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全文密集解析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5-02
手机版

  《阿弥陀经》所代表的净土信仰向人们开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解脱道路:只要发愿往生到阿弥陀佛国, 只要一心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字, 就能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这种看法, 比起“自力拯救”的途径, 无疑是一个令人羡慕、神往的简易功夫。阿弥陀信仰产生后, 在尘世间困顿忙碌的想寻得精神安宁的人们, 即刻对它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阿弥陀信仰在中土也愈演愈盛。

  《阿弥陀经》约编纂于公元一世纪, 成书于阿弥陀佛信仰盛行的北印度地区。《阿弥陀经》的梵文本, 曾于1881年由英国马克斯·缪勒与日本南条文雄在伦敦加以刊行,并于1894年将它译为英文本。收于由马克斯·缪勒于1875年编辑出版的《东方圣书》第49卷中。由于梵本的刊行, 日本遂掀起研究的热潮。南条文雄、获原云来、椎尾辨匡、河口慧海等依据梵、汉、藏文译出数种日文本, 藤波一如著有日、英、汉、朝鲜四国语译的梵文《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的汉译本于姚秦弘始四年 (公元402年) 由鸠摩罗什译出。译后有两种异译本, 一是刘宋孝武帝孝建初年 (公元454——456年) 求那跋陀罗所译的《小无量寿经》一卷, 早已散佚, 现仅存咒文与利益文;二是唐高宗永徽元年 (公元560) 玄奘所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 现存。 由于此经在中土以罗什译本弘传最盛, 因而古来各家多据此本从事疏讲弘通。

  

  一、

  「一」如是我闻:

  「1」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如是我闻:相传释迦牟尼佛涅槃后, 其弟子结集经藏, 由阿难诵经。大家问他:“如尊者所闻, 当如是说?”阿难回答:“如是当说, 如我所闻, 故为信顺。”后来为表信实, 不是阿难持诵的经文也冠以此句。

  「二」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 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楼,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舍卫国:梵文Srāvasti, 古印度国名, 今在印度西北部拉普地河南岸。

  祇树给孤独园:梵文Jetavana-anāthapindasyārāma,简称“祇园”, 舍卫城的花园。是佛教最早的精舍之一,释迦牟尼佛在此居住说法二十五年。

  长老:道行高, 出家年数长的僧人。

  舍利弗:智慧猛利, 能解决诸疑, 号称“智慧第一”。师遍习世间技艺, 通晓四吠陀论, 又能广解诸论,年十六已能摧伏其他议论。闻佛弟子说佛所说之因缘法,即能了解诸法无我之理。师素晓外典, 故归佛后屡能摧伏外道。

  摩诃目犍连:神是轻举, 能飞遍十方, 故称“神通第一”。幼与舍利弗亲交, 与之同时出家, 随六师外道之一删阇耶修学。后受舍利弗引导归佛。其修行特色为得天眼、天耳、知他心及能知过去未来等神通。为救其母出饿鬼道, 乃从佛所教, 修盂兰盆供。

  摩诃迦叶:行十二头陀, 能堪苦行, 故称“头陀第一”。因受佛教化, 发正智, 以僧伽梨供养佛, 着佛所授与之粪扫衣。世尊示三乘解脱同一, 分半座与迦叶。佛将无上正法付嘱于师, 为佛灭后诸比丘之大依止。

  摩诃迦旃延:能分别深义, 敷演道教, 故称“论义第一”。师善演佛略说之法义, 助益于弟子对佛法之理解。又热心布教, 住阿般提国, 教化无数。

  摩诃俱罗:号称“问答第一”。随佛陀出家后,得阿罗汉果, 证得五蕴皆空之理, 故称悟空。据《杂阿含经》卷十二载, 拘罗在耆阇崛山时, 舍利弗来问十二因缘之义, 俱罗一一答之, 舍利弗赞其智慧明达、善调无畏, 如顶上之无价宝珠。

  离婆多:号称“无倒乱第一”, 为舍利弗之弟。常坐禅入定, 心无错乱。因其父母祈离婆多星而得, 故取此名。曾遭雨而止宿神祠, 至深夜见有二鬼争尸而食,乃思人身之虚幻。复诣佛所, 闻人身由四大假和合之理,遂出家入道。

  周利槃陀伽:意译为小路、路边生。号称“义持第一”。师禀性鲁钝愚笨, 凡学习之教法, 诵过即忘, 故时人称之为愚路。其后, 佛陀教示简短之“拂尘除垢”一语, 令其于拂拭诸比丘之鞋履时反覆念诵, 遂渐除业障, 某日忽然开悟而证得阿罗汉果。

  难陀:释迦牟尼佛之异母弟, 号称“仪容第一”。身长一丈五尺四寸, 容貌端正, 具三十相。佛陀于尼拘律园度其出家, 然出家后犹难忘其妻, 屡归妻处。后以佛陀之方便教诫, 始断除爱欲, 证阿罗汉果。

  阿难陀:简称“阿难”, 能知时明物, 所至无障碍, 多闻忆持不忘, 堪任奉上, 故称“多闻第一”。为佛之从弟, 出家后常随侍佛。世尊之姨母及五百释氏女得以出家, 皆由阿难尽力请求之功。

  罗睺罗:不坏禁戒, 能诵读不懈, 故称“密行第一”。为释尊之子, 年十五岁出家。因未受具足戒, 不可与比丘同宿, 出房宿于厕。曾与舍利弗行乞, 于途中受迫害, 以慈心而能忍。又能严守制戒, 修道精进, 依数息观而得证圣果。

  梵波提:意译牛迹、牛司、牛相等。曾受舍利弗之指导。因其于过去世, 摘一茎之禾, 有数颗谷粒堕地, 遂于五百世中受生牛身, 故尚遗有牛之习性, 食后常如牛之虚哺咀嚼, 故有“牛相比丘”之称。由于其态度钝重, 因而表现恬淡无争之宽宏气度。释尊怜悯其常遭人毁谤, 而堕于众苦, 乃命住忉利天宫尸利沙园修习禅定。

  宾头卢颇罗堕:全称宾头卢跋罗堕阇。称住世阿罗汉。号称“福田第一”。据《请宾头卢经》所载, 师受佛之教勅, 为末法之人作福田, 故天竺优婆塞国王、长者等, 于设会时常请之, 以食物等供养。

  迦留陀夷:号称“教化第一”。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四分律》卷十四载, 迦留陀夷其身极黑, 尝夜行乞食, 时天黑暗, 乞至他家, 彼家妇人身正怀孕,于闪电中乍见之, 谓鬼神来, 乃惊怖堕胎, 后闻迦留陀夷为佛弟子, 妇人乃发声恶骂。如来知之, 即制定过午不得乞食之戒。

  摩诃劫宾那:意译房宿、大分别时。因精通天文历数, 能知星宿, 为众僧中第一。是故号称“知星宿第一”。

  薄拘罗:意译作善容。幼时, 继母五度杀害不果。出家之后, 毕生无病苦, 世寿一六○, 故号称“长寿第一”。

  阿楼:又作阿那律。得天眼, 能见十方世界,故称“天眼第一”。师曾于听法中酣睡, 佛陀叱责之。阿那律遂立誓不眠, 因而失明。其肉眼虽败坏, 然以精进修行, 遂获天眼。

  文殊师利法王子:即文殊师利, 他是菩萨中的“智慧第一”, 法为法王, 法王有三子, 菩萨为真子, 二乘为庶子, 凡夫为外子。文殊居菩萨之首, 故曰“法王子”。

  阿逸多菩萨:即弥勒菩萨, 从佛受记 (预言) 将继承释迦佛位为未来佛。

  乾陀诃提菩萨:意译香象菩萨, 又作不可息菩萨。乃贤劫十六尊之一。列位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之外院方坛, 南方四尊中之第一位菩萨。其形像, 身呈白肉色,坐莲花上, 右拳在心前, 手上持莲, 莲上有香器, 左拳置于腰上。密号大力金刚, 或护戒金刚。

  常精进菩萨:此菩萨自利利他, 不知疲倦。在《大宝积经》中云:“菩萨观众生沉于苦海, 随逐影护,其间一念不舍, 不惜身命, 勇猛精进, 是名常精进菩萨。”

  无量诸天大众:“天”是佛教五趣、天道、十界之一, 指诸趣中最胜、最乐、最善、最妙、最高的地方,包括欲界六天、色界十七天、无色界四天, 在这里生存的有十方天人、八部修罗等。

  「2」那时,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释尊与出家的大比丘僧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这些大比丘僧都是众所周知的大阿罗汉。出家年久而德高望重的有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楼等佛的十六位大弟子。另外, 还有诸位大菩萨, 他们是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等。其时, 这些大菩萨以及释提桓因等好多诸天大众, 全都聚在了一起。

  二、

  {一}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1}那时, 佛告诉长老舍利弗说:从我们这个世界一直向西去, 经过十万亿个佛的世界, 那里, 另外有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有佛, 名叫阿弥陀佛, 他现在正在那里演说佛法。舍利弗! 你可知道, 那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呢? 这是因为那个世界里的众生, 没有种种苦恼, 只享受种种快乐, 所以叫做极乐世界。

  {二}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① ,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栏楯:栏, 横的栏杆。楯, 竖的栏杆。

  {2}佛又对舍利弗说:在那极乐世界里, 一排一排有七重栏杆, 一层一层有七重罗网, 一行一行有七重树林,这些栏杆、罗网、树林, 都是由四种宝物做成的, 四种宝物又从四面八方, 把重重栏杆、罗网、树林围绕起来,行行相对, 重重相间, 枝枝相映, 绚丽多彩。所以那个世界, 名叫极乐世界。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9%举报/反馈

上一篇:【山东新闻联播】德州:搭建公共平台 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能级
下一篇:抢占世界级金融城 - 黄埔湾商圈千亿红利,又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来了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