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大天津附中创新农村校思政育人模式:初中生上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从受教者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本报记者 彭未风

  “我是讲解员刘梓萌,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重温天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革命历程和斗争事迹······”日前,北辰区双口镇中河头村的红色地标天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迎来了一批特别的讲解员上岗,20名来自河北工业大学天津附属中学的初中生经历了半年的练习打磨,已经能够非常专业地承担起讲解工作,带领参观人员深入了解红色基地背后的故事。作为一所农村校,河工大附中积极挖掘周边红色资源,牵手天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和安幸生故居,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担任红色基地志愿讲解员,实现社会实践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让学生从红色精神的吸收者成为红色精神的传递者。

    河工大附中是一所拥有近600名学生的农村校,校长李明珠介绍,学校离安幸生故居仅10分钟路程,离天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也很近。此前学校组织教师去安幸生故居参观学习,发现当时仅1名讲解员。见此情景,学校党务干部张赫男觉得如果学生能够参与到讲解的工作中,既能深入学习了解红色精神,也能锻炼表达沟通能力,还能补充红色基地的讲解员资源。经过双方沟通,很快就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学校语文教师与思政教师组成评审团,以学生讲红色故事的形式,从全校选拔出了30名表达能力出色、讲故事感染力强的学生组成首批小讲解员团。

  为了做好讲解员这份工作,去年底开始,党务干部张赫男和德育副主任李亚娟带领选拔出的讲解员开始不断地背诵讲解词,模拟现场讲解,一遍遍地打磨,最终于3月下旬正式登台亮相,首次表现就赢得了各方一致称赞。李明珠提到,学校地处农村,这样公开锻炼实践的机会比较难得,学校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积极探索将社会实践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的模式。

    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加入红色基地讲解的工作,对他们也是一次非常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8年4班的林旭阳说,她负责的讲解部分内容提到,天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当时学习环境只有一面黑板和桌椅,学习环境和革命条件十分艰苦。作为一个讲述者,这些都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里。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林旭阳觉得自己要珍惜今天的生活环境,也要铭记革命前辈们为此的付出和牺牲。8年3班的赵梦昭加入讲解员团后,被红色精神所打动,如今学习状态和之前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他坦承,最初背稿时觉得有些枯燥。随着自己静下心来查阅资料,深入了解革命先驱孙振武投身革命事业的事迹后,他认为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说:“要做好讲解员这个工作,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按照计划,今后在清明、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和时间节点,河工大附中学生讲解员将前往天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和安幸生故居承担讲解工作,接待各方参观人员。同时,学校每年都会从新生中选拔新一批讲解团成员,将这项工作持续开展下去。李明珠介绍,下一步,学校将深挖红色资源,积极打造独具学校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模式,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打造红色剧场,把两个红色基地的红色故事以话剧和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出来。

上一篇:北京大学企业管理素养高级研修班项目
下一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参选项目:“四方联动、双证融通,能力学历双提升”的新时代农民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