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脱港入欧”:因为他玩不转未来的政治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1-04
手机版

  李嘉诚父子的商业帝国在香港覆盖了几乎所有与生活相关的行业,这种几乎主宰经济命脉的影响力被称为“李氏力场”。过去几年,李氏王朝,在欧洲疯狂地收购大型企业,但最近却在香港传出消息要抛售百佳,港人难免心头一震:“脱港入欧”,李嘉诚要抛弃的究竟是什么?

  李嘉诚是个精明的商人,得以香港最动荡的年代起家,靠的本领便是准确判断形势,然后低买高卖。1967年香港左派暴动,李嘉诚认定是时机趁低吸纳,然后乘势崛起。2008年后,欧洲经济几乎跌入谷底,李嘉诚就去抄底收购。从技术看,他在香港卖百佳,为的是套现资金投入到欧洲的收购战中,这当然是个商业决定。但企业、物业遍布全球的他,为何单在香港套现?这正是最耐人寻味之处。

  在内地,有些媒体认为,李嘉诚出售百佳反映香港“营商环境变差”、“社会多争拗”,例如码头工人罢工,香港市民捐款支持,令他意兴阑珊。在香港,评论则多集中于探讨李氏王朝与现届政府的不咬弦,“被逼走”一说不胫而走。李嘉诚父子为此一再澄清,声称商业决定与政治无关,强调并无撤资意愿。最近几天,和黄大班霍建宁更说,放出消息只为测试市场作价,百佳“可卖可不卖”。

  如果动辄就用“内耗”或“多争拗”来解释劳资纠纷,按此逻辑,被指责的难道是拒绝出卖尊严的劳工?有必要说明的是,香港在回归后废止了集体谈判制度,劳工在劳资纠纷中处于绝对劣势。如果李嘉诚为了避开“争拗”而撤资香港,却一头撞入国际工运大本营的欧洲,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尽管和黄集团摆出一款百佳未必要真的出售的架势,但过去两个月里李氏王朝的一系列动作都说明抛售百佳几近势在必行。六月下旬,百佳在香港注册的一家以“PARKnSHOP”命名的新公司已负责百佳超市的业务运作,尤其是进行员工雇佣关系的转移。此外,百佳母公司的屈臣氏集团就百佳超市零售业务进行策略性评估。众所周知,这类评估费资不菲,若非为出售之故,完全没有必要。

  因此,前述猜测,要么就是完全脱离了香港的现实,要么就是未能准确挖出李嘉诚“脱港入欧”策略背后的深层次含义。李嘉诚是香港华资商人的代表,在内地与香港的政商界均有深厚人脉。但即使如此,他的集团仍要在回归十六年后定下“脱港入欧”的发展策略,这似乎显示,他判断自己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王国,在未来的政经版图中将不能再占据主要位置,如果迟早要离场,不如早点趁价位高抛弃资产。

  这种判断应该来自于李嘉诚对内地及香港经济格局的认识。与内地改革开放初期大量民企涌现并蓬勃发展的形势不同,当下内地最赚钱的都是垄断性行业,而这些行业里的巨头全部“国”字号。毋庸多言的是,香港回归后,这些“国”字号资本都希望进占香港市场。李嘉诚应该明白,站在内地的角度看,作为华资商人的他不过是个民营企业家。五星旗下,国企要进占的阵地,民营企业家的去向都有着清晰的轨迹。在这样的格局下回顾去年的特首选举,将不难明白梁唐之争不过是两个板块在香港的一次先礼后兵式的接触,连较量都算不上。改朝换代风雨欲来,李氏父子定下的欧洲策略,当属上策。

  如果李嘉诚的部署,在香港传统华商中有代表性的话,那么不难预见香港政经版图将出现剧变。今天李嘉诚出售百佳,看起来有点像九七前英资怡和退出香港。过去二十几年,香港的经济命脉先从英资转到华资手上,未来很可能再从华资交到国企。英资交棒华资时期曾伴随着大规模的形式移民——九七前不少香港企业更换注册国家继续经营,很多港人换个国籍拿本护照后再回流香港,实质上只是买个政治保险,并未真的移居他国。持加拿大护照的李嘉诚如今在香港套现资金,转攻欧洲市场,似乎将远甚于一种形式。李嘉诚曾说过,“喜欢投资在有法律保障地方”,是为商业失利找理由也好,是真的反映其心意也罢,无论如何,对于香港,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上一篇:英国人再次走进彭山小学课堂
下一篇:兆龙移民荣获搜狐教育“2022年度品牌影响力海外服务机构”大奖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