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未来教育是什么样子?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1-18
手机版

张英

研究了一辈子中国教育的朱永新,在他 61岁的时候,在中信出版社出版关于未来教育趋势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我这本书表面上写的是未来教育趋势,其实是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方案。这些年,我发起民间教育改革实践,一直努力做关于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的探寻。”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是朱永新几十年来从事教育研究的成果,不仅涉及基础教育,也涉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仅涉及学校教育,也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教师队伍到评价体系,朱永新全部进行了预测和重构,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6月24日晚上,我在北京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教育学家朱永新。

本文为专访第一部分。

“在不远的未来,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会消失,变成学习中心,没有统一教材,没有了固定年级和班级制,也没有上学、放学时间限制,学生没有寒暑假;上学没有固定的教室,学校变成了,课程是社会供给,老师来自全社会;只要修够课程品类要求、学分修够,就可以毕业获得国家颁发的文凭;

学校不再垄断课程学习和考试,变成了教育服务机构和数据中心;课程是政府教育部门招标、全社会竞争中标的;学英语到新东方,学数学到学而思上课;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职业规划师或者人生导师。”

以上这些教育变革,是朱永新新书《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描述的场景。这本关于未来教育趋势的新书,是朱永新几十年来从事教育研究的成果,也是他这些年考察了全球教育变革趋势后,对未来教育的预言和畅想。

作家梁晓声读完这本书后,给出了高度评价:"《未来学校》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将来会怎样的预见之书、畅想之书。书中就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更有效而阐述的种种方法,必将会对当下从小学到大学的教与学两个向度,产生旨在改变思维模式的深远影响!"

经过认真评选,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从39本原创好书里脱颖而出,经刘苏里、杨早等13位评委的阅读评审,正式投票,成为了 “华文好书”榜6月十大好书。

研究了一辈子教育,对目前的义务教育和基层教育,朱永新忧心忡忡:“目前的义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学生学习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极少数学生成功,大部分学生都是失败者,没有成就感。不应该对所有人都提出了上清华、北大的要求。把学习标准降下来,让人们学那些对他真正有用的课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该更注重生存需要,注重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

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他自己,把每个人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出来。而我们的教育不是以人为中心,是以分数、以考试为中心,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应试能力为中心。

最早西方义务教育制度的出现,就是伴随着大工业的要求,所以强调的是效率、强调的是规模,要用最少的投入去实现教育规模的最大化,并不重视个性发展。中国学校都是大规模,各级政府不能只追求办大规模学校,把人作为机器在制造,不是把人作为个性在培养。”

商务印书馆将出版朱永新的一套文集,也是16卷,内容完全和人大版16卷“朱永新教育作品”文集不同。采访前,朱永新送了我他再版的新书《我的阅读观》。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这本书我现在也没有了,不到一个星期,第一版书一万本都卖掉了,那天开新闻发布会,出版社找不到样书了。现在正在再版印刷。”

提到这本书缘起的时候,朱永新说, “100年前,杜威就写过一本书《未来学校》。但是100年后的今天,学校依然是杜威时代的那个样子。我们按时、按点上课,学同样的课程,学习方式还是班级授课制。如果这些都没有改变,就不可能到达我们理想的教育境界。因此,我在思考,未来学校形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未来学生要学什么,未来教师从哪里来。

通过全面梳理当下的教育体系,我觉得,这些元素都要改革。未来的教育体系和学习体系需要改革,就像重构我们的商业体系和金融体系一样,学校教育体系必须要进行结构性改革。

比如,以后学生不是只在一所学校学习,而是在不同的学习中心学习。学校变了、班级变了,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互助式学习、伙伴式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课程和内容变了,未来的教师也变了,是“能者为师”的时代。

所以,未来是课程为王,而不是文凭为王。教育机构不再由学校垄断,而变成了开放的全社会参与的教育,学习不再是应付考试,变成一辈子的事情,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教育。这是我对未来教育的一个设想。”

上一篇:【知天下】中央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定下未来教育十大战略任务
下一篇:未来教育4大转变,再不知道,孩子可能就输在起跑线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