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升初”生源之争——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4-26
手机版

  原标题:“小升初”生源之争——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小升初”生源之争——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5月10日起,大桥初中、金桥初中、外国语初中等15所民办初中和公办特色初中(班)将根据信息核对结果组织部分学生面谈。孩子有没有进入面谈名单?面谈需要如何准备?

  进入5月,“小升初”的孩子家长又陷入新一轮的焦虑。虽然近两年市教育局公布的小升初择校招生计划总体有所增长,依然无法满足市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择校热”也使得部分公办初中陷入生源流失的尴尬境地。目前,我市正在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解决公、民办初中生源之争的问题。

  生源之争

  民办“名校”招生百里挑一公办初中生源流失

  每到升学季,一边是民办初中择校火热、优中择优,一边是部分公办初中渐受冷落、担忧优质生源的流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民办初中能够保持高位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选拔性的招生方式,升学率高、美誉度佳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这对公办初中最大的影响就是生源的流失,特别是原三城区的优质生源流向了邻近的民办初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不挑生源的公办初中的整体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同时还要受到家长的质疑,造成生源进一步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原因分析

  “焦虑”背后不乏跟风现象优质教育资源有限

  教育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分布不均的情况,每到招生季,上海、南京、杭州多地都会出现择校热现象,“在家长眼中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更好的学校。”

  解决之道

  给孩子选择“适合的教育”不妨把眼光放远些

  那么,如何缩小公、民办初中的差距?日前,杭州教育界传来消息,民办学校有公办编制的老师要变身份,要么回公办学校、要么脱离编制留在民办。同时,从2018级学生开始优质示范普高分配比例不低于60%,初中不论是民办还是公办均以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分配。就此无锡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他所知我市并不存在公办编制老师就职于民办学校的情况。“事实上,论师资条件公办初中要优于民办初中,对教师而言能在公办学校取得编制就不会去民办学校了。”

  而分配生计划在无锡早已成熟。通过近年来分配生的统计不难发现,配给各初中的分配生计划总量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锡山高中为例,2015年的分配生计划共有501人,2016年增长至516人,2017年达到535人。在生源平均水平低于民办初中的情况之下,公办初中仍然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以分配生的身份进入热门高中。在公办初中里,不但有高水准的师资,同时还更有机会拿到分配生名额。

  面对优质生源的流失问题,一些公办初中校长并不担心,在他们看来有条件、有能力的家庭当然可以择校,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在公办初中较强的教师队伍、丰富课程的助力下,学生“是金子总能发光”,家长只需要“静等花开”。江南中学校长周逸君说:“就我所知,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孩子会留在学区内的初中,至于个别公办初中流失生源也是正常现象。”

  采访中,“适合的教育”这一教育界热词也被公办、民办初中校长们反复提及。金桥初中副校长朱敏亚提醒家长,最重要的是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个基本认知,他是“遇强则强型”还是“遇弱则强型”。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除了对学校有所了解外,还要考虑孩子的适应能力,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江南中学校长周逸君则提到了初中是承前启后的学段,家长应该将目光放远到学生高中阶段需要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而不应该仅仅盯着一时的分数。

  (俞华)

  “小升初”生源之争——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责任编辑:

上一篇:“安心托幼”:宝宝开心 家长放心
下一篇:一对一指导,支付宝如何协商延期1-3年还款!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