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5G宣言”分论坛:以坚毅的、大气的、扎根的、绿色的、有温度的教育唤醒未来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2020年1月12日,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未来教育:5G宣言”分论坛成功举办。 论坛以坚毅、大气、扎根、绿色、共同体为关键词,由“以体育锻意志,以经典读伟大”、“扎根社会,绵久发展”、“有温度的共同体”三个分论坛组成。论坛邀请专家学者、特色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新闻记者、政府官员等进行圆桌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一百余人参加了论坛。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

教育并非无根之木,并不是浮于时代浪潮之上的飘蓬, 全球化之势不可阻挡,但未来教育首先是扎根本土的,其生于斯土,长于斯土,其根脉其魂魄都与置身的社区、市区、地区有极深之关联。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未来教育聚焦“意志”,洛克早有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面对一代在温情脉脉的兴趣教育下成长的孩童,略显粗粝和坚硬的体育教育尤为重要,体育训练的不仅是身体,而是心灵的坚守和意志,是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服输的战斗精神。 未来教育的价值则是“绿色”的,在教育与周边环境、自然世界的良性互动、平衡共生、成长共进中,我们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绵久力量。“个性”让一代孩子成为原子化的个体,他外表五光十色,他内里却深感孤独,教育的核心是师生,是师生之间的亲密连带、相契交谈、共同生活,他们是一个有温度的共同体, 像共同体般团结和亲密,知识因而不再是冰冷的,而是拥有了化育人心的力量。未来教育的气象宏大,在面向未来的征程中,它不做无历史的婴孩,抛掉对伟大事物的虔敬感,在时空的骤然断裂中横空出世, 它知道它的身后有绵延的时光,它的头顶有永恒的召唤,它不做开天辟地第一人,而是在承续历史、扎根现实的过程中做能真正立定未来之事。

会议LOGO

圆桌讨论 I:以体育锻意志,以经典读伟大

“以体育锻意志,以经典读伟大”是首场论坛的主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担任本场的主持,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胡兰、北京大学体教部钱俊伟副教授、北京八中高级教师程念祖、宿迁市湖滨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主任王益军发言并讨论。“未来教育”听起来像是一个五光十色的梦,其中有炫酷的科技和高端的设备,但 四位嘉宾却从校本实践、区域实践的角度为现场听众还原了教育的本色。教育归根结底在于以知识去影响人性,体育锻造人的内在意志,经典唤醒人的古今玄思。

胡兰副校长分享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成志”教育实践,“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体育大课间”、“每天一个自主选修项目”、“水木秀场”、“‘马约翰杯’十大系列赛事”在学校范围内掀起了体育之风,而以主题为统领的经典作品诵读、阅读及相关活动则让孩子沉浸于厚重的历史氛围中,更好地理解自己今日之处境。

清华附小的百年”成志“历史

钱俊伟副教授结合北大山鹰社成功登顶珠峰等故事,揭开了体育教育真实的面目,体育,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激情昂扬、活力四射,其日常状态乃是无聊和痛苦,但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无聊和痛苦中,人培育出了对平常生活的忍耐力、应对困境的逆商,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人性。

何为坚毅:学会忍耐,无聊至极

程念祖老师分享了自己“因材评价”的教育实践,评价学生不能仅仅看学生体现在卷面上的分数,而更要看学生的潜力发挥水平和短线限制因素,系统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习适应情况及家庭教育情况,如此才能充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及促进学生更好进步,如此才能实现“教人”而不是“教知识”。程老师特别指出,天才学生的家庭教育是阻碍其发展的短线限制因素,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期待和过度保护。

王益军主任从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所面临的困难及践行的“健康中国”计划出发,系统分享了“一微笑二主动三坚持”的实施战略。

圆桌讨论 I现场

左起刘云杉、程念祖、王益军、钱俊伟、胡兰

圆桌讨论 II:扎根社会,绵久发展

第二场圆桌讨论以“扎根”和“绿色”为主题, 回应教育如何与社区环境及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如何在这样的共生共进中实现育人。

伴随着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大山里的未来学校”的宣传片,第二场圆桌讨论缓缓拉开序幕,在肖诗坚创办的这所小学,农村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爱山的形状,爱山里奇特的动物和植物,他们在风雨廊里读书,在泥土里奔向未来,心怀远方,脚踏乡土。

大山里的未来学校

随后,《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刘周岩引导北大附中探月学院社科部负责人张阳、成都教科院院长罗清红、东莞市松山湖实验学校副校长刘翥远进行主题发言和讨论。罗清红院长的分享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一个5G的全息时代已经开启,技术的连接更加畅快无延时,在技术日益突破时空的今天,如何做有时间有空间的朴素教育呢?罗清红的地区实践表明,技术可以使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联结,是教学的有益补充,但无法代替教师温润的情感和人文关怀。东莞是一个有四分之三外来人口的市,刘翥远结合自身在东莞未来学校的办学经验,认为未来学校在教育生态中需要如树木一样输出种子和氧气,实现教育的公平,他精彩地总结道:“如果未来教育有门槛,我们就没有未来。”

如果未来教育有门槛,我们就没有未来

张阳围绕素养教育在校级层面的落地进行阐述,认为每所学校都需要因地制宜。

圆桌讨论 II现场

左起刘周岩、罗清红、刘翥远、张阳

圆桌讨论 III :有温度的共同体

最后一场圆桌讨论围绕“有温度的共同体”展开,东方剑桥教育集团的李辉副总裁担任本场讨论的主持。 “共同体”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共同体,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翻版,而应是儿童友好的。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编孙云晓指出,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倾听儿童的心声,努力打造适宜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家校社共育模式。

孙云晓呼吁儿童中心的家庭教育

学校是儿童成长的第二个共同体,一土学校校长郭小月认为,在当今时代,教育高度竞争,焦虑变为共同心态,孩子没有滋养,“关系”面临危机,幸福感缺失,在此背景下,一土学校重新构建“亲密、真实、平等、安静”的关系,通过“跨学科的SDG主题项目课程”、“反馈性评价”、“中国文化浸润”等方式,帮助孩子重寻安全感,使他们内心充盈。

一土学校与5G教育

建华实验亦庄国际高中副校长王强提出了“目标体系”、“经历体系”和“反馈体系”三大体系,通过GEF体系,孩子能生活于稳定的“关系”之中,成为有光的人,指引自己,温暖他人,照耀世界。

圆桌讨论 III现场

左起李辉、郭小月、孙云晓、王强

以“5G”为核心,未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者共聚一堂,亲密交流, 围绕教育中的“知识”、“周边环境”及“人”三大内容展开了理性对话,并就“体育育人”、“经典育人”、“环境育人”、“以人育人”等基本问题达成了共识。尽管时代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加速”成为一代人的宿命, 但教育的本质仍旧是“慢”,在身体的磨砺中锻造意志是“慢”的,在经典的阅读中感受厚重是“慢”的,寻找因地制宜的教育之道是“慢”的,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是“慢”的,慢非不进,而是每一步都扎实推进,不急不躁,平心和气,用坚定的行动走向未来,回归教育不变的永恒主题:教书以育人。

与会嘉宾现场合影

上一篇:你的孩子你不教育 将来总有人会替你教育的 还敢让做熊孩子吗
下一篇:当代父母如何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6条建议,家长参考一下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