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02
手机版

  每年小升初都有各种新情况,需要面对新形势,号称“每年都是最难的一届”。

  所以对于小升初家长来说,上届的情况可以参详,再往前的情况,唯一可以学习的部分就是:

  如果想择校,数学英语应该卷到天花板,而且这个天花板还每年都会往高升一点。

  而且最好还要学了初中内容,多多益善。

  对于个体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规划、对目标的执着和长期的坚持,可能很难达到预期。

  

  今年小升初可以说是“流年不利”,考试被举报,渠道被销毁,家长们陷入“命运不可知”的慌乱里。

  然而,没想到的是,后面却出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尽管是“几家欢笑几家愁”。

  前几周,朝阳、丰台和西城陆续传出了“大动作”。家长们讨论的时候,每次都会有东城家长幽怨地说,“没有东城什么事儿吗?”“东城不配说一说吗?”“东城怎么这么佛呀?”等等。

  都是家长,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尤其是朝阳现在发着狠要在某些方面赶超东城,丰台也不甘势弱,动静很大地搞事情,而且这两家都是在以全区之力扶持着一所学校。

  这种情况下,东城家长们的羡慕和求而不得乃至恨铁不成钢的心态都合乎情理,尤其是孩子学习能力还不错的。

  就比如,在传出丰台和西城要进行“全区统一的综合素质测评”的消息后,东城也传出了一则信息,几所好学校的邮箱被传播,并附上一句话,“投投简历没坏处”。

  

  那么,这是说东城区也要有动作了吗?

  可以很明确地判断,不是。

  这是一些着急的家长自己搞的事情,想通过这样的行动引起家长圈的重视,形成一种小升初的氛围。

  如果可能,最好还能影响到有关部门,让他们别那么“佛”。

  目前看,这种个体行为能够发挥的影响并不大,区里不会因为家长们强烈的意愿就会改变政策大方向。

  但是,家长们这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不过似乎用到自家孩子学习上可能会更有用。

  这种“创造条件”的做法,并非东城家长首创。几乎所有家长们别出心裁的做法,都发祥于海淀。

  这没啥说的,海淀的环境影响,让家长们自然而然地从孩子能力和外部条件等方方面面去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疫情之前,每年十月份前后,海淀的投简历大军就自发开始了,出现过学校明确不收简历,但是家长们以比买房还高的热情半夜起来排队投简历的情况。

  这些简历有的被扔进了垃圾桶,有的不知所踪,没人知道是否起到了家长期待的作用。

  海淀小升初老母亲们做过的工作数不胜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打扮低调地去学校门口和保安套近乎。

  我们五年级那年,有个家长因为觉得保安太高傲,把她投过去的简历扔出来,显得不够尊重而和保安吵起来。

  这件事儿在家长群引起了讨论,不乏有认为“家长行为不合理,人家都明确拒绝了你还生往里扔”的正义之声。

  

  我想,这些家长可能孩子还没到那个节骨眼儿上,不太能够感同身受。

  老母亲们要是有路可走,能放弃自己的尊严吗?

  但是那个家长确实应该控制好情绪。

  海淀家长群体“创造条件”的做法,被西城尤其是西城北半边的家长们学习并创新使用。

  每年,如果她们觉得哪所学校还不错,就三五相约跑过去投简历,只要没有明确被拒绝,很快就会传出这所学校在收简历的消息,然后更多的家长跑过去。

  如此这般,创造出了一种声势。

  去年还因此闹出了一个大乌龙事件。很多家长去投简历,某号称是教师政保校的南片学校,看到这么多优秀的简历爆满了邮箱,还送到了传达室,不忍直接拒绝。

  虽然没有可以DZ的能力,但是也要彰显一下存在感,于是给自己中意的家长们发了一封邮件。 大概意思是“你家娃很优秀,欢迎在全区派位阶段选择我校”。

  这封意思模糊的邮件让家长们懵圈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承诺,于是群里互相问来问去,起初以为是骗子信息,后来发现真是学校发的。

  这里也提醒大家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收到回复,一定要再三确认,因为确实有的学校不讲武德,浪费了孩子的宝贵机会,你还没处说理去。

  

  大家如果没有经验,怎么才能知道所谓的“点”是不是真点呢?

  其实,想点的心都是真的,区别在于能力大小,就像渣男总对女朋友说我爱你,甚至超越了爱我自己。但是一到关键时刻,他拗不过他爹妈,最后只能选择抛弃你。

  那么哪些情况是能力够的呢?

  一是看学校背景,背后有高校撑腰的这些学校可以超然物外,招人的时候敢于给出非常极其确定的承诺。

  二是看动作的性质,比如朝北和丰台12中,都是全区之力在支撑,过了明路的自然底气也足。

  还有一些情况,哪怕是以合法的项目进行,但是为了确保学校招的人足够,学校会多通知一部分人参与摇号,有的学校承诺摇不上可以捞,有的么,呵呵,只能自认倒霉。

  这种情况下,一定提前明确万一摇不上怎么办,如果学校不说捞不捞,保险起见,咱就还是再看看别的地方吧。如果你只有它家一张票,那没办法,只能拼运气拼概率了。

  还有,对于投简历这件事儿,有些学校真的是垂涎欲滴,奈何实在没办法,只能遮遮掩掩,一忽儿收一忽儿又不收。

  家长们也只能多跑几趟,赶着合适的时机去投递。怎么说呢,在现在没有明确条件可以判定孩子优劣的情况下,除非孩子极其出挑,否则就都是看缘分。

  

  东城因为没有有可以超越政策的学校,虽然也有一些微小动作,但是终不能形成一种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即便想要搞事情也很难成功。其实哪怕是海淀和西城也一样,能不能D看的主要是学校,而非家长们的撺掇。

  既然如此,与其把精力放在徒劳无功的事情上,不如以中高考为节点,进行长线规划,初升高的竞争是更惨烈的竞争。

  这应该是最近初三家长们

  都在忙活的事情

  初中三年转瞬即逝,没有小升初造成的时间精力浪费,利用好了,初升高阶段争取机会,那时候的胜出岂不更能带来满足感?

  您说呢,各位家长?

上一篇:考生关注:华南农业大学非农专业怎么样?这个很推荐
下一篇:春风送岗 | 为企业与人才“牵线搭桥”,我们在行动!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