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这样的巨变之下,未来教育将面临这4大改变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1-18
手机版

2019国际校长联盟大会现场,面对全球1500多名校长和教育专家,马云分享了对未来教育的看法。马云说,教育是人类信心最重要的保障,每年1500万新生儿童是中国最宝贵的资源,不重视教育,就是不重视未来。同时,世界正在从工业时代进入到数据时代,在这样的巨变之下,教育必须发生改变。

马云认为,学校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动物园,而不是养鸡场,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否则他们未来无法和机器去竞争。

不注重教育,就是不注重未来。中国每年有1500万新生儿,全世界每年不到1亿的新生儿,这是最独特的资源,也是最大的富矿。投资这近1亿脑矿,就是投资世界的未来。

中国过去40年,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教育,开发了13亿人的脑矿。我认为改革开放在中国最大的推动力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相信如果把教育作为未来重中之重的投资方向,把教育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稳定器,把教育当做人类对于未来自信和信心的推动器,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未来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老师。全世界都应该鼓励最优秀的学生进师范学校、去做老师,让老师真正成为崇高的职业,成为待遇最好的职业。当然有知识不一定能当好老师。老师会学,还要会教。老师未必知识最多,但老师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老师不是明星,但老师能培养出明星。

影响学生的是老师,影响老师的是校长。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学校的方向,决定老师和学生的发展。校长最重要的职责,是帮助老师看到希望和前途。

马云提出:在这样的巨变之下,教育必须发生改变:

第一、 教育的使命会变。

从“教人”到“育人”。工业时代是知识改变命运,数据时代是智慧完善命运。教和育是两回事。教是教知识,育是育文化。学和习是两个概念,学的是知识,习的是体验、挫折。过去教人怎么变聪明,未来要让人怎么变智慧;智能时代千万不要把精力花在技术上、花在设备上,而是把技术、设备花在人的进步、人的感受上。智能时代不应该、也不能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工业时代的教育,讲究的是标准化、规模化,不一样的孩子用的都是统一的方法;未来的教育必须讲究个性化、特色化。上课不一样,方法不一样,评价体系也不一样。教育肯定不能失去考试,但是考试到底考什么,是值得研究。

希望在我们中国和全世界,所有学校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中国教育讲究因人施教,这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学校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动物园,而不是养鸡场,所有动物都一样。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否则他们未来无法和机器去竞争。过去把人变成机器;未来把机器变成人;最终是人更像人,机器更像机器。

第二、教育的方式会变 。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老师批改作业,互联网可以帮助回答问题,未来如果在人脑中植入芯片,知识根本不用教,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洞察和引导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当然即使你脑袋里有十块芯片,你还是要学习,因为脑袋不动,你会老得很快,你根本没用。

有人讲现在有很多翻译软件了,所以我们不需要学外语了,我个人觉得学习外语的乐趣,对另外一种文化的尊重、对另外一种世界的探索是永远不是翻译机器可以取代的。

过去,老师是靠灌输知识获得价值;未来,老师要靠引导价值赢得尊重。未来的孩子,不但要会做法、会算法,更需要有想法。

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以创造为中心。创新、创造、创意是人与机器的区别所在。人类有梦想,机器永远不会有梦想,未来孩子在学校不只是学知识,还从艺术中体验到创意和想象力,从运动当中学会包容、学会团队、学会责任、学会面对失败、面对挫折,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因为未来的社会将冲突不断。

今天的学校很难,要顾虑的东西太多。教育不是确保孩子没有危险、不出问题;而是为了教育孩子们未来怎么去面对危险、怎么去面对问题。在以色列的时候,教育部长告诉我,以色列的小学生要到山里野外生存三天,非常艰苦,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才能担当重任。

前不久中国有一次社会讨论,关于惩戒孩子。好象孩子一点都碰不得。我觉得家长把孩子给到学校,就要充分信任老师。学生违反纪律、规则,而老师不敢惩戒,这就像开车不踩刹车一样危险。

同时,我个人还认为,教育资源要向基础、基层倾斜。今天有很多国家把教育资源大量投入了大学、研究生院。而我认为,教育资源要向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倾斜,等到大学再关注,已经晚了。

我们需要北大、需要清华、需要哈佛、需要牛津,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每一个人普惠的机会。现在评比世界五百强的大学很多,但是如何激发出让我们的资源真正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那些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初中,我相信这样才是让一个民族强盛,才是让一个世界强盛。

教育资源还要向基层、向乡村倾斜。尖子生很多,北京、上海的教育很好,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很高。就像奥运会金牌很多,并不代表这个国家的体育和老百姓的运动素质非常高。

乡村教育好,中国教育才好。中国许多农村学校学生少,老师不愿去,学生教不好。寄宿制教育整合学校、教师资源,是中国乡村教育应该走的路线。我尝试了两三年,反对声很多。八九十年代没有成功,难道现在就不能尝试了吗?

我觉得不同年龄要有不同的教育重点,从幼儿园开始,就要给孩子种下文化的种子,学习琴棋书画,唱歌是能够通向灵魂,舞蹈能够懂得节奏,画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小学要培养的是价值观,做人的道理;初中强制要有一些记忆,初中孩子最活跃,要培养纪律性;高中一定要找到未来的兴趣。

我现在最担心很多高中生,我跟他们交流,他们只有一个想象力,就是“我要考大学”。艺术是关乎生命审美的教育,但是在中国,艺术更多是谋求生存的教育。孩子们学习艺术,主要还是为了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反而是在老年大学,艺术教育回归了本质。

第三、特别希望未来的教育,要让我们的孩子有全球观,要对世界有足够的认识,对其它的民族、其它的文化、其它的国家、其它国家的宗教信仰,要有足够的尊重和认识。

教育必须学会尊重,要让我们的孩子不要有中西对立,要有未来观,有全球的视野。学习、尊重、包容才能让一个民族强盛,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

我相信未来教育的变革对人类挑战极大,但是机遇同样很大,我们的教育做好,世界会变得更加和平、更加可持续、更加绿色。今天中国的教育更需要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校各有各自的风格,父母、孩子就有选择的空间。

有的人喜欢吃蔬菜、有的人喜欢吃玉米、有的人喜欢吃黄瓜、有的人喜欢吃肉,我们必须让孩子有选择、让家长有选择,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不一样的孩子需要不一样的学校,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木材,无论是松木、杉木、楠木都一起做成了三夹板,素质教育不是低质教育,素质教育不等于可以放松教育的标准,素质教育更不等于教育不需要严格。

最后,我想我们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智商、情商,更要培养爱商。

机器只有芯片,只有人类才有伟大的心、有爱。机器有精度,而人有温度。AI时代就是需要爱的时代。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机器所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机器可以取代保姆,但不能取代母爱;机器可以取代护士,但不能取代关爱。

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没有爱商,技术越强大越可怕。这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教育的担当。今天面临的问题,只要教育在,只要校长们在,老师们,我们就一定能应对好。所以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教育更是一个巨大的责任的时代,我们一起努力。也许对我们的改变不大,但是对孩子们的改变会非常大,对孩子们的改变就是对未来的改变,谢谢大家!

你赞同马老师的观点吗?

关注西西,一起探讨关于教育那点事儿~

文源网络,侵权立删。

上一篇:一张试卷50多个段子,期末考试成绩终于有救了
下一篇:计算机二级证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