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立足特色 强化融合 构建育人新生态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为了助力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大文科”格局,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积极顺应变革,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引,依托学校学科特色和区域产业资源,坚持学科融合和产教融合,推进新时代设计人才在新对象适应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新场景构想能力和新产链聚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路径。
直面现实困境,积极探索教育改革
当前各高校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在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课程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跨学科融合重“形式”轻“实效”,学科交叉融合的力度与深度还不够充分,学科建设呈现“小文科”思维,未能真正形成“大文科”视野;其二,课程教学模式重“输入性教育”轻“产出性应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双向融合,造成“学用分离”和“产教脱节”的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其三,校企合作平台搭建重“数量”轻“质量”,高校在校企合作中过多注重利用外部资源进行项目数量建设,忽略了利用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以及资源服务,未建立完善的互惠互利机制。
为此,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立足自身特色,以粮食行业背景高校的学科、人才和智力资源,整合聚焦优势学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依托区位资源优势,主动对接中南地区食品与健康产业链,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并强化了人才培养需求导向。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采取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与学科特色化建设思路,有力地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差异化发展。
整合学校特色学科,顶层设计跨学科课程体系
基于高校建设的同质化问题,学院秉持“特色兴校”战略,以特色化和差异性办学为突破口,坚持聚焦“大食品 大健康”领域,构建设计学与食品科学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在设计学各专业方向的定位上,坚持分散与整合的辩证统一,既明确各专业方向的单一性和独立性,又强调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性。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和各专业方向,已确立非遗饮食与文创开发、食物系统与体验创新、可持续生态与未来食物、交互智能与健康服务4个交叉学科领域,出版了《食品包装设计》《食物与设计》《食物与创新》等12部课程配套规划教材,助力学科建设。同时,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群,如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建有“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健康食物设计”课程群;产品设计方向,设有“服务弱势群体的健康产品设计”课程群;环境设计方向,配有“构建健康生活方式的康居环境设计”课程群。三个课程集群之间的互补性、相近性和支撑性,使得学科群的发展呈现出协同共融的生态。此外,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双向融合,开设了“当艺术遇见美食”“知行合一——当美食遇到旅行”“食物设计与创新”等交叉学科特色通识课,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专业启蒙教育。
靶向服务企业需求,校企联动助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依托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与研发专业中心、“良品优生”校企合作工作站及40余家校外实习实践机构,并结合食品与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与企业联合设立一批有针对性和导向化的特色项目库。通过以校企共建项目为驱动,推进“产业靶向”的人才培养,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目前学院与良品铺子、二厂汽水、小胡鸭、汪玉霞、华浓梦酒、和谊果园等18家地方特色食品企业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详细确认了校企双方合作意向、合作模式、项目内容、联合培训、企业专项奖助学金、定向招聘等具体细节。在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中,结合项目特色,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之能契合产业发展变化,实现企业真实需求与课程教学内容一体化;同时,吸纳食品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建“双导师”团队,以“跨学科融合—跨流程融合—跨行业融合”的递进式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市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学院师生与璞梵创意机构联合为恩施地区农产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助力“刘芳玲”萝卜特产年销售额达2000万余元,并获Pentawards国际包装设计大赛等多项国际重要赛事金奖,在食博会等多个平台亮相,引起积极反响。
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出校园、进企业、下乡村”提升课堂实效
将生活场景应用设计引入课堂,深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出校园、进企业、下乡村”教学场域的变化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挑战性。通过带领学生深入食品企业、对点扶贫农村等地区,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强化学生切身感受和学习目标性,进一步激发课堂活力。同时,着力改变以往单向知识传授和“唯分数论”的考核评价模式,将“德、学、能”培养目标细化成具体特征指标作为考核依据。通过运用课程内容特色化、实践指导个性化、能力培养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在教与学、学与练、课内外、校内外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状态进行全覆盖跟踪,详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进步或成果及情感、态度、思维、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多维度、多途径进行考核衡量,以便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表现,真正检验课堂教学成效。2022年,学院师生深入恩施建始县,对当地农产品、生态资源进行系统开发,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荣获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SK SUNNY幸福行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佳优秀团队”称号。
价值与展望
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先后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二等奖(2018年),“食物与健康产业创新设计团队”获评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2021年,学院主办了“健康中国·设计创新”学术论坛,并邀请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30余所省内外名校的50余位专家与会,就食品与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作了经验交流,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声誉。未来,学院将继续积极探索“健康中国”战略的“轻工大模式”,并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契机,不断强化人格养成、实践应用、知识探究、创新意识“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胡晶 陈莹燕)
上一篇:科学教育及其他社会事业
下一篇:提升宝宝表达能力,做好这几点,宝宝口才越来越好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