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测来看中考语文命题,这几点是关键!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13
手机版

  原标题:从一测来看中考语文命题,这几点是关键!

  记叙文怎么写?

  议论文如何拿高分?

  提及中考语文作文,

  不少初三学生都会感到不安。

  毕竟,

  分值较多,容易拉开差距。

  那么,

  有没有方法提高呢?

  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

  考学君邀请

  郑州市中原区锦江中学

  九年级语文组为大家支招,

  助力大家高效备考。

  干货满满,一起来看。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志远

  写好记叙文,需掌握这些秘诀

  从2021年、2022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目及近期2023年郑州市九年级第一次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作文题目来看,今年备战中考的郑州考生依然要精打磨记叙文写作,多开拓议论文写作。

  具体如何备考?

  下面,我们先来介绍记叙文写作。

  开展记叙文写作前,考生要认真解析题目情境、题目要求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多追问自己几个问题,思考成熟后再下笔。

  如今年一测记叙文题目是“把挑战写进青春里”。

  那么,“挑战”“青春”可理解为什么?

  你或许立刻就能想到“与困难做斗争”。

  请进一步追问自己“与什么困难做斗争?

  依然是小学时学骑自行车、练习当众演讲那一类的困难吗?”

  九年级的你要“考入分数颇高的心仪的高中”“改正自己不好的习惯”,这的确是挑战。

  那么,“挑战”能否还可以是“敢于抵制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中某种不良现象”?

  是否可以是“直视、反省、改正自己的错误”?是否可以是“在传统中大胆创新?”

  只要你的想法是积极的、健康、为自己和他人负责的,你都可以尝试立意写作,叙写积极进取、超越自我、不断成长的青春。

  其次,选材求真求新,蕴含真情实感。

  在一测写作中,很多同学记叙自己在疫情中的经历,甚至仍在写小学期间、七年级期间的经历。

  九年级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处于“后疫情时代”,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你关注到了吗?

  当然,不必刻意追求社会热点、套用他人的材料,你真实、个性、丰富的生活依然有巨大的写作空间,请多多思考各种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挖掘素材的深度!

  最后,要讲究写作方法,安排详略得当。

  “挑战”既为文章的写作重点,就应在篇幅中占有更大的比例。

  一测中,部分同学写自己遇到的困难所占篇幅大,而“如何应对挑战”“挑战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只做寥寥几笔叙写,这样就不能突出文章重点,主题就不够鲜明。

  除了合理安排文章详略,还要注意其他写作方法,如对比、夹叙夹议、精当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等。

  从一测来看议论文写作

  那么, 议论文写作如何拿高分?

  采访中,锦江中学九年级语文组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加强深入思考、延展论证思路的能力。

  如本次一测作文以“挑战”为话题进行命题,大多数学生能依据题目材料提出比较明确的中心论点,且体现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我们要勇敢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挑战自我,方能成功”。

  问题在于,学生对“挑战”话题的思考不深入便匆匆动笔,文章的分论点以“思想火花”般点状无序地呈现,无法展现有层次、逻辑比较严谨的论证思路。

  如某学生写作的中心论点是“挑战自我,终会成功”,围绕此中心论点,学生先后设置了“在挑战自己前,首先要挑战挫折”“挑战他人,是获得经验的途径之一”“挑战自己,才能突破自我”。

  三个分论点在内涵上有重叠,部分内容不能紧密贴合“挑战自我”的中心,这都是学生在写作前思考不充分的表现。

  所以,他们建议:

  1.回顾《敬业与乐业》《怀疑与学问》《创造性思维》等课文或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论证思路,画出准确的思维导图,学习作者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论述。

  2.在议论文写作练习中,养成列提纲的习惯,依据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形成清晰合理的论证思路。在写作中,对照提纲,不要轻易偏移考虑好的思路。

  3.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段落之间的过渡句,亮明观点。

  议论文写作拿高分,从三点入手

  他们也说,相较于初学议论文时的状态,此时学生有意识调用丰富、多元的论据,联系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人物事例,从正反面进行论证。

  问题在于,部分考生掌握的论据是碎片式的,所选的论据不能强有力地支持论点,或分析意识较弱,削弱了文章论证的力量。

  例如证明“人们应该勇敢地挑战自我,走出舒适圈”的论点,学生用“蝴蝶破茧而出”这一论据,以自然界现象来证明人类世界中的问题,不够有说服力。

  再如证明“挑战能让人收获精神快乐”的观点,学生以“比尔·盖茨从小便积极地应对各种挑战,成年后在计算机行业中不断取得成就”,这个论据如何能证明观点呢?

  因此建议同学们备考时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在备考阶段,分主题整理出“素材库”。如老师在进行古诗文整合复习时,有意识将作家事迹、品格情怀、作品主题按主题分门别类地整理,其他学科知识也可以积极调用。

  同时,密切关注能体现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闻热点。在整理时,以“事件概述+思考评价”模式动笔,锻炼自己多角度思考事件、提炼观点、分析问题、清晰表达的能力。

  2.在写作中择取能够支持论点的论据。在已经准备好的多项有关素材中,筛选甄别,选择具有真实性、对应性、丰富性的论据。运用事实论据,重在抓住关键、概述事实;运用道理论据,重在契合语境、准确引用。

  3.常看名家演讲,想象自己是演讲者,有身份明确的观众,是否能以演讲者的身份思考问题、表达想法,再以写演讲稿的方式完成议论文写作。

  最后,他们提醒考生一定要保证卷面整洁、书写清晰规范。

  同时,建议同学们在备考阶段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练习和评讲,耐心修改,在“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监制/王义亭 统筹/訾利利 编辑/李志远

  |“家有考生”声明|

  1、河南商报《家有考生》从未授权任何平台发布《家有考生》微信公号内容,如有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

  2、禁止其他公众号及网站转载,欢迎家长转发,您的转发就是对考学君最大的支持,也让更多家长受益。

  责任编辑:

上一篇:「教育强国」杨斌:类的思维与比的智慧
下一篇:太湖县城西乡:“远教+”让乡村振兴“再提速”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