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持续促进高等教育 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到2035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协调、特色更加彰显、优化调整机制更加完善。
推进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高等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美国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注重加强对高校专业的管理,在专业结构调整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加强州政府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专业设置曾经一度是美国高校自治的范畴,政府很少对其进行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资源限制、外部问责增加等问题,州政府开始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市场无序竞争带来的专业重复设置、区域布局不合理、高校同质化发展等问题都需要政府的介入。为此,各州相继建立了“州高等教育管理委员会”“州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州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等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管理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包括新专业评审、现有专业评估以及定期发布州内战略性产业相关专业目录等,促进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二是健全专业设置的内外部管理制度。美国通过建立完备的高校专业设置内外部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了专业重复设置的问题,促进实现了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动态平衡。在外部管理制度上,州政府通过实施新专业审批制度、现有专业评估制度、财政激励引导制度等手段,引导高校专业建设方向,促进专业结构持续优化。从内部管理制度来看,美国高校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针对专业设置、撤销、停办等事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防止了专业设置与调整可能造成的乱象。这些内外部管理制度使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贯穿于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以新专业设置为例,高校在向州政府提交新专业申请书之前,要先发给州内其他公立高校、大学协会和其他相关组织审核,同时接受外部专家评审。新专业申请书上要写明该专业与其他州内公立高校已有专业的相似和差异之处、与相邻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并提供相关证据。这就有效避免了专业重复设置的问题。
三是依靠发达的市场调节机制。市场调节一直是美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尽管州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但其对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控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对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考察分析。市场之所以能对高校专业结构发挥有效调节作用,一方面是由于美国高等教育的高度市场化,正如斯蒂芬·米歇尔指出的,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本质是多个买家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激励甚至迫使高校不断创造、增加和升级其专业供给;另一方面,美国具有完备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对接机制、人才需求预测机制等,这为市场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了保障。譬如,美国劳工统计局每两年发布一次未来10年的就业趋势预测,对新增岗位的数量和职业类别进行预测。
四是发挥专业评估的作用。早期的美国高校专业评估只是大学内部开展的管理活动,评价目的主要聚焦于专业改进和课程调整。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州一级的专业评估开始出现,这种州政府组织的对高校专业的外部评估是“对专业效能、生产力和质量保障问责给予更大关注的产物”,很快成为各州进行专业结构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1990年时,美国有39个州制定了在州级层面对高校专业进行评估的政策。美国高校的现有专业受到更严格的关于资源重组、整顿和专业停办的评估。评估结果应用于专业结构调整、战略规划、预算等管理决策,成为州政府和高校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美国,专业是指一组学位课程的集合,即“为特定学生群体设计的一系列课程和体验”。而我国高校的专业则是相对稳定的实体组织。两国的专业都是高校的学位项目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因此,美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同样可以为我国高校所借鉴。
首先,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做好专业结构调整顶层设计。专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美国等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显示,高校专业完全由市场调节有其局限性,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有必要加强政府对高校专业设置的管理。我国一方面要重视市场对高校专业布局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专业结构布局的宏观调控。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好统筹管理作用,前瞻性地规划区域专业结构布局,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做好信息服务,健全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有机结合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其次,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治理体系。专业结构的持续优化调整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科学的治理体系。第一,要完善专业设置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如高校自我约束机制、外部问责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等,进一步健全治理体系,确保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第二,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运行机制,包括新专业审批制度、现有专业评估制度、人才需求动态监测机制、专业预警机制、专业退出机制等。第三,加强专业结构调整保障机制建设,针对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教师安置、资源配置、组织管理等问题做好制度安排,确保专业结构调整顺利推进。
再其次,建立专业的大数据平台,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专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大量数据支撑,要有完备的信息服务体系。第一,应建立专业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海量企业的人才需求数据,定期发布中长期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第二,建立和完善专业数据库,收集专业结构布局、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行业产业从业人员数等相关数据并及时更新。针对现有统计数据如产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行业等数据不健全的问题,应加快相关数据统计工作,为专业结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第三,推动数据开放,与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共享专业数据整理与挖掘成果,确保高校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有的放矢地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最后,探索新型专业评估,支撑专业结构调整的科学决策。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估能为政府和高校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一些省市在高校专业评估上有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是大多以质量保障为目的,重视对专业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考察,对专业社会需求、办学绩效、重复设置、结构布局关注不足,也未能与专业认证形成互补效应。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探索以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办学绩效等为指向的新型专业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应用于专业结构调整、战略规划等管理决策,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大学治理的有效工具。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系该院2021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价制度研究”[GYJ2021024]成果)
作者:饶燕婷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13日第9版版名:环球周刊
上一篇:一级建造师考试需要什么条件?
下一篇:方巷镇“4·18”期间先进制造业项目接续开工——招商引资铆足劲 项目建设“拉满弓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