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创成果转化“关键一公里”沙坪坝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推动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
重庆市先进轻金属研究院(简称“轻金属研究院”)位于沙滨路“创客港·未来科技园”。站在研究院大门,可以看到位于园区背后的重庆大学主教学楼,步行十多分钟就可到达。
近水楼台先得月。目前,该研究院已汇聚了重庆大学的潘复生院士、蒋斌教授等20余名专家在此从事镁合金等轻金属工程化应用的研究。
通过深化校地合作,沙坪坝与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等产业,形成“创客港·未来科技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拾光格·数字软件园”以及黄金湾·智谷、青凤高科产业园创新孵化中心、1491未来设计创意中心等环大学创新生态圈“3+N”园区。通过提供空间载体、启动资金,建立成果转化机制,沙坪坝正着力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关键一公里”,推动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唤醒“呼呼大睡”的创新成果
重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塔科智感”)位于沙坪坝区土主街道的黄金湾·智谷。公司实验室内,设有混凝土、石子、沙子等不同材质的模拟试验箱,每个试验箱内都安设了管道以及与管道并行的光纤监测设备。
“通过这些光纤,可以检测80公里内光纤附近的微震动以及温度、应力应变的变化,形成高效的结构化感知网络,再结合AI智能算法,既可为油气水等长输管道安全运行提供实时监测和预警,也可广泛应用在油气、电力、交通和结构健康等领域。”该公司总经理马渊介绍,这也是重庆大学朱涛教授团队转化的科研成果之一。
不过,这项科研成果的转化,则经历了漫漫长路。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朱涛所在团队便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研究;2010年,团队已攻克了解决光纤分布式领域的三大技术瓶颈,形成较成熟的光纤多维智能感知技术体系,并获得50多项发明专利。
“但由于市场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发明专利在实验室里‘沉睡’直至过期。”朱涛对此深表痛惜。
在过去,这种情况并不鲜见。记者采访了解到,沙坪坝曾对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情况作专题调研,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科技创新成果因缺乏转化条件,不得不在实验室里“呼呼大睡”。为此,“唤醒”实验室的创新成果走向市场,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嫁接资源优化创新生态
“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大市场,需要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关键一公里’。”沙坪坝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在推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中,该区秉持“养鱼先养水、养花先养土”理念,为科研人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场地、资金等方面支持,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
位于“拾光格·数字软件园”的西太深海量子科技(重庆)公司(简称“西太深海”),有一款智能支付终端产品近期将投放到农村市场,服务于乡村振兴。
“在这里发展,让我们如鱼得水。”西太深海负责人表示,软件园面朝三峡广场、背靠大学校园,不仅交通便利,还可充分利用重庆师范大学师生的智力资源为企业研发提供支撑。
西太深海所在的大楼,是重庆师范大学主体搬迁后,沙坪坝区与该校合作,利用东部校区富余的教学楼资源打造出的软件园。围绕软件信息产业,目前该软件园已引入飞象星球、西太深海、猎杰科技等90多家企业,去年获市级“满天星”示范楼宇、市级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称号。
在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中,沙坪坝梳理高校周边闲置资源,实现城市更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结合。“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所在空间曾是一家破产缝纫机厂的厂房,如今已成为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的重要平台之一;利用毗邻西南医院、新桥医院的优势,华宇城建起“华宇城·生命科技园及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等成果转化空间。
“90后”董汶鑫是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弘深青年教师、重庆金沙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能源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去年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他,带领团队利用膨润土等非金属矿物材料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
“当时,最缺的是启动资金。”董汶鑫坦言。他申报了沙坪坝区60万元种子基金,用于添置多项实验仪器设备,组建研发、运营团队,使项目研发得以顺利推进。
在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中,沙坪坝通过完善科技金融链条、完成种子基金组建,去年共向86家企业发放科信贷1.2亿余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3515万元;通过链接创投基金,帮助新型通用型CAR-NK细胞治疗研发与临床应用等7个项目实现成果转化落地。
“四链融合”推动资源转化变现
沙坪坝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发展,在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同时,还促进了产业链形成。
塔科智感虽然去年才成立并运营,但由于成果转化的“钱景”被看好,该团队获得1400万元的风险投资,成为沙坪坝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金额项目。目前公司已获得700余万元订单,今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600万元。
距轻金属研究院不远处,是新入驻的顺镁生物材料(重庆)有限公司。该企业以镁合金为原材料,研发的“可降解心血管支架”目前实验效果良好,投产后可填补国内全降解心血管支架的空白。此项目也是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潘复生院士、佘加教授等研发团队的科研转化成果。
“以产业为导向,未来沙坪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成效将更加明显。”沙坪坝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该区正实施环大学创新生态圈迭代升级方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快推动优势资源转化变现。未来,创新空间载体面积将超过100万平方米,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达20家左右,今年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年产值将力争达到45亿元。
重庆日报记者 罗芸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