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农民工张淑宝考证说明了什么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2-12-10
手机版

  近日,40岁农民工张淑宝考证的故事,受到网友关注和讨论。张淑宝31岁才大专毕业,之后拿到了三所学校的本科文凭,还报考了中国海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在评论声中,有人点赞,表示羡慕、佩服,还有人频频发问:“考这些证有什么用?还不是农民工?”“这些证书有让他过上更好的生活吗?”当然,面对好奇与质疑,张淑宝也作出了回应:“读书学习是贯穿我从小学到现在,并且一定会延伸到未来直到终老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学习是根,文凭是叶,或者说学习是因,文凭是果,文凭只不过是检验我学习效果的一纸证明罢了。况且学无止境,我只会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至于陷入考证的循环是不存在的。”

  如此清醒自知的反馈,盖过了频频的质疑声。一些看客在酸葡萄心理的驱动下,没有反思自己,反而在虚拟世界中肆意拍砖,以求一丝丝安慰。实际上,只要静心看看周边人,总有那些终身向上、向善的学习者。希望有一天农民工自主学习、考证的新闻,不再成为舆论头条,意味着大多数人对终身学习这一理念有着最大化的认同。

  当下越来越频繁的技术迭代,对人们的工作、关系、地位、生活方式甚至对自己身份的理解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每个人都必须为转型做好准备,攥紧终身学习的通行证,以期在个人生存与未来社会畅行无阻。事实也不断证明,只有用知识、智慧武装的人生,才有不竭进步的动力,正如张淑宝自述:“我从来没有觉得低人一等,我凭力气挣钱,凭本事吃饭,谁也不能瞧不起我,我也不会去仰视别人。”

  虽说真正决胜千里的,是一些考试涉及不到的能力,但各种含金量不同的证书,起码是终身学习征程中一个个路标。以文凭为例,我国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只占总人口数的4%,国民整体知识素养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学习这种看似个人化的事情,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网络的优化。一个国家的持续繁荣,须依靠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持续提高。学习改变命运,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命运。

  早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可在终身教育实践中,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程度还不高。好在教学制度一直在改革,学校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也在增强,学习型城市、开放大学建设也初见成效,这一系列举措正在促进各类教育自觉走向融合,扩大学习者对教育的选择机会。

  而网络视听技术的发展、付费自习室的火热,也在呼应着终身学习的热潮。全新的知识输出场景平台,加速知识的拓展和流通,大大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伴随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大众开放,提升了教育资源和知识流动的效率,触达人数成倍增加,教育普惠价值大大释放。

  当然,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终身学习需要每个人像张淑宝一样,踏踏实实去做才可以形成合力,构建起知识输入、知识框架、场景输出的终身学习闭环。(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昱 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531) 8519 6822。

  举报/反馈

上一篇:佛山实用性超高的办公软件课程,确定不来瞧瞧吗?
下一篇:初中生课外英语词汇必备:超全颜色英语表达整理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