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天五千人,开创集中养护新模式 | 川式养护 跑出加速度
3月15日24时,四川省成都至绵阳高速公路(简称成绵高速)恢复通车。仅用18天,全线92公里的成绵高速完成了路域环境整治提升,道路整体焕然一新、设施设备更新换代、绿化景观提质靓颜、服务区块提档升级,工程内容、工作量、工期均为全国之最,刷新了国内集中养护新速度,开创了“川式养护”新模式。
成绵高速是G5京昆高速公路、G93成渝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12月21日全线贯通运营至今已有25年,是四川省营运时间第二长的高速公路。作为四川省南北向进出川的主要经济干线,成绵高速是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区的重要纽带,自全线贯通以来,成绵高速车流量平均年增长14%,至2022年日平均流量超过10万辆标准车,远超最初的设计日平均流量2.5万辆标准车,是四川最为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营运安全和服务水平,以成绵高速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为试点,今年,四川运营高速公路将深入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着力营造“畅、安、舒、美、洁”的出行环境。
坚守初心 满足美好出行需求
“切实提高公众出行服务体验感获得感”,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四川交通人的一份决心书和承诺书。
3月18日,家住成都市的黄先生一家准备自驾前往位于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虽然有高铁动车,但是带孩子出行还是开车比较方便。”黄先生说,“还想去感受一下整治提升后的成绵高速到底有什么变化。”
行驶在成绵高速,崭新的沥青路面舒适平整,亮白的安全标线醒目整洁,防护设施更加牢靠,两侧花木绿意盎然……黄先生感叹:“18天就改造得这么‘巴适’,确实是有速度有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出行的舒适、安全、畅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四川高速公路车流量快速恢复增长,全省高速路网日均车流量在260万辆次左右。车流量增加后,过去一些不明显的问题就变得突出,如行车舒适性降低、路域环境不佳等,开展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迫在眉睫。
为解决问题,2月20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运营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路面平整舒适、桥隧干净整洁、交安设施齐全、绿化景观良好、服务设施完备”的目标,以助力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保障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出行的美好需求。
三天集结 搭建“1+N”指挥体系
2月21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召开成绵高速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专题会议。
2月22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召开成绵高速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一路四方”专题会议,明确工作要求。当天晚上,成绵高速封闭施工通告发布;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蜀道集团)、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川高公司)召开专题会议,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形成具体实施方案。
2月23日,川高公司成立领导小组,设立现场指挥部,并同步成立联合党支部、党员突击队、劳模示范岗。
2月23日24时,成绵高速全线正式封闭。
2月24日凌晨,各参建单位跑步进场,迅速开展作业。
“实施集中养护,意味着要封路,特别是对于车流量巨大的成绵高速进行封闭养护,对交通的影响和压力非常大。”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处处长翟艺阳说,最终下决心这样做,一个前提条件是交通疏导方案的可行。
在成绵高速封闭集中养护交通管制前,项目便制定了“双向封闭、全面分流”的施工新模式,封闭了3个枢纽、12个收费站,日均影响车流量20万辆次、出行人群约50万人次。为此,建设单位制作100余块告示牌,通过电台、网络、电子地图等平台向社会发布信息,所有车辆绕行其他高速公路或普通公路。
准备时间虽短,该项目依旧组建了一支优秀团队。这得益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全力支持和组织领导,同时也与蜀道集团深耕交通运输行业的全产业链密不可分。
“在接到任务后,蜀道集团和川高公司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调集优秀人才组建现场指挥部,各参建单位均在第一时间迅速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现场作战指挥单位。”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川高公司副总经理宋俊杰说,蜀道集团、川高公司集中整合了省内乃至全国优秀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质量监控专家,合力攻坚,确保保质、保量、保安全、保速度完成此次任务。
现场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现场管理、设计技术、安全环保、机电协调、后勤保障等6个组,有施工单位5家,设计单位2家,设计咨询、监理、检测单位各1家参与项目建设,实行扁平化管理、统一指挥调度,确保高效运转。
“1+N”的指挥体系建立后,川高公司打造出最强“战斗堡垒”。现场指挥部全体人员常驻现场,每日召开例会,当天计划当天完成,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环环相扣 快又好完成施工任务
闻令而动,精锐尽出,各参建单位以开战即决战的状态,提供坚强保障。
2月22日,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和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参加成绵高速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一路四方”专题会的同时,快速部署勘察设计小组,不到一小时第一批设计人员全部赶赴项目现场。
“除了时间紧,还要面对成绵高速交通繁重、路面结构类型复杂、受控因素多等多重难题。”四川省交通设计院公司设计人员黄晚清说,“对此,我们开展了多小组协作模式,分4组共20余人进行全线路况调查,利用自主研发的勘察设计软件‘经天路图’提高外业调查效率。综合主要矛盾、化繁为简,分段采用薄层罩面和铣刨换铺方案,在解决路面病害和跳车问题的同时,大幅提升车辆行驶舒适性,延长成绵高速使用寿命7至8年。”设计人员在30个小时内步行完成初期开工段126延公里路况调查并提交设计初稿,保证了项目如期开工,真正做到了设计施工无缝衔接。
在施工期间,各参建单位超前策划、精细管理、严控过程,把工程任务分解到每一米,把时序进度细化到每一小时;为了实现早日通车,所有参建的交通人分秒必争,最高峰时期项目全线共有2500余台(套)设备、5000余人同时作业。
92公里的路面整治,材料的供应、运输是难题。进场施工前,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交建集团)材料保障组便迅速建立材料供应调拨快速反应机制,接到施工任务后,立即在成绵高速周边锁定玄武岩3万余吨、沥青3000余吨,同时就近选择3家沥青拌和站进行混合料拌和供应,确保混合料日生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为材料供应上了“双保险”。
在材料保供方面,负责全线波形护栏提质升级的四川路桥建设集团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简称路桥集团交通工程公司)也有“新招”。“全线护栏改造共需6000余吨材料,正常生产的话需要60天。”该公司交安事业部副经理、成绵改造提升护栏工程项目负责人祁骁介绍,为保证如期完工,公司联系了江苏、河南、河北、天津等省市的多家交安生产厂家,派遣管理人员到5个厂家10个点驻场,24小时不停机生产,全力保供成绵项目,并在4天内将全部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这也刷新了行业纪录。
“我们要在3天内全部清除所有植物并完成转运,不想点新方法根本办不到。”四川高速公路绿化环保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崔俊杰面对植物体积大、重量轻,严重制约运输速度的问题,采用垃圾压缩的方式,先用垃圾压缩车把大且蓬松的植物进行压缩,再进行转运。使用后,一台普通四桥车转运效率提升3至4倍,可转运约200米的植物,同时结合“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方式,全天24小时、全点位分段落集中所有运力将树枝运至火电站、垃圾处理厂等就地处理,回收利用,有效节约成本。
“现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作业人员吃住全部在线上。”作为现场指挥部的宋俊杰说。当时他们仅用3天拆除了100公里中央分隔带旧护栏,1天完成1万根波形护栏立柱打桩,7天完成所有护栏新建工程……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建设者无数智慧与汗水。
科技赋能 带好头打好样立标杆
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最高标准、眼前一亮”的目标,践行“工程出精品、项目出成果”的理念,以科技赋能整治提升工程。
宋俊杰说:“成绵高速的整治提升工程作为全省运营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试点路段,肯定要带好头、打好样。”
“我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运用了多项新技术,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宋俊杰提到,智能3D路面铣刨、无人摊铺碾压、标线自动施划和波形护栏利旧提升等多项“四新”技术,确保了项目高品质建设。
车路协同的智慧化改造是一大亮点。成绵高速运营多年,机电系统经过多次改建升级,设备情况极为复杂。作为智慧化改造的设计单位,四川公路设计院公司派出精兵强将,既保障持续在线使用,支撑顺利恢复通车,又为下一步扩容改造预留了充分空间。
成绵高速中央隔离带内,每隔数百米就竖立一根白色的“智慧杆”,名为雷视融合一体杆,含摄像机、RSU路侧单元,以及蜀道集团国内首款基于国产MMIC雷达芯片的高性能交通毫米波雷达(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据四川智慧高速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罗晓东介绍,智慧高速可实现全线主线道路雷视融合无盲区、车辆全线轨迹融合还原,并对道路拥堵、异常停车、非机动车上高速等异常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做到“秒级自动发现”“十秒快速响应”,力争“十分钟到达现场”,实现高效救援。同时实现对“人、车、路、环境”的全要素感知,打造安全、安心、高效、绿色的智慧高速。
无人摊铺碾压技术,也是本次科技赋能的亮点之一。四川交建集团、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川交路桥公司)在施工现场引入2台智能摊铺机、11台无人压路机(6台钢轮压路机、5台胶轮压路机)组队进行摊铺作业,通过自动驾驶、智能压实和可视化等智能技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对施工碾压轨迹的精准控制,无人摊铺机群可按照设置好的摊铺速度、运行轨迹、碾压速度等实现24小时协同作业,施工效率较传统模式可提高三分之一,有效避免人为往复操作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漏压、过压、欠压、超速等问题,路面碾压更均匀,边缘碾压更精准,平整度更好。同时配备的自动预警、自动避障、精准控制等功能,能有效降低人机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减少了施工区域人员数量,极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
四川川交路桥公司针对传统铣刨方式铣刨深度、铣刨范围控制不足等问题,创新引入3D铣刨技术,通过3D机械控制系统,将铣刨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内,同时精准控制铣刨深度,铣刨面更平顺、平整,有效地节省了沥青物料及施工时间,为沥青摊铺打下了坚实基础。鉴于铣刨作业特性,现场指挥部还提前谋划扬尘治理工作,在施工现场配备洒水车10台、道路清扫机13台,及时对施工沿线洒水降尘,全力减少铣刨粉尘污染。
路桥集团交通工程公司在施工期间使用了自动标线划线车和自动放样机器人,将原传统18天标线施工工期缩短至3天,更大程度地确保了标线逆反射系数,提高司乘人员的可视性。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还开创了镀锌波形护栏喷涂翻新技术,采用“试验段+首件制”相结合的模式,在进行正式施工前选取一段波形护栏进行工艺试验,严格按照标准工艺实施每道工序,形成标准试验记录。试验段检验合格后,选取更长一段作为首件工程样板示范,严格按照试验段工艺进行施工,在检验合格后形成施工作业指导书。
在节能降碳方面,将中央分隔带拆除的护栏加装于路侧,一方面减少资源消耗,降低造价成本超过1000万元,另一方面将路侧护栏安全防护性能提升50%。
得益于对环境风险、事故隐患的有效控制,项目在实现实体工程快速建设的同时,实现了生产零事故、人员零伤亡、环保零污染的“三零”目标,树立了超大流量集中养护新典范。
党建引领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集中养护期间,现场指挥部组建现场联合党支部,统筹各参建单位党员力量,建立共产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劳模示范岗、技术攻关小组等,积极发挥党员和劳模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要素衔接管控,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通过劳动模范、党员先锋、青年骨干现场合力发扬“两路”精神,把党旗插在一线,攻坚克难守在一线,关键时刻冲在一线,有效带动一线作业人员工作热情。
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的交安标识作为最后一项分项工程,需要在波形护栏翻新后两天内完成6.2万余处轮廓标、反光标识的安装工作。由于轮廓标间隔16米、反光膜间隔8米安装一个,无法利用交通工具,项目组发挥临时党小组带头作用,发动以欧远红等党员为代表的参建者,每人每天步行10多公里,数以千次地弯腰,保证在两天内完成所有交安标识的安装工作,为项目顺利通车提供重要安全保障。
为了方便一线施工人员用餐,路桥集团交通工程公司采用位置实时共享,保证全线40余个流动作业点的餐食配送。
整体推进 展现路域环境新形象
此次集中养护工程,通过科学组织大流量下同一路段内多项目、多工种同步交叉实施,以达到“管制时间最短、交通影响最小、养护效率最高、工程质量最优、安全风险最低、社会效益最好”的一种养护实施组织模式。
作为试点路段,在集中养护期间,川高公司根据经验,摸索出一套能统筹全局的工序交接方案,建立了“以工序协作为核心,加快绿化清场,路面铣刨先行,摊铺单幅贯通,交安机电并行,混编小组突击等方式,确保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明确每个工作面交接时间、标准等要求,保障了各单位、各工序交叉作业的有序、无缝衔接。
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此次集中养护工程采用了动态设计、精准施工的方法,这就需要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的高度配合,监理工程师带着前瞻性思维及时向设计方反馈现场施工情况,积极主动配合设计单位收集现场数据,科学有效地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并及时准确将修改后的设计方案传达至现场,严格落实工作进度,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四川省公路院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王志刚感叹:“参与过很多条高速公路的监理工作,成绵高速集中养护监理最有挑战。”
经过18天的艰苦奋斗,成绵高速完成了路面、交安、绿化、亮化、智慧高速、路容路貌、非标清理及服务区等8个方面的整治提升,具体包括单幅路面铺筑153公里、护栏提升200公里、栏杆涂装亮化126公里、中央隔离带改造67公里、路侧修整140公里,并同步开展了智慧高速建设,安装相关设施设备130套。现在的成绵高速,路域面貌焕然一新,安全保障更高更强,群众出行体验和行车舒适感明显改善,展现出“畅、安、舒、美、洁”的新形象。
接下来,四川交通运输系统将全面总结、系统梳理成绵高速路域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的典型做法、特色亮点、经验教训等,为全省大面积铺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分类摸排、认真分析,按照所处地域环境、建成通车年限,因地制宜确定整治提升方案,分类分批、稳步有序推进全省路域环境提升。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提升成果,逐步提高全省高速公路的管养水平。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