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他的工作每年拯救约800万人,却默默无闻一辈子
疫苗,我们并不陌生。
从出生时固定需要接种的疫苗,到疫情期间的新冠疫苗,再到“一针难求”的HPV疫苗,疫苗似乎已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把时间推到200年前,那时候还没有疫苗。天花、水痘、狂犬病、乙肝、小儿麻痹症.......每一种传染病都曾造成过无数的痛苦、残疾和死亡。
而疫苗的诞生,把这些肆虐的怪兽扼杀在笼子里,从根本上改写了公共卫生史,让人类的寿命比100年前延长了30年。
可是,关于疫苗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从小保护着我们的疫苗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疫苗走到现今都经历了些什么?
《疫苗的故事》就将疫苗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娓娓道来,介绍了全球背景下的疫苗开发,勾勒出了200多年来的公共卫生史,而这些故事都围绕着一个“无名天才”展开。
在美国获批疫苗的清单里,他的名字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多个疫苗单拎出来,都足以让他留名青史,可绝大多数人都从未听说过他。
这个人就是莫里斯·希勒曼,被业界誉为“现代疫苗之父”“二十世纪科学、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真正的巨人之一”。
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甲肝、乙肝、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疫苗......目前使用的14种婴幼儿疫苗中有9种是希勒曼发明的,他的工作每年拯救约800万人的生命,他的一生也是现代流行病学和疫苗学的缩影。
疫苗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希勒曼的故事。
站在巨人肩膀的现代疫苗之父
早在1957年,希勒曼就预测了一次即将肆虐全球的大流感,当时的人们都把他当成疯子。、
可尽管没人相信,希勒曼还是顶着巨大压力,说服了制药企业,在疫情传入美国之前成功研发出疫苗,使得数百万美国人免于感染流感。
莫里斯·希勒曼和大流感研究团队于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研究所,1957年
在那之后,希勒曼加入知名药企默沙东主导疫苗部门工作,担任病毒与细胞生物学主任,当时的他给自己设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预防所有会危及儿童健康或性命的病毒类和细菌类常见疾病。
著名的腮腺炎疫苗就是希勒曼发明的,他从患腮腺炎的女儿咽喉里提取病毒,在受精蛋和切碎的鸡胚中重复培养以弱化毒性,从而制成疫苗。
当时,俄罗斯和日本都制造出了腮腺炎疫苗,并在市场上销售了几十年,但这两者并不安全,偶尔会引起脑膜炎,而希勒曼的腮腺炎疫苗没有这种危险的副作用。
截至2000年,希勒曼的腮腺炎疫苗每年保护100万儿童免受腮腺炎病毒感染,预防了数千例的脑膜炎和失聪。
罗伯特·威贝尔给柯尔斯滕·希勒曼注射杰里尔·林恩株腮腺炎疫苗,1966年。杰里尔·林恩·希勒曼在一边旁观
希勒曼在默沙东工作的30年间,亲历和领导了40多种疫苗的研发,但他自认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研发出了第一个防癌疫苗——血源性乙肝疫苗。
血源性乙肝疫苗不是弱化、灭活的病毒,而是通过从病毒中提纯单一蛋白制作而成。乙肝病毒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液里,因此,如何从血液中提取完好无损的乙肝表面蛋白,成了研究者们的难题。
而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工作却被希勒曼突破了,他用胃蛋白酶、尿素和福尔马林来处理人血,最后得到100%纯净的乙肝表面蛋白,可谓技术奇迹。在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人有希勒曼一样的资源、智慧和胆量做这件事。
在乙肝疫苗问世之前,美国每年有1.8万名10岁以下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其中大多数注定会发展为长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癌。而希勒曼的疫苗则让无数孩子免于这一传染病。
莫里斯·希勒曼在同事尤金·比纳克的协助下,给一只鸭子注射风疹病毒,20世纪60年代末
希勒曼一次次突破科学障碍研制疫苗,但他的成就并非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才得以完成。
世界上首支病毒疫苗是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于1796年发明的牛痘疫苗,用于预防天花。当时医学界连病毒是什么都不知道,而琴纳竟靠着敏锐的观察,勇敢的探索,制备出成功的疫苗。
他的大胆创举让后人得知了疫苗的威力,但在此后接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牛痘疫苗是人类所知的唯一疫苗。
1885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将受感染的兔子的脊髓进行干燥,运用灭活、减活、活狂犬病毒的组合,研制出世界上第二个疫苗,预防了人类最为致命的一次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疫苗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而巴斯德研制疫苗的过程也告诉后来的研究者,疫苗可以由危险的人类病毒制成。
19世纪下半叶,微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疫苗的研发:细菌学教授马丁努斯·拜耶林克提出病毒的概念,将微生物学和病理学推向新时代;欧内斯特·古德帕斯彻发现鸡蛋可以培养病毒;马克斯·蒂勒发现人类病毒可以通过在动物细胞里进行培养而被弱化,继而制成疫苗,这至今仍然是制造减毒活疫苗的最重要的方法。
路易·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细菌学之祖
20世纪上半叶,科学家又研发出了六种疫苗:20年代,法国研究人员发现细菌会产生毒素,将毒素经过化学处理即可制得疫苗;30年代,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在小鼠和鸡身上培养病毒,研制出了黄热病疫苗;40年代,托马斯·弗朗西斯通过在鸡蛋中培养病毒,再用福尔马林杀死病毒,制得了一种流感疫苗;50年代,乔纳斯·索尔克和阿尔伯特·萨宾用猴子的肾脏研制出了脊髓灰质炎疫苗,最终在西半球和世界大部分地区根除了这一疾病。
正是因为前人的无数成功和试错,当20世纪下半叶,希勒曼开始研制疫苗时,摆在他面前的已经是一条披荆斩棘后的康庄大道,他说,“那是一个天才的时代,有了他们的成功,才有我的成功。”
自闭症指控,跨越世纪的闹剧
尽管在过去几百年里,疫苗的研发取得了显著进步,为人类免受疾病的折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由于各种原因,“反疫苗”的声音也从未停止。
历史上的疫苗确实不如今天这般安全,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是人们最为担忧和恐慌的,而在疫苗史上,成功常常伴随着生命的代价:
1955年4月12日,美国病毒学家索尔克宣布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疫苗)研制成功。数家疫苗生产商获取了索尔克疫苗许可证,其中加州的卡特实验室未能将病毒完全灭活,造成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结果,12万名儿童接种了具备毒力的活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4万人暂时瘫痪,164人永久瘫痪,10人死亡。
这就是著名的“卡特事件”,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灾难,打破了科学无懈可击的神话,也摧毁了人们对疫苗的信心。
乔纳斯·索尔克,美国实验医学家、病毒学家,主要以发现和制造出首例安全有效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而知名。《时代周刊》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与疫苗相伴而生的悲剧,也让希勒曼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深深的执念,他总是会用“大大超出常规所需要的程度”的方法保证疫苗的安全。
虽然为制药公司工作的他难免会遭到资本的限制,但他的强硬性格也是赫赫有名,一旦认定流程是完美的,他就绝不容忍任何人对流程进行任何更改,哪怕更改流程可能提高产量、提升利润、缩短生产时间。
20世纪60年代初,恩德斯团队研制出麻疹疫苗,希勒曼发现疫苗携带了鸡白血病病毒,也许这种病毒让人致癌的可能性少之又少,但希勒曼也坚决拒绝将疫苗投入市场,“我就是不能冒那个险”。这一行为也让制药公司大为光火。
后来,希勒曼的乙肝疫苗要投入试验时,HIV出现了,而希勒曼制作疫苗的血液刚好来自男同性恋者和吸毒者。于是,乙肝疫苗的安全性遭到了质疑,所有人都不敢接种。
最后,调查证明这是无稽之谈,希勒曼的血源性乙肝疫苗虽然是用有史以来最危险的一种原料制成,但这款疫苗称为有史以来最安全、最纯净的疫苗之一。
希勒曼亲自接种实验性乙肝疫苗,20世纪70年代末
虽然希勒曼在疫苗的研究上极度严谨,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还是因为安全性,遭受到了耸人听闻的指控。
20世纪60年代末,希勒曼将他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合并成一剂,并花了几年时间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他的这些心血却被1998年《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抹杀了。
论文作者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声称麻腮风三联疫苗导致了自闭症的流行,希勒曼成了罪魁祸首。
虽然韦克菲尔德表明这只是一个假设,并未加以验证,但他的发现还是在媒体中炸开了锅——在有关麻腮风三联疫苗的新闻标题中使用“警惕”与“禁用”这类字眼,生生地把韦克菲尔德的假设抬高成了事实——是麻腮风疫苗导致了自闭症。
理查德·布赫塔博士(左)为杰里尔·希勒曼的儿子科林接种麻腮风疫苗,1991年
之后几年里,麻腮风三联疫苗引发的恐慌再也无法平息,拒绝接种疫苗的势头持续高涨——自闭症孩子父母四处分发抵制疫苗的请愿书、议会就疫苗所谓的危险性展开了辩论,法庭上关于自闭症的疫苗诉讼案数量开始急速上升,反疫苗人士、媒体、制药公司、公共卫生官员也参与其中。
直到2006年,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家通过调查发现,麻腮风三联疫苗的使用与自闭症之间没有联系,曾经那篇影响力极大的论文也被证明造假,从《柳叶刀》撤稿。
可当这场接近十年的闹剧终于画上句号时,希勒曼已经在2005年去世了。
无缘诺贝尔,默默无闻一辈子
希勒曼去世的第二天,《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讣告,但很多人看到讣告的反应都是:“我的天哪,这些全是他一个人做的?’”,就连最熟悉希勒曼工作的儿科传染病医生都没有一人听说过他。
希勒曼在疫苗方面创下过丰功伟绩,但他的名字和贡献却鲜为人知,一直以来,他都是默默无闻。
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说:“当他做出了疫苗或有了新发现时,他的态度更多是‘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发现’,而不是‘这是我,莫里斯·希勒曼的功劳’,就好像他一点也不在乎。他对那些不在意。他就是干好(工作),用成绩说话。所以人们对他做出的事情非常了解,但是不知道是他做的。”
莫里斯·希勒曼接过罗纳德·里根总统颁发的国家科学奖章,1988年
希勒曼很少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他研发的疫苗从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他是在幕后工作的博士,而不是在人前注射疫苗并向媒体和公众解释疫苗的医学博士。
他为人谦逊,不习惯宣扬自己的成就,也不习惯回顾往昔的荣耀,他唯一在乎的事情就是拯救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对他最好的奖励。
其实,希勒曼完全可以更有名。当年,他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学术精英阶层,但他却不顾导师的极力阻挠,去了制药公司工作。
在大多数人眼中,业制药公司的科学家是低学界科学家一等的,但希勒曼“想做些事情,想制造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他曾自嘲在为“肮脏的行业”卖命,但他也同样清楚,只有借助企业提供的资源,他才能将科学发现转化为能拯救生命的疫苗产品,让科学惠益人群。
也因为这个原因,希勒曼无缘诺贝尔奖。在他去世前几个月,几位科学家出面游说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称希勒曼的干扰素研究——希勒曼是纯化干扰素、确定其生物学特性并提出其作用机制的第一人——足以让他获得诺贝尔奖。
然而,该委员会的一名核心成员表示,诺贝尔医学奖永远不会授予在企业工作的人。
20世纪的最后一天,时为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克林顿向总统奖和国会金质奖章的获得者们发出邀请,邀他们共同填充“国家千禧年时间胶囊”,“感谢您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放入胶囊的有晶体管、人造心脏、越洋电缆、《愤怒的葡萄》、广岛上空的蘑菇云照片……
当天,年过八旬的希勒曼也参加了典礼,现场没几个人认得出他,他缓缓地走到麦克风跟前,说了几句话,然后伸手把几只小玻璃瓶放进了时间胶囊,里面装着的就是疫苗。
时间胶囊封存典礼四年后,有记者问希勒曼,当时站在美国总统身边,来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是什么样的感觉。希勒曼只是回答道:“天气很冷”。
虽然希勒曼不为公众所知,但他的精神,激励着医疗领域一位又一位的后继者,他毕生的工作,也在全世界一半孩子的身上留下了印记。
举报/反馈
上一篇:《稍微想起一些》首映 导演松居大悟:展现日常恋人状态
下一篇:《红楼梦》中贾宝玉指传国玉玺,是打开红楼梦谜团的钥匙!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