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七世孙戴上亿扳指拒绝上交,穿龙袍祭祖拜天,按清朝礼节生活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2-28
手机版


封建社会里,皇宫贵族作为社会的最高统治阶级,享有至尊无上的权利和地位,他们凌驾于劳苦大众,享受锦衣美食,无处不显示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

为了抬高身份,区分阶级等级,这些权贵们还会选择一些稀有精美的器物作为陪衬,尤其是一些经常装饰在身上的配饰。如妇人会佩戴笄,簪,钗,手镯,项链,而男子会选择抹额,带钩,玉佩,扇子等。这其中有一种饰物尤其受到皇家帝王的喜爱,就是扳指。

扳指的由来

提到扳指,又被称为玉蝶,最早出现在古代战场上,士兵射箭的时候需要使用大拇指扣拉箭弦作为蓄力,然后松开将箭射出,在这一扣一放之间,拇指受到非常大的摩擦力,时间久了自然会伤到手指。为了保护手指,“扳机”被设计出来,他们经常被佩戴在射手的手指上抵抗摩擦带来的损伤,后来打仗的将军们佩戴也代表一种荣誉,时间久了慢慢地演变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满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善于齐射,扳指更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器物。战斗用的扳指是拆取鹿骨加工而成的,后来清朝击败明朝进关以后,满清权贵选择更珍贵的材料制作,比较常见的就是金和银。对有军功的武将,皇帝也会用扳指作为奖励赏给将军们。

顺治,乾隆,雍正时期,国家经历的战争比较多,这几位皇帝相对勤勉,即便配有扳指,因为数量和保存的原因,流传到今天的也很少了。到乾隆年间,国家基本稳定,乾隆皇帝又酷爱奢华,因此制作了很多精美珍贵的御用扳指。

这些扳指从选材,工艺,色彩和雕刻都堪称完美,而玉扳指更是当中的上上品。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和丢失,能留存在今天的也屈指可数了,然而有一只却完整地保留到了今天。


家传之宝,拒绝上交

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到今天,爱新觉罗氏的后代们不再是坐在紫金宫里的最高统治者,他们走出皇宫,流落街头,为了躲避战乱流浪各地,过起了正常人的生活,一部分隐姓埋名,一部分嫁娶了平明百姓该了姓氏。然而有一个人行事乖张,宣称自己是爱新觉罗氏的后代,这个人就是恒绍,乾隆皇帝的七世孙。

他出生于1958年10月,从出生以来不掩藏身份,不回避自己的祖传姓氏反而以其为荣。自小接受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对自己的家族历史了解甚多,自己的家事和出身让他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效仿宫廷礼仪,主要进修中医学科。

他曾获得美国医学研究院博士学,后来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中医并就职于一家中医研究院。医学上的成就虽然小有名气,但是他最惹人注目的是他每天宣扬皇族后裔身份和秉持的生活习惯。出生为皇家之后,必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经历。


恒绍有一件稀世珍宝,平时从来不拿出来。曾经在一次鉴宝节目上,他携带此宝物登上舞台,交由专家鉴定,经过各位专家的仔细研究和分析,认为这是乾隆皇帝当年御用的扳指。此扳指完好无损,做工精良,又是皇家之物,因此价值非常高,如果放到古玩市场上,价值上亿元。

如此珍贵的宝物,专家提议他上交国家,赠与博物馆保存。他却决然回绝并给出了6个字:我是皇家后裔。言外之意,就是他合法拥有这个财产,无需强制上交。见此情形,专家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面对这样一件宝物,恒绍做法似乎也有情可原,一来这个扳指确实价值连城,捐赠出去损失太大;另一方面,他认为这个扳指是清朝皇帝的御用之物,最能展现他的身份。


龙袍加身,祭祖拜天

恒绍以自己的身世为傲,生活中,他仿照清朝皇宫的生活,从家具到穿着都尽力效仿。礼仪上,他遵从清朝时期的各种繁文缛节,每年他都会组织全国各地的爱新觉罗的后代一起进行祭祀活动,分享皇家文化和礼仪。

2015年4月,恒绍在在吉林省的乌喇公园举行了公开的祭祖仪式,现场人山人海可谓宏大。身着各种满清服饰的士兵,仪仗队伴随着奏乐有序地走进公园,恒绍则头顶龙冠,身披龙袍,脚踏龙靴,手戴玉扳指走到最前。仪式开始,到场参与人员纷纷行皇宫跪拜之礼。整个礼仪虽然不比当年真实场景,但是场面依旧有模有样。


也许在常人眼里他很异类,但是在他自己眼里这种生活方式是对祖宗的敬仰,是成为皇族后裔的自豪。实际生活中,他是一名医生,还有国家特级名医的称号,所以能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外秀中干的平庸之人。他担任吉林市满族联谊会会长,甚至在2018年,恒绍还当选政协吉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他的家中除了珍藏了无数奇珍异宝,还有一些民间失传的中医名著,他将这些名著细心整理,写出了很多医学著作,其中《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最为有名。


时至今日,世上已经再没有爱新觉罗,叶赫那拉,钮祜禄这些满清姓氏。取而代之的是金,童,关等平常姓氏。作为皇室后裔也好,作为平民百姓也罢,如果他们的行为循规蹈矩,合乎道德,遵纪守法。保留一点生活习惯也算不上什么过分的事儿。

更甚者,作为医生,能救死扶伤,作为研究者,能为医疗事业研究做出贡献,作为领导者他能团结少数民族,岂不是能成为一对社会和国家有益的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的民族,友善的民族,一定可以容纳各种文化和思想。

对于那些流落在民间的重要文物,如果能保存得当,放在什么地方其实关系不大。


他们今天愿意留在身边是他们的选择,或者为利,或者寄托思想,都无可厚非,待有朝一日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人想法变了,愿意交给国家,还给社会,更是功德一件。

上一篇:6岁男孩清空爸爸购物车,花费7万元,卖家调侃:可惜孩子退不了
下一篇:老牌游戏大厂无惧风浪,网易教育赛道增势迅猛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