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生挑战“最冷门专业”:感觉太美妙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她注意打磨脚本的开头、中间、结尾,“开头要吸引人,多用问句;中间得留住人,可以再抛新问题;结尾最好升华一下”,不能“太干”“太专业”也是李右溪要去平衡的,她灵活运用“爆梗”“段子”等将商朝的历史文化与当下热点相勾连。

  李右溪常翻阅的《甲骨文词义论稿》等书籍

  视频“这样的‘老板’,你会给他打工吗?”,讲述商朝的职场故事。李右溪在视频中说到,“毕”在卜辞里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大多是王让毕去执行某项任务,比如“让毕率领三百弓箭手去作战吗”“让毕率领军队去征伐方国吗”等等,但反过来,王对“毕”也关怀有加,经常占卜问“毕不会生病吧?”“毕没有灾祸吧?”

  即使跨越3000多年,古人与我们的情感也是相通的。 “任何一个苦逼打工人,都期待得到领导赏识和关心。”李右溪说,溯源“毕”字探寻到的这对“老板与职工”,可能戳中了现代职场人的软肋,收获不错的热度。

  在李右溪正式发布第一个甲骨文短视频之前,曾亲手毙掉三篇稿件。原因是,“内容来自网络资料的整合,不是我自己的东西。”对内容的苛求,让李右溪重新“做回”大学时代的学生,她扑在殷墟甲骨文数据库、《甲骨文词义论稿》《实用甲骨文字典》等平台和材料中挖掘选题。为求精准,她每次写脚本都会查阅相关论文、书籍,并在视频显眼处打上引用标注,专业至极。

  爱上甲骨文:

  造字的故事有多美妙

  “只要你进入甲骨文的世界,就会发现这些古老文字有多么美妙。” 手指滑动间,李右溪向潮新闻记者展现甲骨文的造字故事,神情沉醉。

  “你看,这个‘车’字,一根轴连着两根轮子,像是一幅生动的写实画,”李右溪援引同时记录两个车字的龟甲,通过一个声情并茂的车祸故事来解释这两个字,“这个字车轮朝上,另一字则是车轴断裂,讲述了商王和臣子驾车猎取犀牛的路上发生车祸,甲骨文用两个字就还原车祸的惨烈。”

  李右溪对文字的热爱,就像甲骨文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也深深刻在她的成长轨迹中。 李右溪是桐庐人,上高中时,读的虽是理科,她依然按捺不住对文字的喜爱。连在自习课上传的纸条,也是自己写的古诗。热爱文字也热爱阅读,李右溪给潮新闻记者展现微信读书的界面,时长320小时,笔记492条,这还不包括她的线下阅读量。

  考入浙江师范大学后,李右溪毫不犹豫地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大二课堂,老师讲述的甲骨文“暮”中,李右溪第一次触碰到这种颇具神秘感的古老文字。

  李右溪提起笔,在记者采访本上写下甲骨文“暮”的写法,“以前的暮字中间是一个日,上下部是四个草,商人可能在劳作中,看到太阳渐渐落入草丛中,就造出了这个字。”日月山川、草木牛羊,这些智慧的象形字充满美感,颇具诗意的浪漫,尔后会意、指事等造字法又造出更多的字,龟甲像朋友圈一样记录古人生活的点滴。

  甲骨文“暮”字

  一片甲骨惊天下,来自商朝的甲骨文首次被发现,已过去120余年。16万片甲骨文穿越时空而来,向我们诉说着怎样的殷商盛世?我们又能从封尘的地下长卷中,发掘怎样的灿烂文明?好奇心驱使着李右溪慢慢走近甲骨文。

上一篇:自考大专有哪些题目?
下一篇:事业单位新制度,或将全国统一实行,未来不用羡慕公务员了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