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注】安全防范“赣”起来
为复盘一季度,展望二季度工作,加强安全风险“预判、预警、预防”,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坚固防线。江西省应急管理厅与江西应急(交通)广播、今视频联合开展《应急零距离》系列节目《安全防范“赣”起来》一季度新闻访谈,邀请省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防汛抗旱处、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处,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有关负责同志,全面、深度向大众介绍江西进入汛期后的安全生产防范工作。
我省一季度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
今年一季度,我省共发生2次自然灾害,其中风雹灾害1次(3月22日赣州、南昌)、低温冷冻灾害1次(1月16日九江),共造成18个县(市、区)12.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
一季度灾情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风雹灾害造成损失占比大。造成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占总损失分别为98.3%和98.3%。二是灾害造成损失程度较常年同期明显偏轻。2次灾害造成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损坏房屋间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较常年同期减少67.8%、78.3%、23%和73.4%。三是紧急转移安置成效显著。面对灾情,我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有序做好紧急转移安置工作,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79人,较常年同期增加7.4%,无因灾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显著下降。
省应急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处长叶春生
在全省上下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今年一季度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1起、死亡124人,同比分别减少139起、32人,分别下降57.92%、20.51%;发生较大事故7起,同比增加4起;发生重大事故1起,同比增加1起。从地区情况看,大部分地区保持安全平稳。南昌、鹰潭、宜春和吉安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景德镇事故死亡人数同比持平,其他地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从行业领域情况看,能源、旅游、商贸等3个行业领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工业制造、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城市运行和校园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上升”。从较大以上事故情况看,赣州、宜春和高速公路各发生1起道路运输业较大事故;抚州发生2起道路运输业较大事故;吉安发生1起非煤矿山行业较大事故;南昌发生1起道路运输业重大事故和1起水上运输业较大事故。虽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依然严峻复杂。
4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省减灾办经过同省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林业局、气象局、地震局等单位会商分析研判,我省今年4月份自然灾害风险水平较常年同期略偏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风雹、洪涝。具体来说:
一是发生风雹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从历年情况看,4月份风雹灾害是影响我省的主要灾种。今年4月,冷空气过程较多,冷暖空气交汇,易发生风雹灾害。二是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我省已于3月24日较常年提前8天进入汛期。受强降雨过程影响,赣北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赣中、赣南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省应急厅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处处长陈博
4月份,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从历史教训分析,较大及以上事故防范压力较大。2001年以来,发生于4月份的重大事故有6起,占总数的13.95%;近十年以来,发生于4月份的较大事故27起,占总数的10.38%,超过月平均值。从气候特点分析,自然环境不利影响较大。预计今年4月份,强雷电、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偏多偏强。自然因素极易引发次生灾害事故,矿山、建筑施工、管网作业、户外搭建、旅游景区等面临较大安全风险。从事故苗头分析,各类不稳定因素叠加。进入4月份以来,生产安全事故陡然增加,特别是4月9日—12日,4天内全省工矿商贸领域连续发生5起事故,占今年以来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总量的16.7%,呈明显的抬头态势。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从去年12月初至今年3月底,我省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和督导检查行动。各地、各有关部门突出重点、精准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推进了安全责任落实。顺利完成对各设区市2022年度应急管理综合考核,打出安全生产工作访谈、挂红黄牌警告、综合督查、专项巡查等组合拳;持续推进“五个一”活动和“十个一次”工作,督促5960家企业报送主体责任履职报告,压实党政领导、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二是强化了问题隐患治理。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工贸等各重点行业领域,围绕整治重点,精准施策发力,共排查整治各类问题隐患16.63万条,其中重大隐患207条,有力维护了总体安全形势稳定。三是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部署推进安全风险防范大宣传大实践巩固提升行动,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出台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指导意见,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持续筑牢安全底线。
我省坚持“三个早”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今年我省入汛时间为3月24日,比法定入汛时间提前了8天。预计主汛期(4~6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略偏少,但降水时空分布显著不均,降水集中期、阶段性强降水、突发性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出现中等气象洪涝的风险较高,短时强降水、雷暴、风雹等强对流天气偏多偏强。
主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680~740毫米,偏少0~2成;但降水时空分布显著不均,局部雨量可超过1000毫米。其中,赣北690~765毫米、赣中670~745毫米、赣南680~730 毫米,除赣南南部和赣东北局部偏多外,其他地区偏少0~2成(见附图左)。鄱阳湖、饶河、修河、抚河、赣江中下游等5大流域降水偏少0~2成;赣江上游及信江流域降水偏多0~2成。全省气温偏高,强雷电、短时强降雨、风雹等强对流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强。降水集中期大致出现在5月下旬中后期、6月上旬末至中旬前、6月中旬后期至下旬中以及7月上旬中后期;期间出现中等气象洪涝的风险较高,部分地区易发生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
省应急厅防汛抗旱处处长吴学文
我省主要坚持“三个早”:早安排、早谋划、早部署,从五个方面做好准备: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年初就印发了年度防汛抗旱工作要点,明确细化各地各部门的任务分工。二是排查整改风险隐患。督促在建涉水工程239个项目逐座落实安全度汛方案;全省共排查951处问题隐患,目前87%已完成整改,其余正加快整改。三是完善预案方案。督促指导各地完成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水工程度汛方案等各类预案方案修订。四是加强了物资队伍保障。落实武警、民兵和消防救援、中国安能等应急队伍4万余人。分级、分部门落实了装备物资的储备,确保抢险救援保障充足。五是做好培训演练。各地已开展相关培训95次、4300人次,开展各类实战演练28次、2200人次。近期省防指还将组织召开省、市、县三级指挥长培训,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指挥调度能力。
责任落实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前提。省防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压实责任。一是下达目标任务书。结合管理职责和防汛重点,向各地和有关部门、有关企业下达防汛目标任务书,明确防汛责任和防汛目标。二是明确责任人并进行公示。目前,全省133名区域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和104名重点工程防汛责任人已明确,并在省级主流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对其他责任人也进行了公示,确保不漏一人;此外,还落实了3万多名县-乡-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三是加强督查检查。加派工作组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检查各地责任落实情况,发现未履职尽责的,采取通报批评的方式督促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法规法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我省构建强降水“631”风险预警机制
我省构建强降水“631”风险预警服务,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气象部门紧扣灾害性天气到形成气象灾害、进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黄金处置时间,历经2年深化、3年发展,持续构建了以“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县级1小时风险叫应服务”为核心的3级联动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预警时效由远及近、空间不断精准、服务递进式开展,改善了信号端(气象)到管理端(防指)、再到执行端(基层政府)的预警响应链条,有效切入各级党委、政府汛期防抗救各环节,成为全省防汛决策“烽火台”、应急指挥“前哨站”、避险转移“发令枪”。631机制已成为全省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蔡冠勋
去年9月,省防指印发《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试行)》,根据各地抗御暴雨洪水的韧性明确了“631”风险预警服务的标准和应对措施。在接到省气象局的“631”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后,各级防办、重要成员单位、乡镇政府落实应对措施,组织人员转移,确保预警有响应、响应有行动、行动有实效,形成了强降水风险预警闭合全链条。气象部门建成了强降水风险预警服务系统,自动接入水文、地质、降雨等数字化实况以及智能网格数字化预报,预设分级、分区域的数字化风险阈值,对接12379预警发布系统,在一个系统完成风险自动评估、超阈值自动告警、产品自动预生成、分类信息自动靶向发布等功能,实现了强降水多源资料实时同步显示、高效滚动更新、全省河流与地灾信息实时监测,确保强降水及其风险监测不漏;实现预报高频滚动制作、精细化预警逐10分钟更新、自动生成;实现“631”风险服务产品模板化定制、快速制作、一键式发布,其中3小时、1小时产品制发时间分别在10分钟、5分钟内;实现风险信息分钟级到达各级防汛和基层政府、防汛责任人等用户。2022年,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78次,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418次,县级1小时风险叫应9641次,省防办据此发布提前转移指令25次,全省累计转移避险55.96万人,避免过度转移45.5万人。针对今年以来的强降水过程,面向各级防汛责任人,省气象局报送6小时风险预警10次、各设区市气象局开展3小时风险通报服务36次、县级气象局开展1小时风险叫应服务856人次。
我省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进展和成效
自2019年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启动试点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共争取和投入资金9.84亿元(含中央补助资金1.6亿元),组织2万余名技术人员,动员27.5万余名干部群众,高质量抓好了多轮试点、全面调查和评估区划等各阶段任务。历经3年多时间,获取全省灾害风险要素数据2000多万条,基本摸清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初步形成水旱、地质、森林火灾、气象、地震5类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划系列核心成果。
今年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收官之年。当前,省普查办正会同有关部门,聚焦年底高质量收官目标,完善优化评估区划成果,持续深化普查成果应用,不断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以高水平安全助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省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原则,以成果有效应用彰显普查价值。以气象灾害风险普查为例,截止目前,省气象局共收集人口、经济、农作物、房屋、道路等承灾体数据31.9万条;灾害调查类数据139.4万条,其中包括高温、干旱、暴雨、冰雹、雪灾、台风等灾害信息。利用普查数据,气象部门绘制完成约11000张风险评估和区划图件,将普查数据融入气象业务平台,根据承灾体和隐患点等信息,更新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风险临界阈值,完善风险预警产品的监测、报警和制作功能。江西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在充实“631”工作机制,保障粮食安全,精细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干旱灾害对人口经济和农作物影响的风险评估,拓展行业气象服务链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此次访谈全程在
直播
国家为什么选择江西开展试点工作
来源:江西交通(应急)广播
编辑:杨燕
编审:邱乐群
终审:徐扬
国家为什么选择江西开展试点工作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