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于是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常常以上述三项理由解除员工,结果发生大量劳动仲裁败诉案例。
对很多用人单位来说,如何理解和正确适用上述规定是核心问题。
第一、解除“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员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 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除第(二)项情形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其他人员的劳动合同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并且也不得依据下列情形解除劳动关系:(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第二,解除“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
该条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末位淘汰”、“竞聘上岗”等方式出现,最终以员工“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鲁民再209号民事判决书
检察院抗诉称,根据《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本案中,公路公司以民主评议“末位淘汰”的方式确定辛某不胜任工作岗位,与上述规定不符。且公路公司对辛某进行培训后当即解除劳动合同,并无证据证明辛某“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故公路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辛某支付赔偿金。
再审高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公路公司作出的《解除合同通知书》,该公司以经过三个月(2017年3月1日-2017年5月31日)的培训,至今仍然没有适合辛某的工作岗位为由解除合同。根据庭审调查情况,公路公司在培训结束后,未经调整岗位即解除与辛某的劳动合同,也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公路公司解除与辛某的劳动合同关系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属于违法解除。
该案例中的情形在实践中比较普遍,表现方式大多以“绩效考核”和签署“目标责任书”作为前置手段,最终与调岗降薪紧密相连。
用人单位做此决定需证明:(1)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且(2)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且(3)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才可以解除该员工,并且要实行N+1或履行提前一个月通知后,对其进行经济补偿。并且在履行“调岗”过程中,如果出现无故降薪的,很容易被认定违法,使得原本N+1的经济补偿离职方案,最终付出违法解除支付双倍赔偿金代价。
另一种情况是解除实习期员工,采取“不胜任工作”的,单位举证其不胜任工作显得尤为困难。因为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相关内容理解,大部分实习期员工尚未分配正式岗位,并且实习期本身处于培训期内,因此以此解除实习期员工往往触犯违法。
劳动合同法对实习期员工的特别规定体现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实习期员工同样适用劳动合同普通条款,“不胜任工作”也同样适用于实习期员工,但第三十九条第(一)项属于特别条款,有特别条款时应优先适用特殊条款。
【给员工调岗?降薪?没那么简单!】
第三,以“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解除劳动合同。
1.“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认定
工作地点发生变化,但并不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不符合该项规定。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22)京民申3226号民事裁定中认为,公司主张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仅系办公地点由来广营变更为酒仙桥,并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情形,亦不足以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员工王某亦不予认可;且公司主张其与王某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但其并未提交就此问题与王某协商沟通的相关证据。故公司解除与王某之间的劳动合同,缺乏合理性和合法性,应属违法解除。
如果工作地点发生跨城市改变,且该变化属于公司整体业务调整而非随意改变,导致劳动者无法前往新的劳动地点的,则符合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2.是否经过协商程序
与前述案例截然相反,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9)京民申3323号民事裁定中,法院认为,公司因客观原因将工作地点搬迁至北京市平谷区马坊,致使劳动合同履行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刘某不同意变更工作地点,双方无法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亦无法就劳动合同的变更情况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公司与刘某解除劳动关系符合上述第三种情形,不属于违法解除。刘某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的主张缺乏依据。
两则不同裁决结果核心在于是否与员工进行协商。“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意指: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②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且③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结语:
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解除劳动者应谨慎对待,当符合客观情形时,单位应提前30通知劳动者或采用N+1补偿方式,否则稍不留意便会认定为违法解除,将承担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经济赔偿金的法律后果。
举报/反馈
上一篇:圆桌论坛:厚积薄发——开启量化新篇章
下一篇:余秋雨演讲:写作的奥秘 | 全文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