩子学习了,主要就是利用直接动机与外部动机,同时辅以“制度”。对于低年级学生,这种方法效果尤其明显。

  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给孩子在家的学习定一个制度,比如规定每晚做作业的时间,作业做得对、写得好,给予某种奖励。比如可以看电视或是出去玩,也可以是物质奖励。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家长还可以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孩子认真学习的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避免处罚,也可以成为直接动机,所以家长在给孩子定学习制度时,也可以相应地适当规定处罚措施,比如错误率高、书写潦草甚至是不能按时完成,就要接受某种处罚,不允许看电视,不给买玩具,等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对于引导低年级孩子学习,直接动机与外部动机都是容易激发的,但问题是家长往往难以坚持,导致直接动机与外部动机逐渐弱化,甚至是消失。

  常见的情况是,家长一开始搞得轰轰烈烈,但却虎头蛇尾,一段时间之后就算了,或是想起了一阵子,高兴时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家长,高兴劲儿一过,就跟是别人家孩子一般,不问事儿了。

  所以,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的是家长。排除智力上的两极化,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家长精力跟上,孩子成绩就明显好于那些家长不问事儿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人类正向“造物主”靠拢!基于CAD的全新基因编辑软件,让设计新生命像画画一样简单
下一篇:当前视讯!iPhone专属!这款小众听歌神器,让你免费听遍全网歌曲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