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智慧农机让农民挺起腰杆忙夏收
麦田里,只闻机器轰鸣不见几人忙碌——
炎炎5月,沃野金黄,麦浪翻滚。23日,在通州区刘桥镇蒋一村,一场“无人化农场”粮食生产全程智能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拉开了全区夏收夏种大幕。多台智能农机向大家展示了智能收割、智能施肥播种、智能插秧侧深施肥、智能植保等无人化生产模式。
新熟的麦田里,只闻机器轰鸣,却不见几人忙碌。一台智能收割机穿行田间,空无一人的驾驶室里方向盘自动调整方向,路边操作手手机里不断刷新着实时传输的收获数据。紧随其后,崭新的智能拖拉机拖挂的打捆机驶过已收完的麦田,来回数圈,稳稳停在田边,一阵机器轰鸣声后,打捆机张开“大嘴”,“吐出”已牢牢捆好的秸秆。
不远处,插秧机有条不紊地穿行,摆秧盘、起步、前进,所过之处,秧苗行距株距整齐划一,为大地披上了绿毯;伴随着轰鸣声,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既定的方向飞行,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大片麦田的喷药工作……
智能农机搭载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利用卫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信息,实现无人驾驶、自动行进、转弯、掉头和自动避障的精准作业。
2019年开始,蒋一村村支书带头变身“新农人”玩起了新业态,大胆探索“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的党建模式,通过土地确权后的自愿、合理流转,以无人化生产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富、农村美。目前,蒋一村集体种植面积约1500亩,陆续引进了智能插秧机、智能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智能农机约36台,降低了农机手的劳动强度,节约了种植成本。
近年来,通州加速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大力推广智能插秧机配套侧深施肥装置和技术。与传统撒施相比,该技术节肥增效,可实现化肥减量5%以上,目前全区侧深施肥装置现保有量250台。石港镇俊林家庭农场负责人殷俊欣喜地表示,去年他引入智能插秧机配套侧深施肥装置和技术,每亩地人力、肥料、农药成本只需15元左右,比原先节省了约一半的成本,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粮食种植从人工种植到实现无人化种植,是个必然趋势,对我们农民或农二代来说,是件很幸福的事情,种地没那么辛苦了。”西亭镇屏东城保田家庭农场负责人许新梁说,后期他会考虑扩大农场无人化规模,“科技农民智能化种地,省时、省力、高效益。”
近年来,通过建立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通州大力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紧抓科技创新“第一引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广新装备、普及新技术、培育新农人,为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加快推进“无人农场”建设。目前,全区建成“无人化农场”共7个,今年夏收夏种期间,约有700台(套)智能装备投入到麦收、插秧等农业生产作业中。
记者 徐爱银
[编辑:
高锋
]
上一篇:2023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案例分享:区域基础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
下一篇:民政部发文: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内就业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