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黄鳝门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12
手机版

  故事发生在宋朝仁宗年间,开封府城外的汴河突然断流,这让当地的百姓十分惊恐,认为是不祥的征兆,家家户户在门前烧香跪拜,祈求诸神能够保佑平安。当时开封府的府尹正是大名鼎鼎的清官包拯,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包拯对此事也极为关心,带着展昭等人沿河巡查,希望能够找到河道断流的原因。

  

  当包拯等人走到开封府下辖的陈留县时,发现了一些端倪。只见汴河陈留段的河床中现出一个大洞,大洞的洞口宽约丈余,而且深不见底,想必汴河中的水皆是被这无底洞吞噬。当时开封府的漕运和饮水都要依托汴河,如今汴河断流,河中船只全部搁浅,老百姓的生计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包拯见形势严峻,他先是找来工匠,从外地运来许多三丈多长的横木,密密麻麻架在洞口之上,然后又在横木上面砌上九层方砖,算是将洞口堵住。然后包拯在河边设坛祈祷,请求天神降雨。当晚,整个开封境内,下起了一夜的暴雨。等次日天明,整个开封府坑满河平,汴河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场景,百姓们拍手称快。

  看到危机已然解除,包拯也是长舒了一口气。包拯心想,自己也是难得出来一趟,不如微服私访一番,一来可以体察一下民俗民风,二来也可以看下地方上治安如何。于是包拯便与展昭、白玉堂三人扮作商人打扮,四处走走转转。

  当时正值上元节,不少人到坟上祭祖上香,当包拯三人途经陈留县的郊外时,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狂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就在这时,突然一只手帕吹到了包拯的脸上。那手帕异香扑鼻,包拯精通医理,他闻出那手帕应该是用麝香和零陵香浸泡过。

  

  就在包拯迟疑之时,一个妇人惶恐地走到包拯面前,低声说道:“这风着实邪性,我在路上好好走着,竟然把我手绢给刮走了,这位老爷将手绢还我吧。”包拯仔细打量眼前这个妇人,只见妇人身着重孝,应该是家中刚刚有人过世。但是令包拯疑惑的是,那妇人虽然身穿孝服,但是脸上却画着精致的妆容,眼角眉梢有说不尽的万种风情。

  包拯将手绢还给妇人,妇人来到一处新坟前面烧纸,她一边烧纸,一边哭着说道:“我那短命的相公啊,咱们说好的白头偕老,你怎么这么狠心,将我一个人丢在这人世间,以后的日子我可怎么活啊。”包拯远远看着妇人,对展昭和白玉堂说道:“这妇人有问题。”

  展昭见包拯目不转睛盯着妇人,以为包拯瞧上了妇人,于是说道:“大人是不是瞧上这小娘子了,要不我和白大哥将这小娘子拿绳子捆上,夜里给您送到府上去。”包拯瞪了展昭一眼说道:“亏你说得出口!你把我老包想成什么人了!我是说这妇人举止太过怪异,恐怕她身上有案子。”

  白玉堂在一旁接话道:“大人说来听听,怎么个蹊跷法?”

  包拯思忖片刻后说道:“只有至亲之人死了才会穿重孝,但凡至亲过世,一般都是悲痛欲绝,茶不思饭不想,她竟然还有心思浓妆艳抹。方才她那块手帕,我在鼻子上闻了闻,应该是用麝香和零陵香浸泡过,而麝香和零陵香是避孕用的,如今她丈夫死了,她要这避孕的手帕何用?你们两个仔细听她哭坟的声音,内中分明有喜悦之色,我在想有可能这中间有奸情人命。”

  

  展昭和白玉堂知道包拯最善于明察秋毫,并因此破获不少冤案奇案。展昭问道:“那现在要怎么办?我们要不将妇人抓到公堂审讯一番?”包拯摆摆手说道:“切勿鲁莽,等会儿她上坟回家,我们在后面远远跟着,先打探一番再说。”

  等妇人上坟结束后,一步三摇朝城中走去,最后进到一处院子,便再也没有出来。正好胡同口有间面馆,包拯三人便到面馆吃饭。等他们刚坐定,只听见邻桌几个男子正在窃窃私语,其中一人说道:“周荷花果真是个狐狸精,她丈夫范进死还没几日,便浓妆艳抹的,不晓得又要勾引哪家汉子?”

  旁边有人说道:“你们听说了吗?大家都说范进死得蹊跷,他年纪轻轻的,怎么说死就死了呢?周荷花对人说范进是暴病而亡,据棺材铺周老汉说,范进的尸体装殓的时候,两眼暴瞪,看上去十分吓人。”同桌当中有个年长些的人说道:“你们也是瞎操闲心,正所谓民不举,官不究,就算是范进死得冤枉,没有人到衙门告状喊冤,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几人又闲聊一会,等付了饭钱之后,便离店而去。包拯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决心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当晚,包拯三人在陈留县找了一间客栈住下,到了半夜的时候,包拯让展昭和白玉堂到周荷花家打探,看是否有可疑男子出没。展昭和白玉堂身手都十分了得,蹿房越脊来到周荷花家屋顶之上。

  

  二人刚在屋顶落脚,只听见屋内传出娇喘声以及打水桩的声音。展昭掀开一片瓦,朝屋里观瞧,只见一男一女正在床上行云雨之事,而那女子正是白日上坟的妇人。女子对男子说道:“季大官人好勇猛,比范进那死鬼不知强了多少倍,官人再快一些,奴家要丢给你了。”男子听到这愈加卖力,紧接着二人浑身抽搐一番,结束了战斗。

  男子躺在床上大口喘着粗气,嘴里说道:“你这狐狸精太能勾人,我这点精气神早晚要被你榨干。”女子娇嗔说道:“官人不是常说,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人生在世须尽欢才是。”男子接着说道:“最近我经常做噩梦,梦见范进前来找我索命,我们案子不会要发了吧。”女子说道:“他活着的时候我都不怕他,他变成死鬼了,我更不怕他。”

  两人说了一会话,便交股而眠。展昭和白玉堂这才连忙回到客栈,向包拯汇报。包拯听罢之后勃然大怒,连夜来到陈留县衙,要陈留县令派人去抓奸夫淫妇。包拯的威名世人皆知,陈留县令不敢耽搁,立马派二十兵丁,来到周荷花家中,将周荷花与那男子当场抓获。

  经过审问,这才得知,男子名叫季伯常,住在范进家隔壁。季伯常在陈留县开设有一间饭店,生意十分红火,因为范进家比较贫穷,有时季伯常也会带些剩饭剩菜,给范进夫妇送来。有一次范进外出给人写字画画,季伯常过来给他家送菜,恰好当时周荷花在屋中洗澡,季伯常对周荷花早已垂涎已久,两人便做了苟且之事。

  

  季伯常和周荷花虽然承认了奸情,但是对于杀害范进之事,却矢口否认。周荷花一口咬定,范进是暴病而亡。因为按照当时的律法,倘若二人只是偷情的话,最多处以一年的劳役,等服役期满后便可恢复自由身。而如果二人是因奸杀人的话,会被处以凌迟。

  为了能够查明二人的罪行,包拯准备给范进开棺验尸。因为范进的尸首埋葬不久,坟头土都比较松软,很快便将范进的棺椁挖出,由仵作来给范进验尸。可是当仵作从头上验到脚下,并没有发现范进身上有任何伤痕,而且用银针刺入喉咙,也没有发现范进身上有任何中毒的现象。

  仵作来到包拯面前,说道:“卑职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包拯偷眼观瞧,只见周荷花与季伯常长出了一口气,而且面露得意之色。包拯推断出二人定然有所隐瞒,于是便对二人施以酷刑,希望能够从他们口中探出真相。但是季伯常和周荷花都明白,倘若自己承认了杀人的事实,自己将会遭受凌迟处死,如今既然包拯没有查出来死因,两人便死扛不招供。

  眼看二人就要被活活打死,包拯只好将二人先钉镣收监,然后再做进一步打算。当天,陈留县令招待包拯用宴,席间,有一道名叫“汉宫藏娇”的菜让包拯记忆犹深。只见盘子里放着一块鲜嫩的豆腐,包拯平日最爱吃豆腐,他准备用筷子夹豆腐的时候,发现豆腐中竟然还有两条蒸熟的泥鳅。

  这道菜的烧制方法十分特别,先把泥鳅放在容器里,倒入清水并放入少量食盐,喂养一夜后,再将泥鳅倒入有嫩豆腐的锅内加热,泥鳅遇热之后钻入豆腐当中,并加葱花、味精、生姜末等佐料。此菜豆腐洁白,味道鲜美带辣,汤汁腻香。

  

  当天晚上,包拯做了一个怪梦,他梦见一个身着黄衣的老头。那老头来到包拯床边,躬身施礼道:“小神给大人见礼了。”包拯见那老头仙风道骨,便知道并非常人,于是说道:“老者何方天神,此番找我有何见教?”

  那黄衣老头说道:“我本是一条修行千年的黄鳝,天帝见我苦心修道,而且从未害过人,便封我做了汴河的河神。我们兽类虽然修炼成仙,但是每个甲子都会化成原形,数日之前,我化成二尺黄鳝,在河边游动,结果被季伯常给抓住。”

  包拯眼前一亮,说道:“你说的是开饭馆的那个季伯常吗?”

  老头点了点头说道:“正是他!他将我抓走之后,将我塞到一节细竹筒当中,然后将我交到周荷花的手中。当天晚上的时候,周荷花将范进灌醉,让范进趴在床上睡。就在范进睡得昏昏沉沉时,周荷花掏出竹筒,一头对准范进的肛门,另外一头用火燎我的鳝尾,我疼痛难忍,从竹筒钻进范进的腹中,结果范进当场毙命,我也窒息身亡。”

  包拯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为何范进的周身上下没有伤,原来他的致命处在体内。

  包拯说道:“这就是了,多谢仙翁指点,否则的话我还蒙在鼓里。你今日来见我,就是为了对我说这些吗?”

  黄衣老头说道:“虽然我无心害人,但是范进却因我而死,而且在我脱岗期间,汴河发生了断流,老百姓怨声载道,天帝定然会追究我的过错,您作为开封府尹,在人间有很高的威望,希望到时您能够上表祭天,替小神说说情。”

  

  包拯说道:“此事皆由季伯常与周荷花而起,尊神也是受害者,到时我一定会向天帝辩驳明白就是。”黄衣老头再三致谢,然后消失不见。包拯还想请教一些问题,可是刚一开口,却发现从梦中醒来。

  到了次日天明,包拯再次召集众人,对范进开棺验尸,他命仵作对范进开膛破肚,果然在范进腹中发现一条二尺黄鳝的尸体。季伯常和周荷花见到这一幕,吓得三魂尽丢,只好招认杀害范进的罪行。案件查明之后,季伯常与周荷花被凌迟处死。当人们得知汴河断流皆是因他们而起,愤怒的百姓将他们的尸首剁碎,扔到汴河喂鱼,此事算是告一段落。

  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一条黄鳝竟然能够要人命,而那黄鳝竟然还是河神。后来这个离奇的故事便流传下来,人们给这个故事起了个名字,叫做《黄鳝门》。

  后记:

  本故事改编自明清小说《狄公案》中《真县令扮做阎王,假阴官审明奸妇》一篇。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周荷花与季伯常本以为自己事情做得隐蔽,殊不知头上三尺有神明,结果二人惨遭分尸喂鱼,这就是作恶的报应。包拯微服私访,明察秋毫,为老百姓平冤昭雪,这样的好官值得我们永世称颂。

上一篇:刘慈欣《流浪地球》宏大的地球叙事
下一篇:以戏育人 复排湘剧《明镜》在湘江剧场首演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