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地方课本去经典诗词:丢掉传统文化必迷失自我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2-12-10
手机版

  【导读】习近平表示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丢掉传统文化,必然迷失自我。

  央广网财经9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是全国第30个教师节,我们向全国的老师祝贺节日!昨天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

  北师大教师参加了全国课标的制作,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此前引发热议的是,新学期开始,上海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减负”,旧版教材中的8首古诗全都被删除。上海教委有关人士说,虽然删除了8首古诗,但并不能说古诗退出了一年级语文课本,因为“在听力材料中依然保留了这8首古诗”。但是这一做法还是引起不少争议。

  为中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呼吁长期存在。对教材内容瘦身,或许可以达到为学生适当减负的效果。但如果为了减负,伤及对少年儿童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减掉的只能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基因,如此减负并不可取。

  教育,事关国家的未来。教改、课改,这些年,教育领域的改革动向总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教材修订增加了周杰伦的歌曲,删除了鲁迅的文章,都引发了不同程度的争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和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上海一年级的语文新课本删除古诗的做法引发争议,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此举的出发点是为教育"减负"。古诗学习,究竟会不会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负担?

  于长江:我觉得减负这个事情跟具体的删除哪一个没有实际关系,因为减负只是总量减少,你可以减这一块,也可以减那一块,就是减负不一定要减古诗,因为你实际上它有很多内容,减负我觉得对删除古诗根本没有什么解释力。

  经济之声:他们的解释是说,小朋友学习古诗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如果用这种填鸭式方法去学,效果也好,那么索性把它减掉也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于长江:这纯粹是怎么样学习的问题,因为你说哪一个,你说数学就容易吗?也不一定,这个很难比较,你比如说其他方面的知识,我们有很大宏大的一些大道理,也未必就小孩就能理解,我觉得这方面恐怕它有点以技术性的问题来代替了这个问题的实质,这个问题的实质还是要不要古诗词从小的时候,在那个年龄段要不要古诗词教育的问题,其他不是这个问题的实质,

  经济之声:有人说,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从小学习古诗词好像时代感不强了。从少年儿童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说,学习古诗词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

  于长江:我个人是觉得应该学的,因为这种经典这些东西,这就是什么叫经典,经典就是超越历史超越时空的。那么如果我们说这个时代感,我们觉得教育不能这么功利,好像具体的有用就叫怎么怎么样,那么你说反过来说,什么更有时代感呢?就是如果说古诗词没有,那么英文有时代感吗?英文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语言,而且又不是本土,这个东西实际上连欧洲的小孩从小也要学很多经典的东西,经典跟时代没有必然联系。另外我想特别说明一点,这件事情其实不是说这次习总书记把它提出来才成为问题,其实这个新闻早就已经在媒体上公布,因为就我所知,本来就引起很大争议。

  所以说,在学界本身、学术界也好,教育界也好,本来争议就很大,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们当然不必要习总书记说了,我们就上纲上线多么严重,它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一个教育学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大家确实应该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经济之声:小学课本删减古诗词,这个做法和“去中国化”联系在一起,在当今有什么特殊的时代背景?

  张彬:我觉得“去中国化”这个词很多人可能第一个听到这个词就想到两岸关系,因为“去中国化”最早出现是陈水扁执政时期在台湾,那么当时是把小学课本经过了大幅删改,去掉中华文化历史等等。它的目的就是割裂两岸之间文化的基因,为他当时台独打下一个一轮基础,所以去中国化、反对台独一直是我们两岸政策,它不仅一个中央对台的政策,更多是一种两岸中国人文化传承。回到大陆来看我们现在内部一些学校进行一些删改,表面上减负,但是我们知道一个文化或者说一个民族它是有基因的,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一旦改变基因序列、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什么问题,癌症、各种各样奇怪的变异。

  这其实从文化上一样,如果这个基因被斩断了,他习总书记说是悲哀的,我觉得还要加一句,甚至是可怕的。非常可怕的。所以从这样一点从我们国内情况来看,这种古诗文的教育传统文化界不仅不应该减弱,反而应该加强。再从整个国际大环境来看,我们现在一个国家,你的实力分硬实力和软实力,你的GDP是你的硬实力、你的国防力量是你的硬实力。那你的软实力就是文化一种输出。就像美国大片进入到中国,其实它是带有美国特色传统文化符号进来的,那么同样中国孔子学院、中国的文化输出,它也是代表你一个国力综合实力的一个体现,这时候靠什么输出,更多恐怕就是靠语言,靠中国古典的文化。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总书记谈到“去中国化”,如果和当下改革开放建立这种新型大国关系等等,一系列国内内政、国际的关系等等,它这种大时代背景下,你会发掘中华传统文化是不能被割裂的,一旦被割裂了,不仅中国人要遭殃,甚至中华文化都要受到巨大的损失。

  经济之声:经典是不能被割裂,也不能被摒弃的,而且经典往往是最具有力量的,小学课本删减古诗词,如果说仅仅是语文教育中的探索、尝试,或许我们可以宽以待之。但是,古诗词因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载体,让我们在面对它们的时候,又不得不慎重对待。在课堂上学习,自然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那么除此之外,要想让传统文化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发扬?

  张彬:我觉得一方面当然是从老师这个层面,学校这个层面加强传统文化的宣扬,因为中国从古至今那我们一直说,都是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就是小孩当时启蒙、萌学的读物,到今天这种文化其实已经被很多家长所认可接受了,那么从学校来讲,加强这样一种讲解,总书记这次说了传道是最主要的,什么意思?传道一方面告诉你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告诉你做人的到底。从学校的加强,另外从家庭来讲,我小时家里就是逼着背唐诗宋词,那当时不懂,但是后来等你明白过来的时候,了解里面的奥妙,你会感觉真的是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乐无穷。

  现在很多城市里的家长,包括一些农村地方的家长也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整个社会要形成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这个氛围,如果这种大的氛围没有,单靠一家或者一个学校那么难以形成合力,所以这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只有这种系统工程完善了,恐怕最终我们的传统教育才能真正在孩子心中扎根发扬。

上一篇:同多米尼加总统致贺电
下一篇:华南理工通报“10人考研成绩被篡改”事件:计算机学院院长被免职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