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回到了家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发起东林大会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6-01
手机版

  顾宪成回到了家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发起东林大会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党”之“党”,是朋党而不是近代政党。

  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

  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败坏,封建压榨,导致人民不断起而反抗。

  面对政治经济困难,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首辅张居正开始进行改革,在澄清吏治、改进税制、增辟财源、兴修水利和整顿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明神宗十岁即位,由张居正辅政;他年长以后,对于张居正专断朝政和限制他追求声色奢侈,感到不堪忍受。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张居正病故后,明神宗亲政,张居正的许多新政很快被废除了。

  明神宗统治时期,以皇帝、宦官、王公、勋戚、权臣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势力,操纵朝政,政治黑暗,军事衰败,财政拮据,而苛征暴敛益形繁重,人民反抗事件也层出不穷。由于明朝国力渐衰,崛起于关外的满洲人也逐渐不服明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以至成为对明朝的威胁。

  面临这种国事日非的形势,一些知识分子发出了关心国事、改革弊政的呼声。

  顾宪成是无锡人,时人称为泾阳先生或东林先生。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他考中进士后,历任京官。当时,中央朝廷的主要官署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和作为监察机构的都察院。六部的正副长官为尚书、侍郎,部下各司由郎中主持,属官有员外郎、主事等。都察院的正副长官为都御史、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顾宪成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

  顾宪成直言敢谏,他和一些正直的官员经常对朝廷的错误决策有所非议。顾宪成因争立皇太子事引起明神宗反感。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朝廷会同推荐选任内阁大学士(习称阁臣),顾宪成提名的人,都是明神宗所厌恶的,从而,更触怒了明神宗,竟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

  顾宪成回到了家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恰好,在无锡有一所宋朝学者杨时曾经讲过学的东林书院,他就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顾宪成在士大夫中声望很高,得到许多地方人士以至常州知府、无锡知县的资助和支持,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修复这所书院。同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

  东林学派的兴起,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对于扭转士风,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在讲学中,经常触及社会现实问题,议论如何改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高攀龙曾经指出:“此时民不聊生,大乱即将来临。”顾宪成也感到,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已如同“抱柴于烈火之上”;他因而认为,在朝廷做官的不考虑朝政,在地方做官的不留心民生,隐退乡里的不关心世道,都是不足取的。他们把读书、讲学同关心国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评朝政而被贬谪的官吏。他们不顾道路远近,纷来沓至,人数之多,竟使东林书院的学舍都容不下。一部分在朝任职的正直官员,也同东林讲学者遥相应合。东林书院实际上成了一个舆论中心,这里的人们逐渐由一个学术团体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从而,被他们的反对者称为“东林党”。那时所谓的“党”,不同于近代的政党,既没有固定的章程,也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而是指政治见解大致相同、在政治活动中经常结合在一起的一批人。

  东林党人在明朝末年的政治活动,经历了神宗万历、熹宗天启和思宗崇祯三朝,长达半个世纪。由于没有固定的章程和严密的组织,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主张,往往是通过个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概括起来,大致是:强烈要求改变宦官专权乱政的局面,主张“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主张既重视农业,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加强在辽东的军事力量,积极防御满洲贵族的进攻。

  当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议政,逐渐聚合成一个政治集团“东林党”的时候,另一批官僚,也逐渐形成按籍贯划分的几个“党”,它们是:山东人的齐党,湖北人的楚党,安徽宣城人的宣党,江苏昆山人的昆党,而以浙江人的浙党声势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先后出任过内阁首辅。他们在当权期间依附皇室勋戚,交结宦官,不断排斥官员;齐、楚、浙、宣、昆等党的重要人物都官居要职。他们为牢固地保持自己的权位,以攻击东林党为首务,东林党人则一再抓住对方的弊端加以参劾,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明末党争。

  (本篇完)

  原作者:萧家老大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c45664e0102z5mb.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没有悬念!绿军3-1夺赛点!第一组半决赛一呼百应,一决胜负的时刻已经到来
下一篇:老人推倒摩托车事件:继承人未履行判决,车主申请强制执行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