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与丈夫一见钟情63年与丈夫相濡以沫寿长105岁捐款1千多万
(说历史的女人——第949期)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将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它永远不会被人类抛弃;因为,如果没有了爱情,人类就将不存在。不过爱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无中生有、凭空而来的。得到爱情的方式基本有三种:
第一种是一见钟情式;
第二是日久生情式;
第三是硬贴式。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从第二种方式得到爱情的,就是日久生情,这种方式得来的爱情比较稳妥,比较靠谱。比如一对男女相处十年,日久生情,最终结为伉俪,这样的婚姻比较牢固,可以白头偕老、天长地久、海枯石烂。
至于第三种硬贴式,现在已经不流行。比如古代,男女双方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成的夫妻,就是硬贴或拼凑的。还有近代的一些老战士,因为在战争岁月耽误了青春,后来不打仗了,因年龄较大,又缺乏恋爱经验,谈情说爱几无可能,只有被上级安排一个异性先结婚,双方没有爱情基础,只能先结婚,后恋爱。
这两种方式都属于硬贴式。它成功的几率相对低一些,但硬贴时间长了,也会日久生情。因此,硬贴式爱情若成功了也可归于第一种日久生情式。但如果硬贴不成,最后要么失败分手,要么保持家庭不散伙,但夫妻间已无爱可言,只是凑合搭伴过日子,这种现象在中国也不少见。
再来看第一种,即一见钟情式爱情,这一种一般认为不靠谱,来得快,去得也快,三分钟热度,成功率极低,所以一般不被看好。但今天咱们讲这一对恋人除外,女主角作为清华大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校花,在21岁与丈夫一见钟情,结婚63年与丈夫更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寿长105岁,13年来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捐款高达1千多万元。
那么这位曾经的清华校花是谁?她如何为人解读爱情的?本期分解。
(一)家里的乖乖女
在清华百年校史上,诞生校花无数,但她可谓是其中最著名的校花了,她就是被誉为民国十大校花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上,被称为先生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的杨绛先生。
杨绛(1911—2016),江苏无锡人,本名杨季康,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杨荫杭曾留学日本和美国,后历任江苏省高等法院审判厅厅长,和京师高等检察厅厅长等职。
杨绛自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是家里的乖乖女。她出生还不到100天,就跟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岁时随父母重返北京,起初住在东城,房东是满族,她因此见识了穿旗袍,着高底鞋的满族妇女。她们的高底鞋不像现在的这样,而是高高的鞋底位于鞋子的正中,满族女子穿上这种鞋,不仅身高增加好多,而且走起路来,如风摆杨柳,婀娜多姿。父亲有一次问杨绛:“你长大了要不要穿这种高底鞋?”杨绛一本正经思索了一会,说:“要!”父亲大悦。
是乖乖女,都是善解人意的。有一次父亲独自在书房里睡午觉。她拿了一本书,坐在父亲房里静静地翻,为了不影响父亲休息,她轻手轻脚,大气都不出。父亲一觉醒来,看到小天使般的女儿默默陪侍在侧,心头一阵温暖,于是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你别出声。”从此父亲午休时,杨绛都要拿本书陪伴父亲。?
(二)校花与才子一见钟情
杨绛在12岁时举家迁往苏州。她聪明好学,从小就立志要上清华大学。她17岁中学毕业就要报考清华外文系,但当时清华在南方没有名额,她只得转考苏州东吴大学。
21岁时,杨绛转入清华大学继续求学,终于圆了清华梦。这一来清华不要紧,她以超凡脱俗、秀外慧中的气质立即成为清华大学校花级女生,一时成为众多学子追逐的目标。但她最终只看中了一身书生气的钱钟书。
1932年,那是一个春天。清华园春意盎然,百花怒放。杨绛去看望同来清华借读的老同学孙令衔,孙令衔也正要去看望表兄,而其表兄正是当时清华著名才子钱钟书。于是有了才子遇佳人的“传说”。
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钱钟书身着一件青布大褂,脚踏一双毛布底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一副儒雅的书生之气,或者说一副老学究气。杨绛独居慧眼,发现钱钟书的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多年以后,钱钟书曾在诗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一见钟情!一如《红楼梦》里宝黛双玉第一次相遇,两人就相信,你是我前世的约定,我是你今生的传奇,此后杨绛同钱钟书再也不分彼此了。只是由于时代的原因,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最终以悲剧收尾,而杨绛同钱钟书则珠联璧合。因为杨绛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当时二人的一段对话成为古今爱情史上的一段佳话。
钱钟书说:“外界都传我已订婚,此非事实,请你不要信。”言语间显得有些急切。
杨绛说:“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还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男友,这也都不是事实。”言语间充满从容。
之后,两人便开始交往。杨绛在钱钟书的辅导下,仅一年功夫,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的外语系研究生。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自此,读破万卷书的大才子钱钟书给杨绛写了许多情书,但杨绛说她爱上他的理由很简单,她觉得钱钟书“志气不大,只想一生做做学问”。
(三)志趣上的“门当户对”
杨绛与钱钟书认识一年后就订婚了。后来杨绛说她和钱钟书是志趣上的门当户对。因为当时的二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
跟杨绛的大家闺秀身份不一样,钱钟书本来也是出身书香世家(其父曾任清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但因为伯父没有儿子,他一出生就过继给了伯父。伯父虽然支持他读书,但他6岁时,因伯父生病,他就退学了。
他11岁时,伯父去世,等于幼年“丧父”。伯母对他不好,尽管之后其生父对他有所照应,但他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寒的。比如他上学时经常买不起作业本,买不起笔,曾经把竹筷削尖当笔用;下雨天上学,他没有雨鞋穿,就只能穿伯父遗留下来的大钉鞋,因鞋子太大,他就在鞋子里塞一个大纸团凑合穿。因此有人说,杨绛嫁给他是“下嫁”。
1933年,钱钟书和杨绛在苏州订婚后,钱钟书移居上海,在私立光华大学任教。杨绛则仍在清华继续研究生学业。1935年初,钱钟书参加了出国留学考试,以最高的总成绩,成了唯一的英国牛津大学文学专业录取生。
钱钟书希望杨绛与自己一同出国。杨绛为了钱钟书,决定放弃自己在清华的学业,两人遂决定在出国前结婚。1935年的那个炎热的夏日,二人在苏州结婚,由于时间紧急,婚礼刚结束,大汗淋漓的他们便迅速换装,带上出国的行李,匆匆出发了。
自此24岁的杨绛陷入钱钟书打造的婚姻“围城”之中不能自拔,为之坚守并付出了81年的沧桑岁月。
(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钱钟书这人比较笨,尽管他是个大才子,但生活上是个傻子般的存在,干什么都笨手笨脚,一结婚,他就离不开杨绛了。到英国牛津的第一天,他就闹了个大笑话。他当时下公交车时没站稳,直接摔了个大马趴,啃了英国的土地不说,还磕掉了大半个门牙。杨绛见他满口鲜血,赶紧带他去找牙医,镶了个假牙。
此举让杨绛大涨见识,在此后的生活里,她还还发现老钱穿鞋子分不清左右脚,不会系鞋带,还不会用筷子,拿筷子像小孩子那样一把抓,还连擦火柴都不会。但杨绛都认了。钱钟书自小生活在一个缺乏母爱的家庭,此时的杨绛给予钱钟书的不仅是爱情,甚至包含了“母爱”的因素,她视丈夫如“儿子”,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
刚到英国后,钱钟书入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为了节省学费和食宿费用,杨绛在牛津作了旁听生,借住在一个叫老金的人家里。他们跟主人一起吃饭,但后来钱钟书吃不惯英国饭菜,饿得很瘦,杨绛决定搬出来另住,自己做饭。
于是杨绛自己出去找了房子,他们开始自己学做饭。因为杨绛自小当惯了大小姐,也是不怎么会做饭的。钱钟书说想吃红烧肉,杨绛首先学做这个。第一次做的时候,火开得太大,结果做出来的红烧肉又咸又苦,根本没法吃。杨绛回想起母亲炖菜时是用“文火”,再做时就换成了小火慢炖。英国没有无锡人做菜常用的黄酒,她就用带甜味的雪梨酒代替,才终于做成功。
有次杨绛弄了点活虾做菜。她之前也没有弄过这。她想得把虾的腿和须剪掉,于是拿把剪刀就剪。可刚剪一下,手中的虾就直抽搐,她吓得慌忙扔了剪子,大叫:“小虾疼得抽搐了,太可怜了,我们不吃虾了!”钱钟书笑着说,“让我来剪!”以后只要做虾,老钱就管剪虾腿。
两人都是读书人,杨绛有时也嫌做饭浪费时间,忍不住异想天开,说咱们要是像仙人一样不用吃饭就好了。钱钟书不同意,说神仙煮白石,吃了虽然不饿,但多无趣啊。他也学会了心疼妻子,就也开始学做饭。一天早上,他起了个大早,为妻子做早餐。他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泡了红茶。杨绛第一次吃到丈夫做的早餐,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钱钟书备受鼓舞,于是发誓为杨绛做一辈子早餐。
杨绛对钱钟书这个生活上的白痴百般照料,付出了很大心血。有次钱钟书颧骨上长了个疖子,疼痛难忍,杨绛专门从从一个护士那学会了热敷,每过几小时就给他敷一次,没过几天那疖子就连根拔掉了,一丝疤痕也没留。
1937年5月,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杨绛生孩子在医院住院时,钱钟书一个人在家,生活上出现了很大麻烦。他不小心把墨水瓶弄翻了,墨水洒了一桌子,他问妻子:“咋办呀,把房东的桌布弄脏了!”杨绛说,“没事,等我回去洗”;他又把台灯弄打了,又问妻子咋办?杨绛又说,没事,等我回去修。他又弄坏了门轴,门上不了锁,又问杨绛咋办。
这其实都不夸张,有些书呆子就知道做学问,其余啥都不会。比如笔者就有一老师,大家都叫他老高,是个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就是个标准的书呆子。他有个贤惠的妻子,啥事都给他干了。比如俩人上街,骑个电动车,一米八高的老高不会骑,让只有不到一米六的老婆带他;老高教书的学校没有宿舍,他在外租房,为了省钱,到学校宿舍弄了个上下铺铁床放屋里睡。晚上睡觉时,为了照顾他看书方便,老婆让他睡下铺,自己每天晚上呼哧呼哧爬到上铺睡觉。
钱钟书这人还比较孩子气,有时候还搞点恶作剧。一次他趁杨绛午睡时,拿根毛笔在妻子脸上画着玩,把杨绛画成了一个花猫脸。杨绛很生气,但还是忍住了,只是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洗净。夫妻之间要互相理解,动不动发脾气决不是好事情,杨绛是这么认为的。
他们夫妻之间几乎从未吵过架,仅有一次还是他们去英国途中的船上,两人为了一个法文“bon”的读音,杨绛说钱钟书的发音不准,钱不服,两人吵了一架。此后二人发现吵架既没有用,又伤感情,就再也没有吵过架。
钱钟书生活上全靠杨绛照顾,才不分心,成了一个大学者。在杨绛看来,钱钟书身上那些傻气和痴气,都无关紧要,他身上的优点却是独一无二,旁人无法取代的。没有人比她更懂得丈夫的价值。
1938年,钱钟书和杨绛带着一岁多的钱瑗回国。此时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南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钱钟书到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带着钱瑗回到上海。当时由于抗战爆发,钱家和杨家都逃难避居在上海,居处都十分狭小。杨绛母女就和杨家或钱家挤在一起住。此时,杨绛应振华女校校长王季玉的邀请,担任了女校上海分校校长,才解决了生活问题。此段时间内,杨绛和丈夫只能以书信传情。
后来,钱钟书辞去西南联大的工作,1941年他回到上海,失去工作的钱钟书只能和杨绛厮守在上海,苦度沦陷的生活。1942年春,钱钟书才被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聘为教授,拮据的生活稍有缓解。屡遭厄运的一家人终于能生活在一起了,日子虽苦,却是一家人同甘共苦。钱钟书痛下决心: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自此他们相濡以沫,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这苦难的岁月里,杨绛笔耕不辍,写出了《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两部话剧。就在杨绛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钱钟书有了写长篇小说的愿望,于是为了满足丈夫的宏愿,杨绛甘愿放下自己的一切,作钱钟书的家庭主妇。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辞退了女佣,杨绛又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什么都干。她经常让烟煤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让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等。
钱钟书用了整整两年时间终于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唯一的长篇《围城》。不写就不写,一写就名著。这两年杨绛为他付出了很多,她放下了自己的创作,一切围绕丈夫转。“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女人”,杨绛再次诠释了这句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钱钟书也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是真理。杨绛的付出,令钱钟书无比感动。正如其在《围城》序言中所写的: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1949年5月,钱钟书和杨绛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他们又双双回到母校,执掌教鞭。当时,夫妻两人除了上课外,总是形影相伴,深居简出,晚在灯下共同读书。他们相伴数十年如一日。即便是在后来的特殊岁月里,两人也不离不弃,共同读书写作。后来他们被安排到北京郊区下乡,不在一起,二人就书信往来,钱钟书两三天就要写一封信。杨绛贴身衬衣上有两只口袋,丝棉背心上又有两只,每只口袋里都经常装满丈夫的信。
(五)百年沧桑,无怨无悔
眨眼之间,数十年过去。1997年,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去世。86岁的杨绛颇受打击,但她坚强地挺住了;次年丈夫也去世了,87岁的她再次挺住了。钱钟书重病时,杨绛说,“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
钱钟书走的时候,她一直没有闭眼,她附到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那个连虾都不敢剪、怕黑怕鬼的小女人,在所爱的人最脆弱的时候,却变得极其强大。
杨绛说,“别人都说我内心很强大,其实,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杨绛送走了亲爱的女儿,又送走了挚爱的丈夫,于2016年5月25日去世,享年105岁。
杨绛一生十分支持教育事业,从2001年起,她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13年来已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
杨绛一生为钱钟书牺牲了太多。本来她也是一位才女,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等多种外语,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她93岁出版的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如果不是为了钱钟书做出牺牲,她肯定还有更大的成就,但为了爱,她选择了牺牲,81年来,她无怨无悔!
杨绛曾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说,“我也一样”。
钱钟书对杨绛的评价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并说杨绛是他的“情人、妻子和朋友”的完美结合。
著名学者、钱钟书研究专家胡河清曾说:“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锋刃。”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杨绛传》《钱钟书传》《围城》《我们仨》等。
上一篇:21岁碾压王菲,今遗憾离开《浪姐》她的手镯,揭开被淘汰的秘密!
下一篇:开学季·校长说21|坊子区七马路小学校长王克光:自律自信感恩,牛年牛气冲天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