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名师团队送教到校掀“热潮”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17
手机版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富荣)“5组骨干教师团队送教到校20多个场次,惠及师生上千人。”近日来,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贺美玉名师工作室瑶都小语团队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掀起一阵“送教”热潮。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师范读、配乐读、班诵读……在读中抓住诗眼“寒雨”和“孤山”,情绪逐级递进,入情入境……送教团队成员李雾老师在码市镇启汉小学展示的一堂《芙蓉楼送辛渐》赢得满堂喝彩。

  “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雪夜追敌的艰辛,也从诗句中感受到了边塞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桥头铺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蒋智感悟道,“这让我想起清明节老师带我们去祭扫烈士墓,英烈们保家卫国的豪情永远值得我们致敬与学习。”张英老师一首《塞下曲》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抑扬顿挫,书声琅琅,20余所乡镇学堂里弥漫着古诗词的馨香。

  “在诗歌的殿堂,学生在接触母语文化魅力的同时,引领学生品味古诗语言的精准、凝练。”中小学高级教师、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韩元萍带队到大石桥乡中心小学、涛圩芙蓉学校等多所乡镇学校。“希望通过古诗文讲座及示范课活动,联系新课标解读,解决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与发展。”韩元萍介绍说。

  落实“双减”,江华瑶族自治县首先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供给侧”改革。“希望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和带头作用,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课堂教学深化改革,稳步提升乡村教学质量水平。”江华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鱼宗肆说。

  自2006年以来,该县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县级骨干教师以上530余人,对进一步提升全县教师的业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状所需。”鱼宗肆继续强调,“送教活动打破学校界限,在学习新课标和聚焦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以团队的展示、引领作用,深度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切合当地学校的特点,让送教活动有‘根’可循,同时促进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的‘自我造血’功能的形成,最终激发乡村教师的‘思变’‘善行’意识,为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垫稳基石。”

  “在‘双减’和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送教下乡、课标解读活动犹如一阵及时雨。”涛圩镇芙蓉学校副校长熊运书说。

  近两年来,江华通过名师工作室、微团队等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学科培训等,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达200余场次,网上直播培训百余场次,16个乡镇4000多名教师受益,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传帮带”作用,形成了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带头从教,卓越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举报/反馈

上一篇:蚊子最大的天敌,竟然不是蚊香?教你一个“小秘诀”,让蚊子消失
下一篇:打造绿色宜居人文城市 让群众的幸福感更有“质感” 让发展更有“温度”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