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罗新龙华图书馆开讲 与市民读者畅聊“阅”历与“旅”历 触达心灵的文字藏在
今年年初,罗新和保罗在野外搭帐篷。
罗新在旅途中和同行者一起沿河行走。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罗新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4月1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陈仪衡 通讯员 黄小粤)点开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罗新的微信头像,是他穿着军绿色外套、背着藏青色背包、拄着木棍行走在树林小路的照片,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绿叶纷筛而下,在幽静蜿蜒的林中小径上铺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跋山涉海是这位历史学家选择的生活方式。
4月9日,罗新做客由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龙华区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承办的龙华区2023年“二十四节气”名家讲座现场,以“古城青草长 大漠心飞扬——一个历史学家的读书和旅行”为主题,与市民读者在线上线下畅聊“阅”历与“旅”历。在深圳龙华,罗新参观了观澜古墟、龙华区人才研修院、龙华区俄地吓老村等地,并在得间书店接受了深晚记者的专访。
长途旅行给予了精神上的富足
不同于埋首书案前的学者,罗新更喜爱到处走走看看,有时候还会带上学生一起上路。罗新表示,作为历史学研究者,他总是喜欢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来观察事物、考察旅行。
世上本无路,脚下造通途。罗新坦言,自己喜欢长途徒步,“尽管过程中可能遭遇痛苦、危险和煎熬,但只有凭双脚去走,才真的能意识到,路就是靠人走出来的,其间的收获与启悟自不待言。”罗新说。
罗新在当天的讲座中与读者朋友分享了他今年3月中下旬的一次旅行经历——作为志愿者,同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国家地理》探险家保罗·萨罗佩克(Paul Salopek)从延安出发,一路往山西吕梁行进。罗新介绍,保罗于2013年踏上环球徒步三万公里的旅程,重走人类祖先的迁徙之路,并在沿途记录人类迁徙、技术革新与气候变化的故事,这一旅行被他命名为“走出伊甸园”计划。
罗新形容他和保罗的旅途是“走到哪儿就看到哪儿,哪儿有热闹就去哪看”,罗新并用大量的图片与读者一同回顾了行走中的所见所闻。他和保罗一起观察破旧荒废的窑洞、在陕西清涧县拜访演唱陕北道情的82岁老人、跟蜂农打蜂蜡、寻难得一见的古迹、拍摄最早报春的杏花、惊叹“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壮美、在河神庙住宿、和古村里的最后一位住户交谈、与牧羊人聊天、研究山西古老的建筑群……“走在路上,发现动人的风景,就停下来看。”罗新说。
这段旅途让罗新和保罗印象最深的是“人跟人之间的善意”。有些村庄之间路途相隔较远,又很难找到餐馆、旅社,长途跋涉的一行人风尘仆仆,让当地村民觉得“很惨”,便让他们在家中吃饭歇脚,“我们把钱搁在窗台上悄悄地走了,结果他又追过来坚持不要钱。翻越凉山遇到大雪,一户养牛人家便把我们接到家里去住,尽管他家里也没有多大地方,但是专门腾出一块最暖和的位置给我们。”罗新说。
“长途行走有很多事要做,还是很忙的,每天会遇到崭新的课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有趣。”罗新这样总结他的长途旅行,“肉体上的磨砺一定是短暂的,换来的却是精神上的富足。”
第一次旅行写作是“为了写作而旅行”
类似的长途旅行对华发之年的罗新来说已属寻常。但他表示,第一次为了写作而旅行是在2006年6月底、7月初,半个月时间里,他一步步沿着450公里长的山川河流,从北京的元大都遗址走到了位于内蒙古的元上都遗址,而后创作了《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此部作品被不少人奉为国内旅行文学经典之作。“自觉的‘旅行写作’是什么?是我为了写作去旅行。”罗新说。与侧重于描述旅途经历、表达自我感受的作品不同,罗新的旅行写作常常会出现很多人类学、民族志的材料,他坦言,这是历史学这一学科给予他的写作特质,“旅行写作一定会涉及历史,到任何地方都会谈到过去、传统、特别的人、特别的事件、当下经历的事情和对旅行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旅行因素,更是旅行写作的重要因素。”出于专业工作需要,罗新经常有一些海外旅行的机会,他便把这些年来在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美国、复活节岛等地考察时写下的学术随笔汇集成书《月亮照在阿姆河上》出版。丰沛的感性细节、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旅行者和历史学者两重身份在罗新身上重以一种极为美妙的方式交融。
除却旅行写作,作为商务印书馆“远方译丛”主编的罗新还精选系列世界旅行文学佳作,与读者一起做“纸上行者”。这些引进的旅行文学作品中不仅谈论了历史,更观察了当下,描绘了大量当地的人文风貌和自然景色。在这一点上,罗新将自己创作《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的历程称为“占尽便宜”。“我天生不会是一个好的旅行作家,因为我不太会观察现实。即使在现实当中,我想的大多也是过去的事情。”罗新说道。
对未来的期望和认识决定了对历史的讲述
过去的十年里,罗新的笔下诞生了太多作品,除了旅行文学、还有专业代表作、学术随笔、历史非虚构作品等,2022年出版的《漫长的余生》,以一个平凡的北魏宫女王钟儿的生命历程故事“破圈”,迅速引起热议和讨论,该书也入选了2022深圳“年度十大好书”,收获大量读者。一位在北魏时期地位低下的女性,是没有机会进入传统的历史书写中的,但罗新说:“我们怎么理解人、社会和未来,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去描述过去。我们对未来的期望和认识将决定我们对于历史的讲述。”谈及这部作品,罗新表示,不只王侯将相,历史学家也应该观照历史中普通小人物的沉浮,“真正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被彻底遗忘。有个别幸运者留下了名字,我们都要尊重他们。”
走读龙华的过程中,罗新表示,他也了解到了很多在地历史,“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很愿意在深圳多了解更多的历史。从我的历史观出发,我认为古都洛阳和年轻城市深圳的历史是一样丰富的,因为二者都经历了同样多的时间,只是我们对某一个地方的讲述有了很大差别。”罗新认为,当今历史学家的一个重大责任,是把任何本来具有深厚过去的一个人、社会、地方的历史讲述出来。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