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黑科技教室你见过没?看看番禺这所学校的智慧课堂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我们看到后台数据,全班有43个同学选择了‘A’,现在我来提问一下。”3月29日,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旋敏华老师正在“AI+”课室开展一堂小学科学智慧课堂,展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调用共享学生的随堂答题。而这一切,已经被AI测评系统记录下来,课后还会对老师的一举一动进行分析。

  

  在“AI+”课室进行的小学科学智慧课堂

  这是广州市第二届智慧教育成果展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巡展会场的其中一节课例。此次巡展采用现场课例展示和互联网直播的方式开展,面向全市各中小学校及省内外结对帮扶学校的教师,以小学语文、数学、科学三节课例展示智慧课堂与应用平台的建设,并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和开展交流讲座,深入探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教学特色及成果,分享智慧课堂实践经验。

  “AI+”赋能教师能力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有效引领教学智能升级。

  在市桥中心小学,有个不一样的“黑科技”——“AI+”课室。这个教室安装了AI测评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红外线感应等技术,对课堂中教师注意力分配、教学时间分配、教师思维引导等共计25项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在本次活动中,旋敏华老师在“AI+”课室展示了一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研讨课。课程落实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实验活动,其间借助智慧学习卡、实验微课视频和实物投影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观察探究欲望,使得学生发现磁铁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而课后生成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AI测评基础报告》对旋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学生使用智慧学习卡

  “这就像老师上课时的一面镜子。”黎佳蔚老师、林丹丹老师作“AI报告促专业成长”主题分享时是这样评价这套系统的。黎老师和林老师是两位年轻教师,AI测评系统为她们的教学成长一路加持。系统记录上课时走过的位置点,视线,提问,礼貌用词,就连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被AI测评系统数据化,这些都是传统的听评课无法实现的。AI测评系统为教师的深度自省和反思提供便利,在无需借助外力或人工的环境下实现自我学习。

  在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曾海看来,信息化教学能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精准助力教师成长,从而推动教学智能升级。AI测评系统监测教师的教学过程及状态,并把所得数据信息作为反馈,帮助教师不断调整状态、优化教学过程与效果,让教师收获更好的教学反思,也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课堂体验,促进课堂提质增效。

  多终端支持下的智慧教学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课堂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步。

  在活动现场,曾娜玲老师与学生们带来了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海上日出》。曾老师利用图像化这一阅读策略带领孩子们“由文到图”,再利用“聚焦写作法”引导孩子们完成“由图到文”的转变。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曾老师充分运用了粤教翔云的各项功能,整合电子教材资源,灵活地完成了点对点教育和点对面教育的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展示

  随后,陈露妍老师借助“智能学伴”答题机器,使用其检测、评价、抢答、拍照等功能,和四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节高效、有趣的数学课。课堂中,学生答题的数据得到了及时统计、反馈,教师能迅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实施精准教学。在课堂中段,陈老师巧妙、及时地使用了智能学伴让学生进行“抢答游戏”。学生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学习兴趣也再次被激发。最后,陈老师在整节课上还会持续不断地使用“智能学伴”给学生进行点评,学生也实施了自评,汇总成完整的数据。整节课下来,学生兴致勃勃,教师得心应手,是一节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于一体的精彩课例。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展示

  课堂结束后,两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例进行了教学反思,并且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王冬青教授进行点评。王冬青教授表示,师生借助技术来交流、拓展,教师既能更快捷高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总结规律,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

  智慧示范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慧课堂展示结束后,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创新研究部李赞坚主任评价说,市桥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信息化中心校、广东省网络安全教育示范校、广州市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学校,以校园智慧“大脑”为核心,通过数字化转型体系建设,实现多技术融合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广州市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支撑。

  

  专家到场指导智慧教育开展

  市桥中心小学总负责人龚雪梅表示,本次活动秉承番禺区“上品教化”、研学后教“融·乐”课堂教育理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展示学校智慧教育在智慧教学、教育大数据建设、智慧评价、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智慧教育成果巡展的引领与辐射,将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改变教育生态,加速教育变革与高质量发展,打造智慧教育新样态。

  来源:番禺融媒记者麦裕玲 通讯员韩嘉咏

  举报/反馈

上一篇:江西上高: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篇:湖广、安徽会馆:建立“展演一体会馆文化中心”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