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厦门这十年】台籍博士张博森:走出“小确幸”,逐梦大舞台
厦门大学在读博士张博森。(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26日厦门讯 (记者 尹赛楠 张玲)“在台湾上学时,父母经常会参与两岸交流活动,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了解到许多与祖国大陆相关联的历史和文化,慢慢地,自己也开始憧憬,有朝一日能够跨越这汪浅浅的海峡,在更加广袤的土地上施展人生抱负。”十年前,29岁的张博森离开台湾来到厦门,在这里开启人生新阶段,如今的他,实现了曾经的理想,也找到了新的方向。
2012年,张博森因工作原因,来到厦门考察,面对这片陌生的土地,他却倍感亲切。“在澳大利亚读书时,就一直希望能够到祖国大陆走走看看,研究生毕业回到台湾后,这样的想法亦从未间断。”张博森说,父母也很支持他的想法,并期盼自己能够代他们二老,回到福建漳州老家“寻根”。
来到厦门之后,张博森发现,这里的气候、语言、风俗都与台湾相近,“听着闽南话、吃着蚵仔煎,就像回家一样,倍感温暖。”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那时的张博森才真正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最初的几年,张博森任职于大陆一家国企,主要的工作是为两岸企业提供服务。作为唯一一名台籍干部,张博森在工作中了解到很多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的经历,知悉了祖国大陆给予台湾同胞的政策扶持,也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基于此,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希望能够将所学所能发挥出来。”
张博森与同事交流业务。(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近年来,厦门大力支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切实推动台生优惠政策落地落实,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发展。在深化台湾青年服务保障工作方面,厦门主动靠前,为来厦台青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创业辅导。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创业初期,企业面临很多困难,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张博森表示,祖国大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更多台湾青年能够走出“小确幸”,逐梦大舞台。
今年9月,39岁的张博森考入了厦门大学技术经济管理专业,成为了一名台籍在读博士。“创业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提升,因此选择回到校园继续深造。”张博森说,自己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发现,这里的同学竞争力极强,大家的求知欲十分浓烈,“压力固然有,但也是动力,在艰难中不断前行,才能担起‘新时代追梦人’的重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二十大报告科学擘画的发展蓝图,在广大台胞中引发热烈反响和积极回应。
“二十大报告为在厦工作学习生活的台湾青年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张博森说,在祖国大陆发展的十年间,自己是亲历者,更是见证者。“这里有更多机遇等待我们去挖掘,期盼两岸青年能够携起手来,互学互鉴、一同成长,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审校/李柏涛 高斯斯)
[责任编辑:尹赛楠]
上一篇:斯坦福大学博士申请条件
下一篇:什么是自考实践考核?怎么报?怎么考?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