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性学习方式是否会对个体的工作记忆产生影响?
随着21世纪以来,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智能化的时代。
在这个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时代中,如何创造和开发知识则成为了人类关注的重点。这样的时代背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益处,例如:
人手一部手机使网络交流成为了生活的常态,人们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大学学习也从以往的传统课堂转变为多元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学习方式日趋丰富和多样化。
知识经济时代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与限制,大学生们倾向于在课余时间或者零散的时间访问互联网。
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智能化工具进行碎片化学习,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然而,研究结果表明,碎片化学习在广度、深度、强度等方面都与正规课堂学习存在一定的距离。
因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这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很难对零散的知识形成整体的理解,并且学习过程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碎片化知识难以达到体系化、系统化。
因此,如何整合碎片化知识,构建系统、整体、具有连贯性的知识体系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在一项关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发展现状调查显示,深度学习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
然而,学生在运用诸如联系、反省、融合等深度学习策略上则不够熟练。
这使得大学生们的深度学习方式不稳定,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采纳学习范围最小化、死记硬背等浅层学习策略的不良现象。
这些浅层的学习策略会对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鼓励大学生有效掌握关联、反思、精加工等深度学习策略,进而实现学习方式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这是我们要思考的另一重点。
工业革命时期的学校教育,大多以循序渐进、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方式为主,这符合当时知识匮乏、获取途径单一的时代背景。
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是丰富的知识和多种多样的获取形式,工业革命时期的渐进性的学习方式逐渐显现出了其固有的弊端。
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业负担在不断的加大、加重,这在大学生身上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一个针对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具有普遍性,认为自己没有学业方面压力的大学生仅占5%,其余的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学业压力。
其中认为学业压力大于高中时期的大学生占到27%,与高中无异的占到27%,程度不及高中的占到41%。
田澜对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进行综述,指出学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而超过一定范围的学业压力会导致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尽管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提倡“减负”,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业负担并没有任何的减少,反而在不断的增加。
在教育的过程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教育者们缺乏对已经发生改变的学习现象的新认识。
因此,亟待提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其指导下,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可以愉快、健康地学习。
尽管“整合”这一概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但目前有关“整合”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课程整合、整合性教学、整体主义教学。
研究者往往是从教师层面出发,倡导课程整合,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整合教育资源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但是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没有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而一味被动的接受知识。
只会导致学生越学越累、教师越教越苦。
在这个背景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进行学习。
因而,如何创造性地转变“整合”的主体,实现学生的“整合性学习”是我们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
另外,如何创造性地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基于此,我国学者连榕教授提出了整合性学习观:
整合性学习是指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积极主动地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统和整理,从而促进学习者高效、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
研究在连榕教授整合性学习观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将学习方式与工作记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究整合性学习方式为什么会表现出优势性?
这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在理解整合性学习实质内涵的基础上,将工作记忆中典型的变化觉察范式与“整体-部分-整体”的整体整合部分的学习过程。
“部分-整体”的渐进性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提出整合性学习视角下的新型工作记忆研究范式。
研究通过以上两个研究四个子实验,初步探索了不同学习方式(整合性学习和非整合性学习)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综合如下:
第一,在无意义材料条件下,整合性学习不能扩大工作记忆容量,说明整合性学习的优势性存在边界效应。
研究一以假字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不同呈现时间和难度条件下,学习方式(整合性学习和非整合性学习)对假字工作记忆的影响。
实验1a结果表明:整合性学习组和非整合性学习组大学生在记忆正确率、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和工作记忆容量这三个指标上均没有表现出差异性。
研究者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记忆阶段的加工时间过短,导致个体对于无意义材料之间的联系建构没有成功;二是实验材料复杂性导致被试在加工编码和存储的过程出现困难。
基于此,实验1b研究者通过延长呈现时间,来试图探索在长呈现时间的条件下,整合性学习是否能显著提升工作记忆表现。
然而,实验1b得出了与实验1a一致的结果。
综合以上两个实验结果,研究者认为在工作记忆的研究中,整合性学习的优势性存在边界效应,在无意义材料条件下或许并不能突出其优势。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此实验采用的是无意义、个体不熟悉的人工编造的假字作为实验材料,即使是采用整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但是个体长时记忆系统中没有已有的信息可以与新输入的信息建立联系,造成整体建构的失败、无法将实验材料生成意义。
而建构意义、生成整体的知识体系是整合性学习方式体现优势性的一大关键因素。
因此,在无意义材料的条件下,整合性学习组和非整合性学习组的工作记忆表现并未出现差异性。
第二,在有意义材料条件下,整合性学习可以提升工作记忆容量,说明意义性材料条件下整合性学习的优势性具有稳定性。
根据研究一的结果,我们尝试在研究二中将实验材料改为有意义的真字,探讨在有意义材料的条件下,学习方式是否能够影响工作记忆?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探测方式下,整合性学习组的优势性存在区别。
在整体探测条件下,整合性学习组的工作记忆容量显著大于非整合性学习组,而这种优势性在单一探测条件下却消失了。
根据认知资源有限理论,个体完成某一心理活动时的认识资源是有限性的,当刺激的复杂性越高,任务的难度越难,为了完成这一活动,个体需要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
在整体探测条件下,整合性学习组个体从整体层面认知和监控“知识网络”,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用于将材料归纳、整理、形成意义联结,促进整体知识体系的建立。
而非整合性学习更强调积极渐进地从部分到整体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过程,个体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用于各个项目的记忆。
并未从整体层面对材料进行整理和意义建构,得到的还是零散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后续的整体探测任务中,整合性学习组能够快速地激活编码阶段建构的整体结构。
这种整体结构其实就是扩大组块的一种形式,通过扩大组块来提升工作记忆容量。
而在单一探测条件下,由于探测形式的差异,整合性学习组激活先前建构的整体知识体系,由于前摄抑制的干扰,在后续对于单一项目的提取效果表现更差。
因此,在单一探测条件下,整合性学习的优势性消失了。
对实验2a和2b的综合分析表明,整合性学习组的工作记忆广度确实显著高于非整合性学习组,即在有意义材料条件下,整合性学习的优势性具有稳定性。
根据加工水平假说,整合性学习注重在学习开始时就让学习者充分感知整体的知识框架,在学习中不断地寻找“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关系。将其联结为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
而非整合性学习注重循序渐进地按照知识的结构,分知识点一部分一部分地呈现给学生,最后再从总体上归纳概括所学内容的知识框架。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