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法欣赏 · 十二】《九如楼》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原标题:【董其昌书法欣赏 · 十二】《九如楼》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董其昌《九如楼》

  创作年份:约1614年

  董其昌年龄:约60岁

  材质:纸本水墨

  尺寸:48.5cm*173.5cm

  收藏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书法:

  九如楼其昌书

  钤印: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御赏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作品赏析

  董其昌传世的作品,以小字为主,大字作品很少见。尤其是《九如楼》这样的作品,单字直径约45cm左右的榜书更是罕见。所以,这件作品的存在,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纵观书法史,在董其昌之前,除了一些摩崖碑刻字径比较大,存世的墨迹本中,我们再难看到如此大的作品了。这可能与古代书法的功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多以信札、手卷为主。

  

  但是,后期的很多专家学者对古代的“大字”墨迹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可能与书写工具有关,如毛笔不够大;另一方面,就是古人对大字作品的书写方法确实是缺少研究的。比如宋代的米芾在写《虹县诗》、《吴江舟中诗》等作品时,是典型的小笔写大字(当代也有很多人进行如此实践),不是说不可以,至少说是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的。

  

  当书法史的车轮行走到董其昌这里时,应该说大字书法的技法才有了质的飞越。翻阅董其昌的书法年谱,我们会发现,他一生都在对自己的书法进行反思,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大字书法创作的思考。因为经常会有人请他题写“招牌”,他也常常会因为写不好而“头疼”。经过他一生对大字作品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50岁后的他对大字书写,有了很多自己的体会。

  

  他在64岁的时候,这样写道:“余以往以《黄庭》《乐毅》真书为人作榜署,每悬看辙不得佳,因悟小楷法欲可展为方丈者,乃尽势也。”现存世的很多精品力作,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608年的《岳阳楼记》大字行书刻本,上海博物馆收藏的1612年的《天马赋》,上海博物馆收藏的1630年的《临颜真卿裴将军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614年的《倪宽赞》大字手卷等,都堪称董氏书法的大字典范。但是,字径都没有《九如楼》的尺寸大。

  

  此作《九如楼》,以楷法为之。董其昌,17开始学颜真卿《多宝塔碑》,24岁学习《麻姑仙坛记》,多年的“颜楷”功底,在这件作品仅有的3个大字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如“九”字,一招一式,尽得颜氏精髓。

  

  唐代欧阳询在其《三十六法》中提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董其昌可以说是对这一理论的身体力行。如“楼”字,笔画相对较多,间距紧密,更显厚重有力。

  写大字,董其昌与前人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运用了大毛笔和用笔方式上。尽管董其昌一生都很崇拜米芾,但是对于推进书法史在技法的改进上,他依然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前文提到米芾是小笔写大字,董其昌是大笔写大字,这才具有其合理性。大笔更容易表达线条的浑厚。同时,董其昌在用笔方式上,也进行了改进,起笔以“裹锋”、“藏锋”为主,收笔以“回锋”为主,少出锋。在加以厚实的线条,书写字径45cm的大字,可以想象,笔如卧龙盘旋,挥晕自如,真气弥漫。

  

  此外,此作虽为真书,其中却添加了一些行书意味,让整件作品,平添了几分活气,如“如”字的一提。

  董其昌对大字书法的探索,是意义深远的。他传承、发展和开启了晚明大字立轴书法的先河。在其后期的王铎、张瑞图等巨幛书法,与董其昌的大字探索,是存在密切关系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董其昌对大字书法的探索,那么晚明,乃至清代、当代的书法史都是要改写的。

  赏析文字:卢俊山

  校对:韩雯、贾佳慧

  审核:彭烨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董其昌简介

  

  董其昌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书画家,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在晚明,形成了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以及其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来源|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

  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12月31日截稿

  2022“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征稿启事

  【考级·简章】2022年度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书法篆刻考级简章(附考级大纲)

  【考级·报名】2022年度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书法篆刻考级报名系统操作说明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七年级数学章节知识结构图: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思维导图
下一篇:上海商学院介绍及专业分析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