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3-30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猜读生字,会写“折、扎、抓”。正确区分并运用“漂”与“飘”。

  2.学习默读,体会默读的好处。通过判断题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借助图示读懂故事开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松鼠与小熊之间的美好友谊。

  【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一:猜读“筝”字,构建童话情境

  师:有一个地方,那里有高高的大山、清清的小溪,(边讲边手绘大山和小溪)那里还有两个小动物因为礼物成了一对好朋友。它们送的礼物也很别致。瞧,这是——(出示:纸船字卡)

  生:纸船。

  师:老师把第一件礼物请到黑板上。(贴纸船实物,拿出风筝实物)这又是什么呢?

  生:风筝。

  师:老师也把它请到黑板上(贴风筝实物)。这里有一组词语,谁能找到风筝的名片?

  生:因为风筝是竹子做的,“筝”的下面这个字又读“争”,所以我猜第二个字读zhēng。

  师:最早的风筝就是竹子做的,所以“筝”是竹字头,我们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就可以猜出它的读音。(板书:形声字)谁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生:风筝。

  师:这个小朋友既读出了后鼻音,又读出了轻声。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和纸船、风筝有关的童话故事。一起来读读今天的课题——“纸船和风筝”。

  学习任务二:默读童话,感知大意

  师:纸船和风筝里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这个故事挺长的,如果出声读,可能会花很长时间。今天,我们继续用默读的方式来学习。回忆一下,什么是默读呢?

  生: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书,只用眼睛看。(出示)

  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生:松鼠和小熊。

  师:老师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

  生读:松鼠、小熊。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字读shǔ?

  生:这个字长得像一只老鼠。

  师:你掌握了观察字形猜读生字的方法,了不起!(板书:观察字形)

  生:我看到课文中就画着一只松鼠,所以我猜这个字读shǔ。

  师:围绕纸船和风筝,又发生了哪 些事儿呢?做个练习试试。打开学习单,完成第1题。(出示)

  学习任务三:送小动物回家,感受友谊

  师: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把松鼠和小熊送回它们的家,其他小朋友可以提示他。(一生板贴)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指板贴)你们看松鼠和小熊住在——山上。松鼠住——山顶,山的最高处叫山顶。小熊住——山脚,山靠近平地的地方叫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家门口流过。这位同学贴对了吗?

  师:看来课文的每句话都很重要,我们能根据故事内容把松鼠和小熊成功送回家。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自然段,介绍一下它们的家。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做小向导,边读边在板书上指一指。

  师:松鼠和小熊的家距离这么远,它们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你们读懂了吗?

  师:(课件出示学习单第1题的第2句)松鼠把美好的祝福写在风筝上带给小熊,小熊把美好的祝福写在纸船上带给松鼠。对吗?用手势表示。(生用手势表示错)

  师:错在哪里呢?

  生:松鼠的家住在山上,小熊的家住在山脚,风筝只能往上飞,纸船只能往下走,所以松鼠是把祝福写在纸船上的,小熊是把祝福写在风筝上的。

  师:你能根据小熊和松鼠家的位置来判断,非常棒!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带着问题继续默读。要用好默读,眼睛看、不出声。(出示)

  生:松鼠送了纸船给小熊,小熊送了风筝给松鼠。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先来看看松鼠吧。谁来读读这一句?

  生(读):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字读zhé?

  生:这句话后面有“纸船”这个词,纸船一般是折出来的。

  师:你能联系句子来猜,真不错。你们会折纸船吗?(生做“折纸船”动作)我们一起,边做折纸船的动作边读。

  师:这“漂哇漂”读得真好,慢悠悠的,好像真的看到纸船在小溪里漂。我们一起来读读,老师让黑板上的小纸船也漂起来,好不好?

  师:纸船漂到小熊家门口啦!一起读。(出示)

  师:如果你是小熊,收到松鼠的礼物和祝福,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想,这份礼物真有趣,我很喜欢。

  生:松果是松鼠最爱吃的东西,它愿意送给我,松鼠对我可真好!

  师:松鼠把最心爱的东西送给自己,还用了这么有趣的方式,真是一份意外的惊喜,难怪课文里说小熊乐坏了。让我们也带着“乐坏了”的心情,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一起用做做动作、想想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感受到松鼠的热情和小熊收到礼物后的惊喜。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课文第4、5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猜一猜,同桌互相问一问。请你们做做动作,可以一人读,一人演,也可以两人边读边演。(出示,生同桌合作)

  师:哪对同桌愿意上来合作朗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帮他俩配配动作吧!

  师:小朋友合作得真棒,把快乐的心情读出来了,尤其是这里的三个生字,你们也都读对了。第一个“扎风筝”,读zā,“扎”的意思是——

  生:捆起来。

  师:(取下风筝,指着背后的线)用线把制作风筝的材料捆起来,就叫“扎”。一起读一读“扎风筝”。

  师:“抓”和“幸”你们也读得很正确,老师还想问问,你们又是用什么好办法猜出来的呢?

  生:我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了“抓”,用联系词语的方法猜出“幸”的读音。

  师:看来猜字的方法真多!在这个故事中,还有两个长得很像的字,谁来说说这两个字的不同处?(出示)

  生:这两个字都读piāo,三点水的“漂”和水有关;风字旁的“飘”代表有风才能飘。

  师:你关注了部首的意思。(演示实物)小船在水里慢悠悠地漂。风筝轻轻的,风一吹,就飘起来了。请一位小朋友把这两个“飘/漂”送到合适的位置。

  师:你们会用这两个“漂/飘”了吗?完成学习单第2题。(出示)

  师:纸船在水里漂,风筝在天上飘,松鼠和小熊也成了一对好朋友!

  学习任务四:学写生字,演读儿歌

  师:老师也想跟你们成为朋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纸船、风筝和一首儿歌,儿歌中还藏着三个生字呢!我们一起把三个生字送回儿歌读一读吧!(出示)

  师:观察一下,把这三个字写端正要注意什么?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折、抓”左窄右宽,“扎”左右等宽。

  生:要看清楚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老师根据小朋友说的要点设计了三星评价:把字填在合适的位置得一颗星,写清楚左右宽窄得一颗星,书写正确不涂改得一颗星。请你先认认真真写写三个生字宝宝,再把它们填到儿歌中。(出示评价标准,生书写)

  师:这首儿歌不仅能读,还能演。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读一读、演一演。(生边读儿歌边做动作)

  师:小朋友们,松鼠和小熊这对好朋友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评析】

  《纸船和风筝》一课意图非常明晰:一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式猜读课文;二是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初步学习默读;三是引导二年级已经有一定“朋友概念”的儿童感受友谊的美好,并适当渗透与朋友交往的办法。

  本课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精准定位基础性学习任务,推进自主学习

  本课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性学习任务为重点,以“读一个有趣的童话”为学习任务驱动,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学过的方法猜读生字,主动识字,尝试阅读与积累,达成基础性学习目标。

  本课识字写字的学习任务设计丰富多样,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筝”字主要通过实物了解部首、辨析猜字来学习;对于意思相近的字,如“折、抓、扎”,则通过联系上下文猜读、合作学习和儿歌反复演读的方式逐步理解词义之间的区别;对于字形相似的字,如“漂”与“飘”,通过借课文语境实物演示、发现部首规律、进行实践运用等方法夯实学习基础。

  在写字作业单设计中,李老师通过儿歌填空引导学生学写生字、演读儿歌,既在语境运用中复习生字,强化所学的几个动词,也活跃了气氛,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二、合理建构发展型学习任务,提升阅读能力

  基于学生已通过《狐假虎威》一课初步学习了默读,本课的默读逐步进阶为:默读时大致了解主要人物和事情,通过完成判断题检验默读成果。李老师以此学习任务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深入读文,承上启下,既起到了检测默读效果的作用,又是整篇课文教学的主线。

  围绕这条主线,两个学习任务各有侧重。“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把小动物送回家”侧重于实用性阅读与表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想象方位、图示标注、板贴验证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于阅读中经历将文字信息内化理解,转化为图式的语言运用过程,同时也在语言实践中明白读开头的重要性。“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感受友谊”侧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李老师以判断题为线,通过默读引入这部分教学。李老师先扶学第2~3自然段,再学法迁移,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相似段落第4~5自然段。通过恰当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悟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意。学生在做动作中品味“折、抓、扎”等用词的精准,从松鼠“送松果”、小熊“送草莓”的细节中感受小动物之间友谊的纯真,从“乐坏了”等语言中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

  三、务实贴近学情,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语境即情境。二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本来就很感兴趣,教师直接引导学生以“读童话故事”这一情境展开教学。以读为学习情境,不仅原汁原味地还原了课文的语境,使学生能在规范的语言中形成良好的语感,更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了在教室营造浓浓的童话氛围,李老师充分发挥板书的多种功能,努力拉近童话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乐趣。课始,李老师将实物作为课题放到板书上,一方面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为根据形声字猜出“筝”的读音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巧妙地将生活和童话以道具联结,使学生对这节课的故事产生亲近感和好奇心。课中,李老师用逐步板画、板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主人公、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演示送礼物的动作等,既提挈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又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情境中,参与两个小动物的有趣故事,经历它们的情感变化,从而领悟蕴含在故事中的与伙伴的相处之道,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其次,文脉即学脉。本课的教学虽以作业本上的判断题作为阅读教学的线索,但是李老师引导学生做出判断深入学习的过程,是根据课文的行文顺序逐段学习,这一设计既符合低年级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也在学习中暗合对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沿着课文脉络按序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知道每一个部分的阅读都很重要。

  最后,文趣即课趣。《纸船和风筝》文字优美,充满童趣。开头部分娓娓道来;第2~5自然段两个小动物结下友谊的部分语言节奏明快,内容富有生活情趣,充满快乐的感觉。李老师在课堂上一直以课文的快乐基调为课堂的基本基调,以实物板贴做课题吸引学生走入课文,借用音乐学科的结课方式以配乐儿歌走出课堂,既无痕尝试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努力让学生感受课文所传递的快乐氛围,为下节课学生阅读故事的转折以及最后甜蜜的结局做好情感上的准备。

  举报/反馈

上一篇:财政部 税务总局:优惠延续!
下一篇:四川外国语大学2022年各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哪些专业分数较高?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