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程季淑:多情才子的忠贞爱情,相伴47载,妻逝后他写书追忆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3-29
手机版

梁实秋和韩菁清

1974年,71岁的梁实秋,与从歌从影的女星韩菁清相恋的消息,自媒体传出,犹如春雷乍现,令业界哗然。

一时间,“文学教授与歌星皇后的黄昏恋”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头条。

梁实秋的好友,如冰心之流,纷纷对他口诛笔伐,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舆论,肆意揣测“韩小姐”的意图,有的读者认为梁实秋十分虚伪,也有一些学生组成“护师团”,来保护这个教授的“晚节”。

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中伤,这个身患疾病的古稀老人,却害怕他的“小娃”不要他。

韩菁清

“没有人,没有什么事情,过去现在未来都算在内,都不能破坏我们的爱情和婚姻。我爱你,是无条件的,永远的、纯粹的、无保留的、不惜任何代价的……”

在寄给韩菁清的情书里,梁实秋如此写道。

遇见韩菁清的时节,梁实秋已不再年轻。

为了追求佳人,梁实秋在11月的冬季,痴痴守在韩菁清的窗外,只为了她可以在醒来第一眼就看到他。

后来两人力排众议,坚持成婚,每日一封的情书更是二人婚礼上最诚挚的见证。

梁实秋

如此看来,似乎梁实秋还是十分专情的,但是,要是知道梁实秋为伊人动心的这一年,他的上一任妻子刚刚过世。

但是他也并非是一个多情花心的人,《槐园梦忆》情真意切地记录了,梁实秋悼念亡妻的哀苦和悲痛。

在结发妻子尸骨未寒的时候,迅速投身下一段恋情,有人认为梁实秋和那个年代的其他文人一样,与原配妻子的关系淡漠。

事实上,他和发妻程季淑,也是民国时期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这也是梁实秋第二段恋情引起文学界反感的最重要的原因。

梁实秋和结发妻子程季淑

梁、程二人的相识,可以算是父母“包办”,也可以算是自由恋爱,过程和“相亲”差不多。

1921年,梁实秋的同窗黄淑贞,深感二人般配,于是便大剌剌地去梁家说媒。

梁实秋的父母并不提倡旧式婚约,因感于黄淑贞的热情,便去看了看程季淑。

这一看,便开启了二人的缘分。

父亲的赞不绝口,让专心学术的梁实秋对这个女孩子产生了好奇,于是写了一封信寄给程季淑,想要相互了解一下。

然而不知道什么缘由,他却并没有收到回信,这下在梁实秋心里,程季淑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梁实秋(左)

后来,他从好友处寻得其联系方式,两人才终于见面了。

50多年后,梁实秋依旧清晰地回忆道,“她穿着一双黑绒面的棉毛窝,上面凿了许多孔,系着黑带子,又暖和又舒服的样子。衣服、裙子、毛窝,显然全是自己缝制的。她是百分之百的一个朴素的女学生”。

由此,梁、程二人开启了长达6年的恋爱,然而在这6年的时间里,有3年是异地。

1923年,梁实秋结束了清华的学业,赴美留学。面对分离,程季淑不像其他小女孩儿一样泪眼涟涟,而是信任地鼓励梁实秋。

梁、程结婚照

也许正是感念妻子的这份超然和坚定,才有《雅舍小品》里“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这样的名句。

程季淑不畏惧送行,源于信任,梁实秋不喜欢送行,是谓感伤。然而这次的留学之行,差点断送了二人的姻缘。

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不论是旧式人家的女儿,还是接受新文化的女青年,结婚的年龄都是非常早的。

眼看着自家侄女过了25岁还未出嫁,程伯父着急之下,竟自顾自地给程季淑安排起婚事来。

梁实秋手稿

虽然此事在好友黄淑贞的帮助下和平解决了,但是这件事还是在身在重洋的梁实秋心里引起不了的波澜。生怕初见时那个身穿黑裙子的女孩儿嫁给别人。

1926年夏天,不等硕士毕业,提前结束学业的梁实秋,火急火燎地回到了程季淑的身边,并且在次年,就和程季淑完婚。

程季淑大梁实秋2岁,在生活上,程季淑也确实在很多地方上都照料梁实秋。

曾经就职于香山慈幼院的她,婚后辞去了工作,收敛了一身的光芒,专注于相夫教子。她竭尽毕生之所学,辅助梁实秋完成了翻译莎翁作品集这个浩大的工程。

梁实秋

在那个疾苦的年代,梁实秋靠翻译作品取得的收入十分稀薄。持家的程季淑破除万难,为丈夫开辟一个安静的氛围,她是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巨著的第一位读者。

女儿日后回忆道:母亲将父亲的书稿,用纳鞋的针线缝制成册。可以想象,梁实秋日夜伏案专注的模样,和针线与纸摩擦发出的低沉响声,给那段清贫的日子增添多少流光。

程季淑也曾是北高师的才女,在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即使不冠丈夫姓名,也是可以自成传奇。

与梁实秋结婚之后却放弃大好前程,将满腹才华淹没在侍奉公婆、教养子女这些生活琐事上,这多少会让人觉得意难平。

梁实秋程季淑

但是程季淑却对此甘之如饴,“唐张公艺九世同居,得力于百忍,我们只有三世,何事不可忍?”

如此的豁达与淡然,是她放弃事业成为一个“家庭主妇”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支撑她独自一人度过抗日战争那些动荡的岁月。

1937年,梁实秋离家到后方支援,当时家中母亲病重,经受不住舟车劳顿,程季淑则带着孩子孤身留在北京,为梁实秋守住整个家。

然而彼时时局动荡,不乏打家劫舍之人,孤儿寡母便在担惊受怕之下度过整整6年。

1943年,由于母亲病逝,程季淑带着孩子去重庆找梁实秋团聚。此时,二人均已过了不惑之年,样貌的衰老不会阻碍他们相拥,距离并未让二人变得生疏。

此后一直直到1974年程季淑意外逝世,此间31年,再没任何理由把这对璧人分开。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程季淑随梁实秋来到台湾,并敦促他继续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场马拉松终于在1967年迎来了终点。

自开始翻译到最终37篇剧目的出版,一共耗费了30余年的时间,其中的辛苦用语言难以道尽。

“翻译莎翁著作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这漫漫长途中陪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梁实秋如是说。

文学家最重要的,是感受生活,致力于西方文学研究的梁实秋,晚年和妻子客居美国,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也许是在异域风情里享受天伦别有一番滋味,二人计划在国内游玩一圈之后,申请美国的永久居住权,而且在50周年金婚的时候要好好庆祝一下。

但是这两个计划,都被一架梯子砸碎了,一并砸碎了的,还有程季淑的生命和梁实秋对生的希望。

在美国生活时的梁实秋和程季淑

在美国生活两年后,1974年4月30日,程季淑在外出购物时,被突然倒下的梯子砸到头部,经抢救无效逝世。

因为此时程季淑年事已高,情况比旁人要危急,幽默的外科医生为了缓解她的紧张感,告诉程季淑可以放松,笑一笑。

于是程季淑便笑了,嘴角绽放出留在世间的最后一个笑。医生不会知道的是,程季淑其实不紧张自己,只是担心丈夫。

梁实秋一直记得,妻子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他的宽慰:“华,你不要着急!华,你不要着急!”。

晚年的梁实秋程季淑

如此想来,那个善解人意的微笑也是安慰丈夫,叫他不要担心自己的意思吧!

其实,二人平日里曾经直言不讳地探讨过死亡,并且得出“先死者幸福,后死者苦痛”这样的结论。

梁实秋表示自己愿意后死,来承担离别的痛苦,程季淑还一本正经地告诉身患糖尿病的丈夫要控糖,坚持锻炼。当时以为最寻常的戏语,却不成想,一语成谶。

5月,程季淑下葬美国西雅图槐园,从此,槐园便成了梁实秋最常回忆的地方。

妻子逝世之后,他呕尽心血写出的《槐园梦忆》,道尽了对妻子的追忆和哀痛:

《槐园梦忆》

“然后我默默地立在她的墓旁,我的心灵不受时空的限制,飞跃出去和她的心灵密切吻合在一起。如果可能,我愿每日在这墓园盘桓,回忆既往,没有一个地方比槐园更使我时时刻刻的怀念。”

如此,和程季淑一起烧掉结婚证,宣誓爱情无须法律证明的,是他;妻亡不足一年,背负大半个文学圈的骂名也要取韩菁清的,也是他;曾以妻名“程淑”作为笔名的,是他;怕小娃看不到花开,将花誊下作水墨小品的,也是他。

也许忠贞和多情没有他们字面意义上那样对立,总有人可以二者兼具,比如梁实秋。

年少时期,远离程季淑的他,能够勒住春意萌动的心猿意马,甘心放弃学位也要回来。

青岛市梁实秋故居

中年时期,不为生活所累,在颠沛流离中仍然可以坚守初心。如此便是忠贞。

尽管一些人,到今天还对梁老的第二段婚姻颇有微词,但是“先死者幸福,后死者苦痛”,临终前还在关切丈夫身体的程季淑,当然不希望在自己逝世后,丈夫真的像无水之木一样干涸枯萎。

纵然才子多情,但是梁实秋与程季淑相伴的47载,却真真正正做到了矢志不渝,这份忠贞,为什么总是被人们忽略呢?

上一篇:沈腾姐姐47岁仍单身,颜值远超弟弟,事业成就比沈腾只高不低
下一篇:正式公布!广州一口气挂出48宗地!起拍总价901亿元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