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并济 心系教师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6-15
手机版

  许多人都说朱正威老师很威严,“朱老师认真时,旁人都不敢多说一句话”,但在我看来,朱老师也有宽厚、随和的一面。

  朱老师住在北京潘家园地区一个仅有两幢高楼的小区里。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地处深巷,道路狭窄,虽然小区内干净整洁,但与北京大多数老小区一样停车很难。小区唯一的出入口朝东,正对一个铁门,铁门总是锁着,显得有些神秘。有一次,我们开车去探望朱老师,准备停在神秘的铁门里面。

  只听铁门旁传来一声嚷嚷:“谁让你们进来的?”铁门内侧一位大姐叫停了我们。

  我带着歉意说:“就停一会儿,看17楼的朱老师。”

  没想到大姐的语气瞬间转变了:“哦,你们看朱老师呀,放这儿吧。”

  没想到,在逼仄的小巷里,打着看望朱老师的旗号也能停车。后来我从大姐口中了解到朱老师在生活中对她的诸多帮助。

  说到探望朱老师,除了工作上的沟通交流,每年春节前夕,人教社生物室还会集体出动,逐一探望曾在生物室工作的前辈名师。早上从单位出发,一般先去离单位较近的两位老先生家,因此赶到朱老师家时往往临近午饭时间,朱老师有时会提前准备午餐,简单的会餐成为春节前与朱老师欢聚的美好时光。

  每次去朱老师家,朱老师与夫人总是提前煮好咖啡,备好点心、水果。朱老师坐在沙发上,询问每个人的近况,时常发出爽朗的笑声,偶尔也皱起眉头。就这样,在探望老同志的一天里,中午在朱老师家休整仿佛成了一个惯例。在朱老师家,我们补充能量、放松心情,看看书架上的藏书,欣赏摆放的照片。如今回忆起来,书架、沙发、照片、书本,朱老师的笑容、略带吴侬软语的口音,以及生病之后日渐消瘦的面容,依然历历在目。

  说朱老师威严,可能是因为朱老师在开会时敢于向上级提意见,在评课时又会直言不讳指出授课教师的不足。

  还记得新课改10周年之际,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学术年会。大会第一天,一位教师上了一堂总体十分精彩但略带瑕疵的现场课。按照大会安排,朱老师在第二天作报告,并不需要点评这堂课。然而,朱老师在做报告时,结合报告内容指出了那位授课教师的一个科学性错误。至今,我仍记得朱老师指出那个错误时,会场几百位教师赞同的掌声。

  直截了当指出错误,真是毫不留情,但如果朱老师不指出错误,授课教师何时能意识到?这个错误是否会传递给更多学生呢?在教材编写会上,我们始终坚持民主讨论的工作方式。作为主编,朱老师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想,正是这样不留情面的“挑错”,才能真正促进教材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水平的提升。

  除了严格要求,朱老师也经常鼓励年轻后辈。2012年,在参加初中生物学教材编写过程中,我请朱老师指导自己刚写成的有关插图设置的研究论文。朱老师认真提了修改建议,还鼓励我说:“看得出,写得有一定水平。”这是我进入中学生物学教育领域撰写的第一篇论文,经朱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指导后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上,正是朱老师的鼓励给了我继续做好教材编研的信心。

  朱老师愿意说真话,愿意指导年轻人,是因为他真正关心教师的成长。早在1981年,朱老师看到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就鼓励教师向“渊”和“博”的方向努力,并提出建议。朱老师曾说:“人的一生一定要与时俱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是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四海五洲桃李艳,身居陋室乐忘忧。”朱老师退休后,不愿下楼聊天和下棋,而是居家学习。因此,在80岁高龄时他依然能够在教材中反映科技的进展,回应时代的需求。

  朱老师曾说,他准备将国家历年发给他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部捐出作为奖励基金,奖励使用他主编的教材教书育人、贡献卓著的教师。为此,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积极筹划,“朱正威中学生物奖教金”设立在即,朱老师将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激励广大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继续为我国中学生物学的发展默默作出贡献。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副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07日第8版

  作者:王 颖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国内求职学历卷上天,而在美国这些州不用上大学也能当公务员!
下一篇:“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