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三个试点区域同时落地成都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信息技术

  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域名单

  全国仅38个试点区域

  成都共三个区域上榜

  成都市青羊区

  成都市金牛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

  获批成为试点区域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成都这样在发力

  近年来,成都市教育系统根植智慧蓉城、遵循教育规律,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1

  对标智慧蓉城“8+N”场景建设要求,借鉴先行地区的智慧教育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理念,规划形成学位供给为起点、招生入学为入口、教育教学为主干、教师发展为动力、校园安全为底线的“全生命周期教育”应用体系和一系列应用版块。

  

  2

  遵循智慧蓉城标准夯实关键基础,立足智慧蓉城数据资源、标准规范等体系,建设“成都智慧教育云平台”通用基座,建成30余万教职工、280余万学生的“全覆盖”人员体系和近5000所学校(校区、校点)、1.8万个年级、7万个班级、7.4万名班主任的“一棵树”管理网格,形成师生“一人一码”、学校“一校一码”核心底数和关键基础,打造“统建分用、全域复用”数据基座,为教育运行监测、质量评估、学生评价等打下良好基础。

  

  3

  遵循教育规律探索信息化评价方式,围绕“五育并举”,开展信息技术支撑差异化教学、智慧课堂教学范式等创新探索,实施“未来学校”“5G+课堂”“人工智能+评价”等试点,探索基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动态数据伴随式采集,围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等逐级汇聚学生综合素质数字档案并写实记录成长经历,加快构建融入教育教学、适应学生成长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推进方式和发展机制。

  

  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

  上榜的三家单位都做了哪些努力

  跟着成教君一起来看

  成都市青羊区

  课题引领 实践探索

  他们这样做

  

  青羊区以育人为导向,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撑教育评价改革方法和途径。

  以课题为牵引深入开展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评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和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一等奖。

  以实践为基础持续开展教育评价体系建设,2022年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内涵编写了小学低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在全区试点。2020年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2020年首届基础教育论坛和2022年全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论坛上,青羊区作了专题分享,经验与实践得到广泛认同。

  

  青羊区下一步计划

  探索建设支撑体系,搭建实时数据服务平台,组建专家智库和项目核心骨干团队。

  探索构建运行机制,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打造网络化、融合化、智能化的学生评价新生态。

  探索创建评价模型,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数据采集,筛选典型事件,挖掘数据规律性和关联性,实现群体和个体多维度、全周期数字画像。

  成都市金牛区

  区域统筹 学校实践

  他们这样做

  

  金牛区立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需求和“双减”要求,采用区域统筹、学校实践的方式,推进探索构筑全面育人教育新格局。

  在区域层面,制定《金牛区落实“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培养教育体现实施方案》,从方式探索和方法考量角度统筹综合素质评价推进支撑建设内容;制定“金牛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细则”和“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学生评价和学校评价体系。

  在学校层面,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保障评价工作多维度持续推进。

  

  金牛区下一步计划

  加强统筹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立足“五育并举”,有序有效推进综合素质评价试点任务的全面落实。

  进一步建全工作机制,指导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方案,并根据实践对方案进行持续改进。

  进一步提升区域数字化评价环境,完成金牛智慧教育云平台与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系统对接,指导学校参与测评,建立数字档案,分权限、分层级实现可视化数据分析与应用。

  成都市龙泉驿区

  实施“一二三”系列举措

  他们这样做

  

  龙泉驿区统筹把控改革方向,健全建强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体系,推动实施“一二三”系列举措,促进了区域基础教育综合质量整体提升。

  “一”是确定一个目标,即通过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带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潜能测评与开发实现学生的最佳发展,通过科学评价助推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建立和完善两大机制,包括教育质量年度综合评价工作机制和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三”是实施三步计划,分别在学习阶段、参与阶段和融合阶段,营造教育综合素质评价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以评促改”本土实践经验。

  

  龙泉驿区下一步计划

  立足区域统筹,形成区域引领、学校推进的模式,健全区、校两级工作机制。

  引入专业力量,通过与教育科研院所、机构深入合作,构建融合核心素养的评价模型,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利用信息化赋能,依托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系统,推动学生、教师参与评价,落实数据采集和汇聚工作,挖掘学生发展规律,实现信息化对评价工作的全面支撑。

  (成都教育发布)

上一篇:一场青年与青年的思想碰撞,用身边小故事讲出“八八战略”大道理
下一篇:攻读法国亚眠商学院心理学硕士班的价值表现在哪几方面?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