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妈妈冲动撕作业,儿子跳下31楼,责骂是对挫折教育的误解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1-06
手机版

01

最近又看到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一位14岁男孩从31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宝贵又年轻的生命。

事情的起因也非常简单,这位上初一的男孩一直在玩手机,并没有写作业,妈妈看到后,开始责骂孩子,孩子也随之回怼妈妈。

俩人之间的争吵不断升级,妈妈一怒之下便撕毁了孩子的作业本,因为着急送大女儿上学,所以并没好好与孩子交谈便离开家门。

男孩因为作业本被毁,气愤伤心之下便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此时爸爸正在房间里休息,并不知晓母子之间的争吵,若是爸爸那时能出门安抚一下孩子,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事情发生后,无论父母怎么后悔、如何自责都没有挽回的余地了,但这却是给其他父母的一个警醒,要不断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可是,在此件新闻留言下,却有不少网友认为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才会遇到一点点小事就选择放弃自己,父母们应该要给孩子们加强挫折教育,这样孩子们才会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对抗挫折。

02

挫折教育一直是近些年来不断被提及的话题,被提及的原因也很简单,觉得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太幸福了,一直是顺风顺水的,一旦遇到点困难就是会丧失信心,从而萎靡不振。

为此就有人提出挫折教育这个概念,让孩子们从小吃一些苦,让父母们不要时时听从孩子,而是要对孩子严厉一些,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建立起强大的心脏。

网上一位网友讲述自己的故事,小的时候经常被父母责骂,一点点小错误父母就会抓住不放,平时打碎个碗,妈妈可以喋喋不休的念叨网友一整晚。

网友很羡慕朋友们的家庭,朋友们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一直是父慈子孝,从未对孩子红过脸。

网友们问问为什么不能像朋友们一样,妈妈说,若是一直对你和颜悦色的,将来你到社会上总会遇到一些不客气的人,那时你该怎么办,对你严厉是为你好。

妈妈的说辞听着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深究就值得思考,好比这位网友长大后确实遇到了很多不客气的人,可是他依旧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一直时懦弱的表现,躲藏在人群背后,怕自己犯错。

结果就造成了恶性循坏,网友越多,他失去的机会就越多,内心就越不自信。

挫折教育从来不是人为地让孩子遇到挫折,也不是让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不管不顾,挫折教育实行的条件便是父母一直陪在孩子身边,鼓励孩子去面对困难。

03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方一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渣,考试经常不及格,常常被叫家长。

方一凡的妈妈很看重儿子的学习成绩,为此想了很多办法,打也打过了,骂也骂过了,但就是没有用。

若是换做一般孩子,面对妈妈的责骂与不及格的成绩,都是一种沉默自卑的性格,但是方一凡不一样,他很活泼,有自己的好朋友,很愿意去尝试新事物。

即使是面对困难首先想的也不是放弃,而是去挑战,不管是高考还是艺考,他都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

这正是源于父母精神层面富养,让他有了更大的格局。在剧里可以看到方一凡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可以说是没大没小,尤其是跟爸爸就像是一对朋友一般。

方一凡从未觉得因为自己成绩不好父母就不会爱自己了,反而他有一种强大的自信,无论自己怎么做,父母都会爱自己。

最后也正是因为父母的支持,方一凡成功考上了艺校,完成了当初与父母的目标。

04

很多父母会有一个误区,觉得孩子在遇到难事时,父母不能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样孩子们才会形成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

可对于孩子而言,遇到难事本来就已经很难过了,若此时父母再不给予帮助,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挫折教育也是如此,它不是父母人为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陪伴他们一起解决事情。

儿童教育学家尹建莉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小女孩在独自在拼乐高,但是尝试了好几次也没有将乐高拼出理想中的图案,女孩一气之下便将乐高推翻了,并且对妈妈说,以后再也不拼乐高了。

妈妈听到后并没有责怪女儿这么容易放弃,而是心平气和地和她讲"那妈妈在一边帮助你,和你一起拼好吗?有了妈妈的鼓励后,女孩再一次开始尝试,中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每次想放弃时,妈妈的声音总会出现在耳边,鼓励她再试一次。

最后女孩终于将乐高拼成了理想中的图案。

这给女孩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在她之后的人生中,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首先做的不是放弃和埋怨,而是去尝试,结果收获了美好的人生。

其实做孩子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父母要做的是尽量去鼓励、陪伴孩子度过难关,而不是雪上加霜。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逐渐在挫折中成长,这种成长不是基于害怕和畏惧,而是源于信心和温暖,因为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们会意识到即使自己失败了,父母也不会不爱自己。

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永远是孩子向前进步的动力源泉。

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一生顺遂,但这仅仅是希望,孩子们依旧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难关,所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这些时父母们必须要学的课程。

最近类似挫折教育的方法很火,父母在运用时一定要提前去理解它其中的原理,千万不要盲目跟风使用。无数的研究证明,用恐惧去控制孩子的教育一定会失败,只有用爱、用温暖去理解孩子,他们才会健康成长。

上一篇:2020“回响中国”之爱莎国际教育集团教育总监(国际)Craig Boyce专访
下一篇:北斗女神徐颖,32岁成中科院博导,普通本科毕业她如何逆袭?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