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我市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和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千方百计强产业、抓创新、促开放、扩消费、增投资。一季度,全市经济加快恢复,生产需求不断改善,市场预期持续好转,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34.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西安一季度“开门红”的如期实现,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实现了新征程良好开局。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西安——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6%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西安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正在加速形成,是西北地区GDP唯一过万亿的城市。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西部经济强市。西安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鲜明主题,加快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去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11486.5亿元、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两项增速均居15个副省级城市和9个国家中心城市第一位。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态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34.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4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28.0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873.67亿元,增长6.6%。
从工业看,大型企业快速增长、支撑明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从投资看,总体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从消费看,消费市场加快回暖,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0.02亿元,同比增长10.1%,较上年同期提高19.9个百分点。
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西安——
六大支柱产业势头强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西安来看,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壮大成势,六大支柱产业势头强劲,去年,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7652.81亿元,增长27.9%,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创新动能强劲的现代化西安——
“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居全国第二
西安获批建设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双中心”。重组、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级孵化载体达到104个,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一期正式投运,“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居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18%,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881亿元,居全国第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3万家。新增上市企业12家,总数达到100家。全球“科技集群”排名跃升至第22位,全球科研城市百强榜排名上升至第29位。
开放活力澎湃的现代化西安——
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个最成功的城市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重要法宝和关键一招。
进入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将西安推到了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近年来,西安开放发展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个最成功的城市,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线路拓展至17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黄金通道。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103列,较去年同期增长39.6%,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去年以来,西安有3项举措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31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承诺制”“交房即交证”“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等改革全面推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安——
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党的二十大,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这是积极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更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要求。
做好西安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全国生态保护大局。近年来西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去年以来,西安全面完成秦岭西安段“48峪”综合治理任务,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6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纳入国家考核的4个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5座污水处理厂、5个污泥处置项目投入运行,污泥处置实现“日产日清”,获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持续巩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文化自信自强的现代化西安——
叫响了一批知名文旅IP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西安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孕育之地,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和厚重记忆,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强大竞争力。
今年以来,西安努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亮点突出、多元业态融合发展,“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平均每天吸引上万名游客,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石头哥”、“李白”等一系列沉浸式演出,叫响了一批知名文旅IP,极大地提升了游客关注度和到达率。1—3月,接待国内旅游者4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倍;旅游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2.5倍,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美好生活共享的现代化西安——
民生温度不断提升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西安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民生温度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去年以来,西安着力落实稳岗扩就业系列政策,创新开展“家门口就业”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成效明显。5500余套公租房建成分配,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1.23万套(间),列入全国9个激励支持城市名单。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6所,新增学位10.5万个。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实实在在为群众办成了一批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好事实事。
实现高水平安全的现代化西安——
平安西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发展和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任何一方面有短板都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当前,我市发展和安全得到进一步统筹,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平安西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来源丨西安日报
编辑丨大海
审核丨双鱼 丹阳
举报/反馈
上一篇:冷水滩中药材产业飘香富民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血络通胶囊”年销售额超2亿
下一篇:四川在职自考本科怎么报名?是否可以申请学位证?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