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走进西浦!与你分享“未来教育”故事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12-30
手机版

近日,为响应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精神,中国教育电视台《留学为你来》栏目全新推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巡礼”系列节目,这也是近十年来国内首次聚焦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大型系列节目。西交利物浦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大学的标杆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受邀登上“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巡礼”的首期节目,分享关于未来教育的探索故事。本期为大家带来报道节选: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被称作是苏州工业园区人才培养的摇篮,这个比寒山寺距离老姑苏城更远的地方有32所高等院校。位于仁爱路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它是第一座在这里落地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

西浦知识与信息中心主任毕新博士站在“先哲的对话”雕塑前,为观众们介绍道:“雕塑的主题是国际化。学生在西浦这样一所大学,经过学习、做研究,然后走向世界各地去。这个雕塑的另一层意味是,我们现在在这里培养未来的学生,通过学习先贤和先哲的知识、继承他们的研究,为未来培养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

主持人:席校长,第一个问题可能也是很多人问过您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什么不在西安,而是在苏州?

席校长:长话短说,主要还是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关系。苏州有工业园区,有大量的中外合作企业,但是企业要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一定要有创新,它的研发需要人才,需要高等院校。所以当时的苏州市政府邀请西交大在这里建分校。

后来刚好中国加入WTO,然后中国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如果我们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来满足苏州市政府的需求,刚好苏州市政府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这样可以从全球整合资源建这个学校,可能会更好。

所以简单来讲,一是苏州市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是这个区域(的特点);第三是(西安交通大学和利物浦大学)这两所学校想利用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国际合作去探索一种未来新型的教育。所以天时地利人和,就碰在了一起。

主持人:一开始的这些教育理念正在一步步地逐渐成为现实,在实践这些教育理念的同时您一直没有忘记对中外合作、对外开放的探索,这个过程是怎样贯穿其中的?

席校长:中外合作的一个基因就是你有机会去了解国际的教育经验,包括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所以它的基因就有国际合作的特点。但是我对它(中外合作)的理解不仅仅是简单地去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或先进资源,你必须更多地面对未来。我们更看好的是如何瞄准未来,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结合起来,做出自己有效的探索。在这种探索中,国际化一定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全世界面临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模糊的环境,只有西方的智慧是不够的,人类需要整合全球最优文化和智慧来形成一种融合智慧,才可能引领未来。

所以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国际化的多元化,不同的文化和智慧整合起来,瞄准未来需求。比如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你需要大量的能够融入国际、带领人类发展的人才。这种人才如果没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文化,甚至历练,你很难去驾驭未来这样一份事业。国际化不仅仅是基因,更多的是一种未来的需求。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拷贝,而一定是根据未来需求和趋势,把优秀的东西整合起来,升级制造一个新的东西。

为未来培养人才

主持人:这也是我们给世界提供的一种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那现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毕业的学生已经有11届了,您怎么评价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

席校长:怎样能够让学生从一般的孩子变成不一般的、能够在全球竞争的人,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我们的每届毕业生,约有30%左右进入到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学继续深造,70%以上进入全世界前100的大学。

把一般的孩子变成到全球舞台上去竞争的人,这是很难得的教育成果。很多人说你们变成了“留学俱乐部”,实际上不是,这些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在国际舞台闯荡后再回中国。中国缺的是在世界舞台上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才,这些学生就可能成为这样的人。带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文化会孕育出不一般的世界人才。

我们十几届学生大概一万多人,现在大约90%会陆陆续续回到中国来进行创业和发展。通过这种教育的熏陶和培养,他们逐步成长为在世界舞台上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这使我们很欣慰。

主持人:其实学校与工业园区、苏州经济一直都是紧密相连的,这些年可以说是共同成长。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园有一种江南水乡的文艺气质,不过校园中不止这一处风景。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下设的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与中科曙光合作共建,其开设的第一个本科专业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大数据教学与产业脱节的问题,曙光拟定了校企联合共办的方针,与西浦联合制定了一体化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

席校长:人工智能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不仅仅会导致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改变教育跟社会、和产业的关系。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变化,所以我们就把一些可能在未来起引领作用的行业或者专业,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新的规划。因此我们与企业界联合来进行这样的设计,这种设计在教育上最大的改变是放弃了过去以专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式。

未来缺的是什么,是具有行业造诣,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特别是人机互动去引领新行业的人。这种人单靠传统的教育体系无法培养,所以必须有新型教育模式。我们邀请了国内先进的企业,选择了一些在未来有可能起引领作用的行业,建立了一系列的行业学院,形成了一种融合式的培养行业精英的教育模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融合式教育”。

我们成立了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物联网学院、智能机器人学院、智造生态学院、文化科技学院、产金融合学院等,目前还在筹办芯片学院。这一系列学院主要瞄准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可能出现的新行业。它的模式是把产业、社会、学校共同联合形成一种新教育体系,目标是为未来培养引领性的人才。它不是简单的传统的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学生在企业里实习,或者企业在学校设实验室;而是学校、企业、社会间的一种相当于婚姻(的关系),产生一种新的机制。

主持人:刚开始我们说西交利物浦大学是跟苏州的经济共同成长,实际上不止和经济共同成长,甚至是跟这个城市、跟这个城市的精神都是在共同成长的。

席校长:大学要满足苏州的人才培养、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需要,同时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做的事情更是在探索未来的教育和未来的社会互动的关系。比如说我们最近新成立了一个西浦慧湖药学院。大家知道在苏州有上千家药企,苏州要变成中国的药谷。中国的生物制药现在受制于国际上很多牵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把中国苏州能打造成一个“药谷”,那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但是那么多的药企它缺“根”,什么是“根”呢?一是人才,二是基础研究。如果大部分是借来的或者引进来的,那么短期可能蓬勃发展,但是没有根的话,很难长期发展。

我们作为当地的一个学校,我们要一起把这个根建起来,形成一种生态让它长期发展。所以我们就从人才、基础研究、测试研究、共享平台,再到跟企业形成合作的研究,最后形成一种药业发展的生态,这样就促进一个社会的发展、促进一个城市的发展。

在线教育

主持人:在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创业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身上。疫情期间,老师们非常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一点。来自意大利的石煌老师(Juan Carlos Dall' Asta博士)正在备课,这学期他给14名硕士一年级学生讲授“基于实践的调查和建筑表现”这门课。互动、分析、总结,他已经驾轻就熟。在他的印象里,疫情刚来时可不是这样。

2020年伊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亿学生涌上线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在线教学席卷中国大地。一时间,在线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点,很多人看到的是挑战,但西交利物浦大学却看到了机遇。借助国内国际资源的合力,学校打造出一套中英文教学都可以使用的线上教学方案。2月底,学校全面开展在线教学,超过450门课程上线,覆盖90%以上的课程,可满足6000至8000人同时在线学习的需求。故事不止于此,石煌老师目前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把他的经验制作成为可操作手册,提供给国外院校共享。

主持人:当时老师们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在线教学的体系,对您来说是惊喜,还是正常?

席校长:实际上在线教育喊了很多年,包括慕课也喊了很多年,但大家在平常的日子里喊是喊,行动比较慢。西交利物浦大学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很重视在线教育,但在线教育基本上是辅助性的,比如说我们有数字实验室、有各种各样的网上平台,但它是辅佐、支持线下教育的。疫情的突然到来,特别像西浦,国际化办学是它最大的特点,学生老师分布全球,当国际交通已经阻断,(师生)没办法回到学校,在线教育成为唯一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能够迅速让在线教育从过去的辅助手段变成主要手段,这里有很大的挑战。你有没有在线教育的技术平台、容量够不够、老师同学做好准备没有、学校的办公环境和支持系统做好准备没有——可以说是巨大的挑战。当时我们立即开学,全部线上进行,我们用两周时间,该扩容的扩容、该买软件的买软件,通过24小时培训解决问题……

这里总结一下:第一,我们在办学之初,在全面网上教育之前,已经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网上教育支持系统,因为我们以前就有,这次就能迅速扩容和加强。第二是关于老师的培训,西交利物浦大学有强大的教育培训中心。这个时代如果老师不变,教育很难升级。所以我们有一套教师升级体系、培训体系,这个时候派上用场。我们还用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世界公民素养”作为网上教育的试点版。疫情是全球危机,这种情况下作为红色接班人也好、世界公民也好,你必须有责任感。我们动员了几十个老师,一起给几千个学生在网上上这门课。你会感到惊奇,这种在危机情况下释放出潜能的机制,能够体现出东方文化的底蕴、包容和潜力。

主持人:所以这件事情也更加印证了整个学校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当我们遇到危机,这种能够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的中国智慧就体现出来了。

席校长:我们认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化应该更大更强,而不是缩小。因为人类社会人跟人之间的了解、合作、共享这种趋势不可改变。围绕这个趋势,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国际化。我们正在路上走着。

字幕整理:冯晋可

编辑:石露芸

新媒体:俞启凡

监制:袁小婉

我们15岁了!

西交利物浦大学15周年校庆创意征集

全球最年轻的“三冠”商学院!

西浦国际商学院获AMBA和BGA联合认证

上一篇:家长教育方法影响孩子没责任心?优化教育方法,只需做到这三步
下一篇: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应用场景多样化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