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共和国语文课本中的新闻作品
原标题:值得收藏:共和国语文课本中的新闻作品
导语
新闻并不都是易碎品,有的作品经过岁月的沉淀,依然散发着经典的光辉。在共和国的语文课本上,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刻着时代的烙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接下来,新楚记将带您穿越时空,重温经典,品读那些年,我们在语文课本上,读过的新闻作品。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新闻作品
作者 | 李普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最后作者写了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全文段落之间过度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开国大典》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上》第26课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上》第14课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上》第18课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等课文中。
作者 | 李宏森
1947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的人物消息《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集中写英雄人物就义前的情景,坚强不屈的行动和气贯长虹的对白。至于刘胡兰是如何被捕的,敌人在她身上都用过什么阴险毒辣的手段,刘胡兰的表现又如何,以及刘胡兰的成长过程与素常表现等,都略而未提。由于笔墨集中,就使刘胡兰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活现在读者眼前。
该文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作者 | 何平、朱幼棣、陈雁、陈维伟、魏武、王世亮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1994年11月,孔繁森在新疆塔城考察工作时,不幸因公殉职,年仅50岁。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孔繁森的光辉事迹感染了亿万藏汉同胞,人们赞誉他是“领导干部的楷模”。
该文入选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作者 | 陈辉、贾建林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的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情况。原文是新华社2003年6月4日发布的《为了祖国的荣誉——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抢险救援纪实》。
该文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作者 | 梁衡
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通过讲述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其坚定执著,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全文综合运用了对比等写作手法,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形成一种综合之美。
此文写于1998年,发表于当年10月22日的《光明日报》的副刊上。后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8课。
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新闻作品
作者 |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该新闻稿报道了横渡长江作战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国民党军队布设的防御阵地,横渡长江,胜利进军的态势。文稿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精简,感情色彩鲜明。
该文入选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作者 | 闫吾
这篇报道以亲历者身份对渡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原载《东北日报》,1949年4月25日。入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 |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现在不少版本的语文书已将此篇课文删除),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作者 | 周定舫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新华社记者周定舵在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后写的一篇参观记。原文刊载于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文章入选1993年初中语文第二册。
作者 | 孙世恺
本文以建筑布局为线索,以参观的形式,抓住建筑重点,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地去写,有详有略。既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的外形、内部的布局和装修有全面的了解,又能体现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在党的领导下进发出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
原文刊载于1959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入选初中一年级《语文》第二册 1993年版。
作者 | 穆青、冯健、周原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由穆青等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随后,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文章入选1980年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改名为《鞠躬尽粹》。
作者 | 郭超人
1960年6月3日,一篇以 " 新华社珠穆朗玛 " 电头播发的通讯被人们争相传阅、热议。《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员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顶峰。作为当时的随队记者,作者郭超人直接或间接的记录了这次登山过程中的许多感人的场景和故事。
本文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
作者 | 郭梅尼、徐家良
1983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该文也成为通讯写作范文。
文章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2版。
作者 | 刘秀新口述、刘宗明记录整理
《一件珍贵的衬衫》选自1977年1月22日《北京日报》,原标题《珍贵的衬衫难忘的深情》;这是在深切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由北京低压电器厂工人刘秀新口述,《北京日报》记者刘宗明(后任《北京日报》总编辑)记录整理的文章,改动后选入全国统编初中教材,改题为《一件珍贵的衬衫》。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一名青年工人于1972年8月3日夜因骑车违章被周总理的轿车刮伤,周总理立即让工作人员带她去医院检查,并送给她一件崭新的白衬衫,这名工人始终也没舍得穿过一次,每当看见这件白衬衫,就会想起周总理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
作者 | 顾迈男
1986年6月24日.中央军委决定对邓稼先解密,《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刊载了题为《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文章。这篇文章记叙了邓稼先在去世前对自己一生的回忆以及去世前对天安门、对国旗的留恋和告别,表现了邓稼先满腔赤诚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工作的忘我投入。
该文入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作者 | 梁衡
《晋祠》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原发表在1982年4月12日的《光明日报》副刊,当年选入初三课本,是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 | 周树春、徐兴堂、杨国强、胥晓婷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周树春等记录香港回归瞬间的短新闻。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该文入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新闻作品
作者 | 毛泽东
《别了,司徒雷登》是由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发表于1949年8月18日。文章抨击美国的“白皮书”和美国政府扶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政策,它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实质及其失败的必然性,同时也批评了当时那些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错误认识。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该文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
作者 | 穆青、陆拂为、廖由滨
1978年3月14日,人民日报一版转三版,刊发新华社长篇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报道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吴吉昌的事迹。
该文入选1979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作者 | 连锦添
《相思正是吐黄时》一文原载于1987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的是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从表面看,这篇通讯突出的特点是借用散文笔法,缘物寄情,富有文采。深入研究,才真正理解作品中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每一段抒情和描绘,无不紧扣“血浓于水,两岸一家”的骨肉亲情。记者始终将自己炽烈的感情融于笔尖,抱含真情描绘了一群回家探亲心情最为迫切的台湾同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来去自由的对台政策,文中人、景、理、情交织融合,意蕴含蓄、深远,感情浓烈饱满,读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2000年该文入选全国高中《语文读本》,成为全国几千万高一学生的必修教材。
作者 | 陈锡添
1992年3月26日出版的《深圳特区报》头版,《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一纸风行,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该文第一次报道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情况,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舆论先声。
该文入选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
作者 | 张继民
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播发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报道。这篇900多字的消息一经发出,就被全国28家省、市报纸采用,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该文入选人教版高一语文选修教材。
作者 | 王军、刘江
《世界选择北京——写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胜之际》是新华社于2001年7月13日报道北京申奥成功这一重大事件的著名通讯。通过北京申奥这一事件的报道,该通讯回顾了中国的百年奥运史,透露了中国百年奥运的艰辛和屈辱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呼唤和期盼,体现了中国人民日益强大的事实。表达了中国人民复兴中华的心声和对北京申奥成功的兴奋与自豪。
入选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三单元《通讯:讲述新闻故事》第二篇课文。
作者 | 贾永、曹智、白瑞雪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发表于2003年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它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本文入选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
作者 | 叶雨婷
这篇稿件刊发于2018年3月26日的《中国青年报》,讲述了“探界者”、复旦大学已故教授、植物学家钟扬的感人事迹。90后叶雨婷讲述“在采访和写作中,我发现钟扬是一个很多面的人,他是少年天才、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在历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我曾去过他的家和多处工作地点,见到并采访了60多位与他相关的人,收集到了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在庞大的采访素材中,我筛选出这些‘小故事’,希望用它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钟扬。”
该文入选人教版高一语文统编教材。
作者 | 沈英甲
本文刊载于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头版,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该文2019年入选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