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致谢里,你感谢了谁?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21
手机版

  原创 王晨阳 人文清华讲坛

  毕业是一段同时代表着结束和出发的日子,我们会合上书页、和师友告别,会在毕业论文的末尾或真挚、或洒脱、或感慨地写下致谢,写下求学生涯的最后一笔。清华人们也在论文中留下了他们的故事。

  王强

  核研院 将于2023年硕士毕业

  毕业论文完成之际,听着窗外的鸟语,闻着楼下的花香,望着升起的太阳,思绪万千。回顾二十载求学生涯,从村小到镇小学,再到县中学,兰州大学,最后进入了清华大学。在求学生涯的几个阶段中,清华园三年是最值得回味与思考的,清晰记得初入园子的好奇与欣喜;记得上课时拥堵的学堂路;记得熬夜做实验后宁静的夜晚;记得200号沿途的风景;记得实验室的规范与整洁。

  研一的懵懂与新奇,在上课的同时体验清华的美与氛围;研二的实验与论文,在实验摧残的同时体会到论文写完的舒心;研三的工作与毕业,在各种不顺的事情中一步步催促自己的改变。至今不敢回想研三上学期带给自己的痛苦,在工作和毕业双重压力下,我抑郁了。那个阶段中体会不到人生的快乐与意义,天空也是灰暗的,只喜欢自己偷偷在深夜中望着外面的黑夜,或许时而有月光的存在,但我感受不到,那段时间我的人生只剩下了黑暗,没有光亮。经过孙涛祥老师、陈靖老师、王建晨老师、段五华老师和刘学刚老师以及朋友们的开导,我走上了康复之路,经过了吃药与戒断的痛苦阶段,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慢慢变好了。尽管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我并没有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一步一步写完了毕业论文,感受到天空的亮光与人生的美好以及和朋友们相处的美好,我终于痊愈了,很多人值得我去感谢。

  园子里的三年,是我成长的三年;是我改变的三年;是我沉淀的三年。期间,骄傲过、开心过、迷茫过也低沉过,经历过的一切都是自己最好的精神食粮。

  硕士三年,感谢我的导师孙涛祥老师在开展实验、处理数据、撰写论文方面精心的指导;在人生目标上的指引与低沉时的谅解;在遇到困难时的开解与支持。

  感谢201室的所有老师和职工对我的关照与帮助;感谢张宇生师兄、杨钰宁师姐、苗权夺师兄、董雪师兄、刘延奇师兄、程新伟和陈卓远在科研和生活中的帮助;

  感谢室友张召飞、苗润发和邓航对我无私的照顾帮助使我度过最艰难的时间。

  感谢刘海旺师兄、郭毓晓师姐、卿琪师姐、王雁林师妹、黄丽钦和赵治锦对我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提出宝贵的意见,并由衷感谢黄丽钦带给我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做事准则,促使我改掉很多以前的坏习惯。

  以感恩之心,感激拥有的一切;以真诚之心,对待遇到的所有人!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你们对我无私的爱陪伴我成长并帮助我度过了人生的第一阶段,愿家人身体健康,感谢有你们让我无所畏惧。

  王璐

  工物系 2021年本科毕业

  时光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是我中学时代写作文最爱用的一句话,因为很多人只知“白驹过隙”,不知“忽然而已”。为了展现自己那么一丢丢的与众不同,我总是不吝于掉这种根本无人在意的书袋。

  话扯远了,回到我的大学,这本来只是一场意外之喜。我曾梦想过最远的地方,不过上海杭州,从未想过,我能经历这种可能,并在这种可能下虽然跌跌撞撞但依然苟到最后。

  是的,一开始,只是个“局外人”,没有加谬笔下那么冷漠无情,但依然持有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我生活在这里,但总觉得清华的一切与我根本无关。一开始就抱着“千万不要挂满20学分被退学”的心态投入到紧张刺激但我完全没学懂几门课的状态中。“他们”的焦虑,我不懂;他们的未来,我望不尽。而我自己呢?四年匆匆而过,我得到了什么?我曾重装过几次电脑,每次重装就好像把我的大学生活清零重来了一遍——被抹掉的课件和作业我完全记不起;大三丢了一堆大一大二的数学课笔记和作业,前两天整理教材,发现也是什么都没记住。

  这哪是匆匆而过,明明是空空而过。

  打开自己的荣誉奖项,一片空白;成绩单上找不见几个4.0,一片1.6与3.3中我还在庆幸还好没挂过科;这几年的作业要不是每次都有大腿无私奉献,我根本“写”不完;小组合作除了不重要的课上的一次两次外,我总是运气爆棚,队友大佬且靠谱,一路带飞……

  这四年,专注力走丢,读书都需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每年周期性记单词,最多两个月,没什么成就,甚至大二下学期那次忍不住缓考之后,我连焦虑之心都丢了,连ddl都不一定能催动我……

  写到这里,我本没有继续写下去,因为这一版致谢,无论如何我也不会把它放进我的毕业论文了。我还记得当时是5月29日的凌晨4点半,我一个人窝在实验室,赶着ddl编完了论文初稿,在等着食堂放早饭的间隙又打开了word,决定一鼓作气把致谢也写完。题目在赶论文的间隙早已想好——“从局外人到普通人”。命题作文于我而言,总是不难。尤其是这样发自内心的絮絮叨叨,更是信手拈来。但一开始层层地剖析自己,依然还是有些难为情,难免忍不住用语言文字修饰一番。

  我说过,这四年,前半部我是局外人,总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不一样,进而从来不想去比较什么,终极目标只是四年之后成功拿到文凭。

  后半部,我才恍然,局外人不过是“文人的骄矜”、一种自欺欺人式的“自命清高”,我身在园中,只有逃不开与躲不掉,万万没有不在其中的说法。尽管那些遥不可及的,依然遥不可及;那些我搞不懂的,总是搞不懂。我不可避免地去随一些大流,不自量力地卷一些我根本卷不动的事,无可奈何一次一次累计失望后才逐渐明晰“普通人“这个注脚。

  我的世界一步步变大,从老家那个小小的院落到小学疯跑的操场、到中学得知自己总有一天一定会离开这个地方,再到大学遇见五湖四海的同学,感受到这个疯狂但多彩的世界。我的想象力从封神榜里的神魔鬼怪进化到大千世界的过去未来。我烦恼的话题从我不得不吃下我妈做得不太美味的饭菜到职业发展、人生选择。

  世界观像一个镜头,聚焦逐渐从我面前的书桌远离,直到我也变成这个镜头里渺小微弱的存在。

  我们接受的教育里,总是想着要“成功”、要“出人头地”,如果不能做到出类拔萃,至少也要有一些与众不同。所以我才对我的“忽然而已”如此执念。小时候的幻想里,我是女侠、我会成为作家或者考古学家,我自信我有文字的悟性和灵性,对世界一无所知也依然有胆有想法。但当20岁的我发现,我好像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似乎永远不会成为什么“家”、我甚至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在大城市挣到一套房子、我会担心婚恋选择、失业问题。当生活不再是书本和考卷,成年人的世界瞬息万变。

  不过其实还好,我的世界观的颠覆不是来自于自命不凡狠狠坠落后的失望,而是一步步打开更大的世界的门后的迷茫与混沌。

  打开我的小小世界,走进须弥天地,尽管有很多烦恼,但这很难说是坏事。

  既然已经混到了现在,路还在,我还能继续再往前走走瞧瞧。

  那就一直走,一直走,时间可能不会让我学会数学物理,但是可以教会我放弃,and NEXT。

  叶文充

  经济管理学院 2022年硕士毕业

  两年时间,两次致谢。不得不感慨,这次真的和十八年的学生生涯说再见了。

  这十八年里,我有十二年都在清华园中度过。初高中时偏安一隅,很少在园子里闲逛,最多往返在观畴、清青和三教之间。那时认为唯有读书高,认为待我考上清华,会有无限的机会好好逛逛园子。研究生的两年在深圳和北京间往返奔波,马不停蹄地为一份想要的工作加班加点,学习生活早如隔三秋。如今工作己有着落,在清华园里行色匆匆的我,真的没有再驻足停留的机会了。

  少了园内的许多生活气息,万幸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前辈,在我求学路上相伴,或曾并肩作战,或曾谆谆教海。我在学业和实习上远非一帆风顺,焦虑、迷茫和烦躁占据其中的相当分量;我也深知仅凭借个人能力,我无法一路走出这么远。何其有幸,得三两朋友作陪,前辈亲友为伴,让我最终得以提笔写下这个致谢。

  感谢(经作者允许匿名)教授,从本科至研究生期间均给予了我在学术研究上非常大的指导和帮助,耐心的解答我对于论文的种种问题。即使未来没有选择继续在学术道路上深耕,我仍表心感谢(经作者允许匿名)老师的每次教海。在此,一并感谢经管学院兢兢业业的所有老师,我将谨记在六年中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热忱奉献的精神。

  感谢 522 宿舍,大学是我们构造完整价值观的最佳场所,而我的本科室友们对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感谢三位室友(经作者允许匿名),我在你们的带领下不再安于现状,开始不断尝试突破自我,我也因此才能在思想、学业和工作上真正进步。如同本科寄语所祝,愿我们在彼此看不到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感谢所有朋友,在求职路上朋友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是我最终能找到相对理想的工作的助推剂。未来总有新的战友加入一起奋斗,但旧友如焰火,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依然能看到对方在自己的赛场里闪亮如昼。

  最后,感谢自己。我清楚自己有诸多欠缺,但一路走来,我愿意从身边优秀的同伴身上学习其闪光点,换取了如今长足的进步。六年前我在知乎写下:挑战自己,然后再挑战强者,总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六年过去,我已积攒太多感悟,但我只愿未来的我初心仍在,仍为挑战过去的自己而兴趣盎然,斗志昂扬。

  这次是真的要说再见了。清华和清华的朋友们,我们在新的篇章下再会!

  你的毕业致谢里感谢了谁?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原标题:《毕业致谢里,你感谢了谁?》

  阅读原文

上一篇:原创戏子考中进士,皇帝得知后暴怒,决定杀鸡儆猴,一品大员因此被斩
下一篇:2023年一建报名时间确定了吗?在哪儿报名?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