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未来教育的更多可能,老师更应该具备这6种能力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1-18
手机版


(图片来源:网络)

过去的教育是把人教成机器,未来的教育则要回归到人的本质,帮助孩子探索人生、找到自己与世界的连结。

人类社会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快速变动,教育若仍墨守成规,影响的不仅是竞争力问题,而是最根本的生存价值。倘若我们无法让孩子认识自己、发现天赋,进而往想走的地方去,孩子恐怕很难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传统教育注重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的3R能力,已经不足以应付日趋复杂多元的环境、新形态的工作和生活,转而强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4C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有效沟通(effectivecommunication)、团队共创(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创造与创新(creativityand innovation)。

一个人不仅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如传统的数学、现代的创业、全球化的主题,还要拥有创造、批判思考、沟通合作等技能,以及警觉心、好奇心、勇气、弹性或復原力、伦理、领导力等特质与态度,而整个外围的底蕴则是后设学习能力,包含后设认知及成长心态。

科技不断颠覆学习的样貌,从前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现在弹指之间就能轻易获得,教育除了知识的传递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具备未来需要的核心能力。

教师是未来教育的灵魂人物,透过多元课程及创新教学,可以引导孩子定义未来,帮助更多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作为老师,我们怎么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呢?

1.主动拥抱新技术

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

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

2.终身学习

“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日前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这意味着不与时俱进,就真的“Out”了!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

3.善于引导学生多维度探究

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获取知识和寻找“答案”的途径、方式有很多,在这样的时代,如果还卡住“标准答案”不放,则将毁掉孩子的创造能力。

4.用创造性的方式解答学生“难题”

一位名叫萨尔曼·可汗的大学生,接到七年级表妹的求助:有几道数学难题不知何解。他随即通过雅虎通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帮表妹解答了所有问题。为了让小妹妹听明白,他尽量说得浅显易懂。很快,其他亲戚朋友也上门讨教。一时间,他忙不过来了,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视频很快就受到了网友们的热捧。

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如果说学校是苗圃,孩子们是种子,那学校则应该是多样化苗圃,为学生多样化发展给足养分。要有不同的土壤,则会“长出”不一样的个性。

萨尔曼·可汗是一位典型的以创造性的方式解答“难题”的“学生”;之后的网络分享,更让他名声大噪,比尔·盖茨说:“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5.提升交流、沟通能力

虽然技术在发展,但毕竟这只是一种人机互动,所以,如何实现更好的、全方位的与学生的互动,也是我们老师的优势所在。毕竟人类的情感、细微变化还需要人类来捕捉。

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来说,人工智能会比人类做的更好。但我们需要明确,性格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在指引我们穿越不确定的未来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师也是如此,我们老师带给孩子的关心、关怀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6.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中心

新技术的发展,其实也是在实现更好地为个体学生服务的过程,以期让每个学生接受更加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人们越来越呼唤回归“人”的教育,这也值得我们老师引起足够的重视。


(文章来源:新校长传媒、教师帮。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师享互联是一家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对优质学校和专家资源进行匹配与共享。线上精准培训对接,线下通过合作基地学校,实施系统的板块和学科精准培训,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互补,促进中国教师均衡发展。微信号:sxhlpt。

上一篇:独家·校长说|未来学校什么样?未来教育将走向何方?
下一篇:未来学校到底什么样?未来教育应是一种适合的教育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