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解不开的“千千结”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3-03
手机版

“问天何时老?问情何时绝?

我心深深处,终有千千结!”

年届退休之龄的赣县区田村镇白石西坑小学教师刘德辉,用41年矢志不移的坚守、呕心沥血的忠诚,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扎根山村教书育人的“千千结”。

赣县区田村镇白石西坑小学原来是白石乡的一所村级完小,每年在这里就读的学生都在230人上下。从这所小学上初中然后走出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人数已经难以统计了,只能用一句大家惯用的俗语来概括,那就是“桃李满天下”,而刘德辉正是这所学校“种桃育李”的一名“辛勤园丁”。

家住白石西坑村石芫洞组的刘德辉

1961年出生;

1979年高中毕业,正好赶上恢复高考,却因相差3分而“名落孙山”,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回炉”复读;

1980年春季,西坑小学缺一名教师,在家里做了半年农活的刘德辉有幸成为母校西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

那时,刘德辉每天天刚亮,就从家出发,疾走在羊肠小道上一个多小时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教学。中午给学生热好饭菜,送学生放学后,晚上又迎来了读夜校的村民。原先数百学生时,刘德辉充满干劲,勤勉教学;现在只剩下一、二两个年级3个学生和两位老师,刘德辉依然热情饱满,兢兢业业。铁打的“教师”流水的“生”,从未改变教育初心的刘老师在这乡村小学一干,就是四十年。

他爱生如子。开学报名后,有两名成绩优良的孩子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刘德辉在家访中得知,他们家中姐妹众多,加上父亲卧病在床,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刘德辉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拿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交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兄弟俩重返校园。

这兄弟俩,经常来学校看望刘老师,如今已上大学的他们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不禁眼含泪水地说:“要不是刘老师当时慷慨相助,我们哥俩现在可能还在工地上干活,真的非常感激刘老师像亲人一样无私地关心帮助我们,我们将来也一定为学校为家乡多做贡献。”

问及几十年来刘德辉

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

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在刘德辉任四年级班主任时,班上有一名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曾有过不让他上学的念头,学生思想也产生波动,成绩下降明显。他多次家访,并答应先给孩子垫交学费,并引导和鼓励该学生安心学习。在他的勤奋努力下,该生高中毕业后考取“双一流”大学一中国地质大学 ,并获中国地质大学和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双硕士研究生学历。

2007年4月的一天,春雨连绵,刘德辉从白石回西坑小学的蜿蜒山路上,遭遇车祸,昏迷两天两夜,醒来后不顾医生家人的阻拦毅然返校上课。刘德辉的爱人回忆说:“德辉醒来后起身站都站不稳,嘴里一直说着‘要回学校上课,不能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业’,我和儿子百般劝阻,让他养好身体再去,他就是不听,坚决要出院。”如今,他带着脑震荡后遗症继续手把手教学生写书法,自弹自唱教学生音乐,把孩子们的书画作品贴满教室。

刚开始刘德辉的爱人、儿女却十分不理解,家境本就贫寒,一方面刘老师用自己不多的工资都资助贫困学生了,另一方面,刘德辉一年到头都为了学校学生的事情忙着,顾不上家里的生活。刘德辉爱人吴长女说:“我们结婚后一直过着清苦的日子,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他都无暇顾及,当时亲戚很多外出务工挣钱比当老师多得多,这么累又没收入我劝别干了,出去务工好让家里生活好一点。

“为了孩子们能走出大山,我不能离开。”特别是那几次因为住院和帮助邻居,已经耗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爱人和他一直不和,也曾吵过要离婚。可是看见学校孩子们一双双热烈有神的眼睛,看见孩子们在刘老师课堂上露出的纯真笑脸,想到孩子们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也就平静了下来,决定支持丈夫的教育事业,后来一直和刘老师住在学校,帮着打理学校、照顾学生。儿女们回来看望也是在学校,一家人一起和学校的孩子们有说有笑。她说,虽然家里贫苦条件差,但看到热情于教育的丈夫,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也觉得很幸福。

40余年匆匆而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师德榜样,引领后人

历经所有苦尽甘来

尝遍世间酸甜苦辣

乡村教育这片净土

依然是刘老师持续耕耘的希望

自1983年以来,刘德辉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乡的期末中总是名列前茅,突出的成绩、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刘德辉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2016年9月,刘德辉从事乡村教育满三十年,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刘德辉荣获教育部颁发的荣誉证书。手捧着这张沉甸甸的证书,刘德辉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上一篇:南京金洽会开幕,提供41个投资交流平台
下一篇:《你好,李焕英》:用42亿票房,讲述“新型叛逆”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