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河南14岁少女高考750分上清华,赴美留学后却不愿再回国
她是父母眼中的“家族希望”,是老师口中的“天之骄子”,是同学眼中的“学霸”,是邻居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何碧玉
她叫,2000年高考,十四岁的她以750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
如此一位天才,在外人眼中,本应该成为国家栋梁,但是她却选择远渡重洋,在拿到美国国籍后再也没有回过中国。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天才少女
何碧玉出生于1985年12月2日,老家在新乡市,她的家庭条件不错,其父母都是高技术人才,工资不低,因此何碧玉从小便生活条件优渥,接受良好的教育。
或许因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因此两人对何碧玉的要求也很高,都希望女儿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下一代知识分子。
新乡博物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何碧玉的父母也是下足了功夫。除了早期的胎教之外,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她的父母就开始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教育。
据何碧玉的父母描述,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两岁的时候,他们就带着何碧玉走访了附近的所有博物馆,耳濡目染之下,何碧玉也开始对历史文化知识感兴趣。
或许从这一刻开始,何碧玉的人生就定型了。
她的父母固然十分重视教育,但是他们作为父母,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当其他的同龄人都在公园中嬉戏玩耍的时候,何碧玉则是一个人在家中阅读、背诵古诗词。
图片来自网络
看着别的孩子如此快乐,何碧玉也想过融入他们,但是她天性内敛,很少和其他人主动搭话,这也间接影响了其童年生活。
在何碧玉父母的教育下,她果然不负众望,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许多同龄人未曾接触到的知识。到了幼儿园毕业的时候,何碧玉已经能够背下一千多首古诗词,在老师眼中,这是绝顶的天才。
有人会说,这样的教育不过只是“填鸭式”教育,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懂得古诗词中的含义。
但是何碧玉却不一样,虽然她不能确切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可她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老师提问的时候也能够说出个一二。就这样,何碧玉的童年在古诗词中度过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上了小学之后,何碧玉的学习天赋更加凸显了出来。
一年级的时候,她就开始自学三年级的知识,于她而言,这些知识确实是太过简单了,学完了这些内容,她没什么事情做,无聊之下,只得自己找来书学习高年级的内容。
到了五年级的时候,何碧玉的名字已经响彻整个校园了,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学校里有这么一位“神童”,很多教育界的专家得知此事之后,还专门前来考察。
他们发现,五年级的何碧玉,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满分完成六年级的考试题,这是许多初中生都未必能完成的任务。
图片来自网络
天才横空出世,何碧玉的父母自然是十分欣喜,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一些苦恼。
750分考入清华
之所以苦恼,是因为他们认为,新乡这座“庙”还是太小了,装不下何碧玉这尊“大神”,想要给孩子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为她提供更好的环境。
不仅是何碧玉的父母这么想,所有接触过何碧玉的老师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终于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将何碧玉送去附近远近闻名的少年班。
少年班不同于普通的学校,这里不接收普通学生,所有能够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要么有着顶尖的学习成绩,要么在某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赋。
电影《少年班》剧照
简单点说,那就是这里的孩子都是外人口中的“神童”。
何碧玉的父母了解到,少年班的确非同凡响,虽然这里的孩子年龄不大,但是每年都有从这里考入清华北大的,于是她的父母便将女儿送了过去。
想要加入少年班,要经过几轮的面试和笔试,但这些对何碧玉来说都是小意思了,没花多大力气便满分拿下。
最后一轮测试,少年班的老师对何碧玉做了智力测试,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看似瘦小的女孩身上,竟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知识,这令他们极为震惊。这么多年来,所谓的“天才”他们见过不少,但是从未曾见到过像何碧玉这样优秀的孩子。
何碧玉
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何碧玉实在是太“小家碧玉”了,她不爱说话,不爱交际,学习上她确实无所不知,但是面对一些生活问题,何碧玉却经常显得手足无措。
“或许这是‘天才’们的通病吧。”少年班的面试官苦笑了几声,最终还是录取了何碧玉。
加入少年班后,何碧玉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
这里的孩子都不是简单的学生,他们个个都聪明绝顶,从小到大,何碧玉只拿过第一名的成绩,但是在这里的第一次考试,她竟然只考到了第十名。
现场
对此,何碧玉感到十分的屈辱,她从未觉得自己如此失败。在那之后,她加倍地努力学习,有时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只为攻克一道奥数题,终于何碧玉如愿以偿地夺回了自己的第一名。
小小的何碧玉受到了老师们的重视,他们开始着重培养这个好苗子。
何碧玉吸收知识的速度很快,仅仅四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所有课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的何碧玉,只缺少一个机会了。
2000年6月,在当地教育部门批准之后,何碧玉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彼时的何碧玉只有十四岁,但是坐在高考考场之中,她不比任何人差!
高考成绩满分750分,何碧玉综合成绩750分,如此天才,放眼全国也是极其稀少的。
最终,年仅十四岁的何碧玉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人生的选择
遵从自己的内心,何碧玉选择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报到那天,她的父母牵着女儿的手来到了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校园。
负责接待新生报到的学生看到这样一位“小妹妹”,还以为对方是来送自己的哥哥姐姐上学的,可当何碧玉拿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惊得合不上下巴。
再三核实了何碧玉的身份之后,学长学姐也只能苦笑一声:“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英雄出少年啊。”
清华大学图书馆
是啊,放在谁身上都会觉得恐怖,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竟然比不上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
因为年龄太小,何碧玉在学校里没什么朋友,她索性也不参加社交活动,而是直接将自己关进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反正这么多年她都是这么过来的。
何碧玉这样的天才,在哪里都是老师眼中的“香饽饽”,他们倾尽一切教给何碧玉知识,只希望祖国能够再添一位栋梁。按照当时何碧玉导员的预测,这个孩子一定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贡献,这是早晚的事情。
是的,何碧玉也的确这么做了,但是她的贡献对象却不是生养她的中国,而是美国。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2004年,何碧玉本科毕业。按照她的成绩,完全可以直接保研保博,在清华大学完成硕博连读,就连她的老师都告诉她,她完全有这个资格。
但是何碧玉却选择了拒绝,她并不是不想再读书了,而是不想在中国读书了。
她去了美国,这是她很久之前就做出的决定,在本科毕业之前,她就收到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看到何碧玉做出这样的决定,每个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难以接受。作为老师,他们自然不希望将自己教出的学生拱手送人;作为家长,何碧玉的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
美国大学校园
但是女大不中留,何碧玉心意已决,再也没人可以改变了,看到她态度如此决绝,其他人也没再多说什么。
虽然他们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相信何碧玉,相信她真的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才去美国的。
何碧玉最初的想法到底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到了美国之后,何碧玉完全变了一个人。
美国不同于中国,两国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小到大,所有人都在关心何碧玉的学习成绩,却很少有人告诉她:“要适当休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
美国大学课堂
何碧玉曾经的学习生涯有多压抑,美国的生活就有多宽松自由。她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所谓的自由:“原来,人生不是只有‘学习’这一种选择。”
何碧玉曾坦言:“在美国读书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再也没人拿成绩来约束我、束缚我。”
远渡重洋,再难还乡
虽然何碧玉在灯红酒绿之间穿梭,但是她也很清楚,自己绝不能落下自己的学业。而她的“天资”也足够让她完成这一目标,在中国都是第一,在美国岂能落后?
何碧玉没花多大力气就在美国完成了硕士学位,看着自己待了几年的地方,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她发现,自己好像无法离开这里了。
何碧玉
“我要待在这里,不要再回去了。”
为了留在美国,何碧玉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虽然是好事,但是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何碧玉的父母还是显得有些失落。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唉……”
2009年,何碧玉完成硕博连读,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天之骄子”,本以为女儿到这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她的父母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何碧玉再也不回来了。
“爸,妈,我拿到了美国的国籍,不回去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留给父母的却是无尽的伤痛。
美国绿卡
要知道,美国国籍不是那么随便能拿到的,得满足特定的条件,从何碧玉的身份上来看的话,如此年纪能够拿到美国绿卡,那只能说明,她成为了一个为美利坚效力的科学家。
消息传回国内,何碧玉的父母受尽了亲戚邻居的白眼:“你们看啊,就是他们,养了十几年的闺女去了美国,成了美国的科学家,再也不回来了,真是白眼狼……”
对于何碧玉而言,美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都足够发达,成为一位美国的科学家,能够享受到许多国内享受不到的特权。
“特权”,是何碧玉这种天才少年最需要的东西。
钱学森
当然,留美可能也不完全是何碧玉自己的想法,毕竟钱学森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何碧玉这样的人才,哪个国家都想将其留下,美国必然也是开出了相当丰厚的条件。
对此,何碧玉毫不避讳:“是的,美国政府表示能够给我特别的优待,他们告诉我,我的衣食住行根本不用自己操心,他们会为我提供这些,不仅如此,我还能够用到这边最先进的实验室,这对我未来要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巨大的帮助,我认为这些帮助足够让我留在这里。”
2015年,一位中国记者采访了年近三十的何碧玉。
何碧玉
“请问你是否考虑过回国呢?”
“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曾经培养过何碧玉的老师倍感心凉。
笔者认为,虽然何碧玉一再强调是出于科研条件留在美国的,但是其根本原因或许还是童年时期的经历,如此一位天才少年,却未能享受到作为学生的快乐和幸福,这绝对是人生的一大损失。
这也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绝不能只看成绩,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寓教于乐,在快乐的生活中享受学习,爱上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