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失街亭”背后,发现另有隐情。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夸夸其谈,不听劝告导致兵败,诸葛亮刚正不阿,执行军纪,这一典故深入人心,为世人津津乐道。草民仔细探究,发现失街亭背后,另有许多隐情。

  

  诸葛亮

  马谡有真才实学,非浮躁之徒。马谡在荆州就投身刘备集团,随刘备开疆拓土多年,从县令做到太守。马氏兄弟五人,均有才华名气,哥哥马良当侍中,人称“马氏五常”。马谡喜议军事,常常与诸葛亮从白天聊到晚上,凭诸葛亮识人之本领,浪得虚名之人怎么能入慧眼、得欢心。刘备临终有多少军国大事需要托付,却专门评价马谡,虽然贬义,但可以看出马谡在刘备心中地位。诸葛亮南下平叛,专门向马谡讨教,马谡献策“攻心为上”,才有七纵七擒孟获,安宁南方。马谡长年追随诸葛亮,又被提拔为参军,耳濡目睹,想必己得诸葛亮真传。领兵上山结寨,抵抗曹魏大军,符合兵法。

  

  马谡

  诸葛亮的战略要点,没有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有三路兵马。第一路是孟达出上庸,攻曹魏腹地,成与不成,都会给曹军造成麻烦。不料,孟达事不机密,被部下出卖,还未起兵,就己烟灭云散。第二路是派赵云领兵三万,出箕谷作为疑兵,成功吸引曹魏大将军曹真引大军抵挡。而真正的主力是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出祁山攻陇右。很快占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蜀军主力继续向西,意图先占领陇西全境,再引军东向。在诸葛亮北伐战略中,街亭不是战略要地,没有非坚守之必要,故一直未派兵驻扎。

  

  街亭之战略图

  曹魏兵多将广,势不可挡。曹魏拥有九州,兵力众多,南征北伐,锻炼了部队。尤其是骑兵,朝发夕至,战力爆表。得知蜀军犯边后,魏明帝部署从容,亲自率军坐镇长安。派一军灭了孟达(演义中说是司马懿),派大将军曹真领主力迎战赵云,派五子良将张郃率骑兵五万西救陇右。蜀汉自夷陵之败后,有经验的將军士卒所剩无几,新训练的蜀军平时在境内欺负小股叛军还可以(还是出动诸葛亮、赵云),一旦遇上曹魏的精锐骑兵主力,估计腿脚发抖,兵器都拿不动了。无论马谡怎么挥旗指挥,步兵怎么打得赢骑兵?分兵把守的几处水源,很快落入敌手。作战经验丰富的王平,虽然在山下结寨,也只是摇旗呐喊,且退且守,不敢冲锋。

  

  张郃

  诸葛亮并非误用马谡。街亭不是战略要点,没有必守必战的价值。守街亭目的是迟滞魏军攻势,观察魏军下步动向,以便于收拢部队,重新部署,在运动中消灭敌军(诸葛亮擅长运动战)。诸葛亮曾对魏延说“前锋杀敌,只需要偏将小将即可”,有马谡请令在前,又有老将王平辅助,更有大将高翔、魏延在二线、三线防卫,布阵合理,张驰有度。只要有相当时间调动军队,既使街亭不守,仍然有余地绝地反杀魏军。然而魏军过于强大,兵贵神速,张郃目的是西救陇右,不与诸葛亮主力决战,使诸葛亮运动战天赋不能发挥,只能退回汉中。

  

  魏延

  挥泪斩马谡,只为杀鸡儆猴。失街亭的原因,主要是魏军强大,行军速度惊人,英勇善战。街亭无势可守,蜀军力不如人,又军纪松散,无论马谡如何行军布阵,无论哪个名将去守街亭,街亭必失。可见,马谡失街亭,损兵无数,有罪但不至于死。赵云领兵三万,同样兵败,只是贬职处分。实因诸葛亮首次北伐,又是《出师表》又是《告魏书》,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先声夺人,连下三郡,天下震动,却因小小街亭一失,三军劳而无功,无法交差。通过交战,蜀军柔弱,军纪涣散,魏军强盛,震动朝野。此时不杀几个人头,如何稳定军心,威慑民众。所以,诸葛亮只好一边流泪(知道委屈)一边杀了马谡(傲猴需要)一边善待马谡家眷(愧疚),同时自降三级,作为首次北伐失败的结论,与当今的问责何其相似啊!

  

  赵云

  (以上图片选自头条平台,有究必删)?

上一篇:锅圈食汇冲刺IPO,三年时间净增7775家新店,毛利率却不高
下一篇:盘点|稳支柱、促需求、防风险,楼市政策还有哪些空间?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