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的乡俗
画里的乡俗
费孝通将他1947年出版的著作命名为《Earthbound China》,它流传至今的中文译名则是“乡土中国”。
乡土传统文化体系一旦毁坏,就会使世世代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神家园消失,这种巨大的文化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而在乡俗画名家王世会眼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乡俗已经消失了大半,因此保护乡俗文化,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民俗史上失去的一环
作为一名以乡村民俗为绘画题材的画家,王世会的《孔孟乡俗志》大多以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的鲁西南乡村民俗为主,200幅作品,将当时的民俗描述的清爽利索。
对于王世会来说,这一段时间,是中国民俗史上缺失的一环:“这个电影盒子缺失,不是说我们民俗学研究的缺失,而是影像的缺失。”
在那个时代,摄影无疑是稀缺品,尤其是对于当时的乡村来说,能一家人拍一张合影是非常困难的,更遑论拍摄在农田里耕作的百姓。
而这一段,对于50后的王世会来说,恰恰又是自己最熟悉的一段生活:“我15岁之前,一直在农村生活,即使后来上学毕业,也一直在乡镇上工作,对于这一段的经历很熟悉。”
1980年代中叶,中国的乡村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拖拉机取代了原来的“地排车”,许多农耕习俗也逐渐的被取代:“那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很幸福,因为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变好。”
一直到了1990年代后期,王世会才忽然惊觉:“我们许多传统的民俗,就这样被机械化逐渐的取代了,甚至于许多乡音俚曲和民间口头文学也逐渐的消失了,这些东西也许代表着我们曾经的落后和无知,但是至少它应该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印记。”
于是,王世会逐渐的开始尝试着用自己的画笔,记录这消失的民俗——砸坷垃、吹猪、车水、刮水、榨油、酿酒、打铁……
不知不觉间,20多年的时间下来,王世会创作了200多幅乡俗绘画作品:“现在也有很多乡村民俗在逐渐的消失,但是至少现在这个时代,电子产品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这些行将消亡的民俗,可是在此之前呢?在1950年代到1980年代这三十年呢?那时的民俗只能留在老一辈人的脑子里,所以,我开始尝试着把这缺失的一环,用绘画弥补回来。”
作为民俗画家,王世会无疑是孤独的——放眼全国,如今仍在搞乡村民俗画题材的画家寥寥无几,而年轻一些的画家们,对于这些乡村民俗又缺乏亲身体验,很难创作出情绪饱满细节鲜活的作品:“很多年轻人(画家)对于乡村,只是停留在写生的基础上,根本不了解那些消失的民俗。怎么能创作出那个时代独特的乡村民俗画呢?”
民俗化了的砸坷垃
打开地图,黄河从菏泽入山东境,至东营入海。
在鲁西南一带,黄河曾是诸多人的梦魇——从明清时代开始,黄河水患曾不止一次波及鲁西南一带的乡村,每当决堤的黄河淹没农田之后,总会留下大量的泥沙,而这些泥沙在河水退去之后,反而会淤出一片良田。
但是这样的良田,是无法耕种的,因此农民们必须先用木槌将一块块结块的土坷垃砸碎,然后再进行耕种,于是就形成了鲁西南及中原一带乡村中独特的耕种风俗——砸坷垃。
年幼的王世会也曾砸过坷垃——他跟几个成年人一起,蹲在田间地头,用木槌砸碎结块的泥土,这项看似有些麻烦的工作,对于常年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村民来说,相当于一种放松。
于是,从砸坷垃这一民俗中,又延伸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播——人们一边忙着砸碎坷垃,一边说着各种各样的八卦段子,野史传说,兴致高了还会趁机唱上几句俚曲。
“什么叫乡村民俗?这就是最地道的乡村民俗,后来咱们国家治理黄河,黄河决堤的事儿少了,砸坷垃的民俗也消失了,但是它却曾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存在于鲁西南和中原地区; 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就是在黄河未治理好的那个时代里; 有独特的社会环境——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业不发达,治河缺乏工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忆和记住的。”
于是王世会拿起画笔,把这一段少年的经历画出来。
与其他画家不同的是,王世会每创作一件乡俗画,都会在画上配上一段解说文字和一首儿歌或者当地的俚语民谣,让作品独具品位。
从专业角度来看,王世会是一个画家,但是从他的创作内容来看,他更像是一个民俗学家——20多年来,除了创作乡俗画,王世会还搜集了大量的鲁西南一带的儿歌民谣,这一切更像是一个民俗学者应该关注的事情。
“其实搜集儿歌民谣也是有背景的,当年我在县文化局工作,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对乡村的民间口头文学、儿歌俚曲关注,要求各个县里尽量的搜集整理这些民间的东西,我正好参与了这项工作,而且我们还经常跟临近的县市交流,因此得到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这些资料,也让王世会对于民俗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比如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民间的顺口溜,儿歌都有很鲜明的时代印记,再比如说梁山是尚武之地,很多儿歌都反映了当地尚武的风俗,这跟圣人故里曲阜又恰恰成了一个相对立的存在,因此我也开始研究这些东西,觉得特别有趣。”
记住,不是为了回去
王世会独特的画风,也吸引了“中国民俗图志”总策划、出版人李北山的关注,并且最终确定了《孔孟乡俗志》作为“中国民俗图志”系列的开篇之作,而王世会成为第一个作者。
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基层的画家,王世会对于近年来乡村文化的消亡也非常着急:“怎么说呢?现代的生活,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以前找个外地的朋友,得写信,然后坐好久的车才能见面,现在打个电话,坐个高铁飞机,可能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见面了,但是同样的,我们的心却越来越远。以前邻里之间大家都很热情,现在大家住在城市里,住进大楼里,可能住上很久也不知道自己的对门邻居叫啥姓啥。”
王世会很清楚,这是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的过渡——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专家学者,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或者阻止这种过渡:“你说让大家现在抛弃楼房电灯电脑,重新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生活方式中去?那不可能,也不现实。
但是我们应该记住曾经发生的事情,这些民俗我们应该记住。”
如今,王世会依然从事着乡俗画的创作,而且他的想法更多:“我想更细致的再创作一些鲁西南的乡俗作品,而且想把这些作品绘制成长卷,每一件作品加上一些过度画连接成长卷,把咱们鲁西南的各种乡村民俗更好的展示给大家。”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