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夏的这里,有清朝、民国时期的历史元素遗留……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3-23
手机版

  原标题:在江夏的这里,有清朝、民国时期的历史元素遗留……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对明清题材的历史剧感兴趣的人,一定津津乐道于一众国宝级演员演绎的帝王角色。

  提及这些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推波助澜的人,一连串交融了尔虞我诈、爱恨情仇的故事呈现在你我面前。

  

  像“导演”了“大礼议事件”,经历过“壬寅宫变”的嘉靖帝,名为朱厚熜。他的堂哥,是主动给自己“降级”为大将军去御驾亲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又如“九子夺嫡”中的最终胜利者雍正帝胤禛,他的兄弟里,各个非等闲之辈,既有废太子胤礽,又有争位过程中最强大的对手——八爷胤禩。

  谈到这些历史人物,我们能很容易地判断出他们彼此间的关系。而这,靠的就是他们名字里彰明较著的字辈。

  

  既有历史朝代元素遗留,又有延续字辈取名的传统,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地方,便在乌龙泉街的上李谱湾。

  

  前者,是指时至今日,在上李谱湾仍然保留着一些晚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 根据可考的资料得知,如上李谱湾这般典型的江夏民居风格的形成,是在湖广填四川的大背景下逐渐演化而来的。

  

  当时,大批的江西老表进入,并定居在了今天的江夏境内,同时带来的还有他们对徽派建筑的偏爱。这,可以从上图那高耸的马头墙和黑白色调为主的涂装可以看出。

  这些古建筑与民宅一样,沿着山坡而建,坐东朝西。前低后高的布局,透光性极好,整体视之,宛如一片片水墨画般的梯田。

  

  这里,草木葳蕤,鸟啼阵阵,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挖掘机将田地翻新,那在城里难得嗅到的荤湿泥土气息,如泛起的涟漪,四散开来,刺激着人的口鼻。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一个同姓成员组成的,人丁兴旺的,重视儒家传统文化的村湾里,宗祠的出现似乎成了一项硬性规定。它往往是村里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

  宗祠是一个家族的信仰中心,是祖先崇拜的外显。宗祠,也是祭拜典仪、会议联谊、办学等活动的中心所在。它对于一个家族后代的认同感、凝聚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宗祠的修建,因人的喜好而异,它的样式并非是统一不变的。在上李谱湾,李氏宗祠自然不会缺席。那一抹与众不同的“红”,不但一眼能抓住人的眼球,而且与它配套的古桥、月塘等也都相映成趣。

  祠堂,在以陌生人为主的城市里,是难有生存的空间和土壤的。它只能在有着共同祖先的熟人社会才有机会出现,并在家族人的滋养下方可生根发芽,继而茁壮成长。

  

  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人,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比如国人对于垦荒种菜的热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在村里留守是困难的,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能像村口的大树一样,在长久的寂寞中安心等待。

  

  在“无违”和让父母心安的孝道驱使下,一些在村里生活的老人被子女接到了城里“享福”,虽然不能烧柴火、养牲口了,但是一旦在城市周边发现了荒着的土地,那一畦一畦长成的蔬菜,一定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被看到。虽然暂时远离了乡土社会,但他们仍然被动地在新的身份里寻觅过去的自己,他们在心理上没有把自己当作城里人。

  

  这,是作为几千年来农业大国的文明浸染。他们当前的行为习惯,是他们“过去”的投影。这过去里,又有着依托血缘关系传承的一系列经验,和对于坚韧地生存下去的决心。这,使得有赖于泥土而活的他们,对于荒芜的土地做不到坐视不管。

  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填写一些表格,里面的籍贯一栏写下的地方,是不能像户口一样可以迁移的。 它,是我们祖先长久生活过的地方,如同一根从轴心上拆下来的线,从故土一直牵到每个在外奋斗的子孙后代的心中,时间和距离不能挣断。

  眼下,在过于迅疾的变动里,许多事物正从视线里消逝,方言、民俗、传统手艺……

  幸好,在乌龙泉街的很多村湾里,都有!

  END

  WRITER撰文 林昆

  DESIGN设计 惠婕

  责任编辑:

上一篇:尹锡悦:日本是全球议程伙伴,两国不应再为历史恩怨对抗,国民应“共同迈向未来”
下一篇:OPPO Find X6 Pro终于变成了我所期待的模样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