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6-30
手机版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之前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公布了上述数据。

  为什么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

  

  1.“功利性”的教育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娃“出人头地”,将来找个好工作,成为“高端人才”。

  而在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模式中,家长往往会不断给孩子报名辅导班,增加学习压力,生怕自家娃一不小心落后于人,即便孩子情绪越来越消极,也在所不惜。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生性是活泼好动,是“贪玩”的,学习压力过高,对他们心理健康是种极大的伤害。

  举个例子:孩子刚上六年级,“双减政策”还没出台的时候,家长一共给娃报了3个辅导班,孩子下课后马不停蹄就要去接受辅导,回到家里写作业到半夜更是常态。

  很难想象明明只是一名六年级的孩子,却要承担如此之大的课业压力,长久处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一直处在压抑状态。

  2.生理结构与环境的冲突

  在人的大脑中,负责情感感知的杏仁核,大约15岁时就会发育成熟,而负责情绪控制的前额皮质,一直到25岁时才会渐趋完善。

  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在情绪感知方面非常敏感,但在情绪控制上却十分“无能”,这是由于其生理结构发育不成熟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尤其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往往会开始在意自己的“成人角色”,有很强的自尊心,而过去孩子们排解这种情绪的方式有很多,如今的孩子们却被“禁锢”在城市环境里,情绪往往被压抑。

  于是在生理结构与外部环境的矛盾下,孩子们出现抑郁的概率自然会更高。

  3.现在的孩子太“幸福”

  虽然经济进步,物质资源富足是好事,但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育来说,其实少了很多锻炼的机会。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过去生活条件差,孩子们从小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久而久之,习以为常,“抗打击”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即便是真的遇到一些困难,也会想办法解决,而非被压力击垮。

  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们,名副其实成长在“蜜罐”里,但也恰恰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从小经历的挫折太少,换句话说就是“没吃过苦”。

  于是等长大后,面临着父母的高压教育、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中的失利时,很难接受陡然增加的心理压力,自然会更容易导致抑郁。

  防止孩子抑郁,我们该怎么办?

  

  01

  吃好、睡好、运动好

  预防抑郁症首先是要保持大脑的基础健康。饮食方面要营养均衡,注意让孩子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睡眠方面,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日平均睡眠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运动方面,建议中小学生每周至少有三次户外运动,每次维持40~60分钟。

  02

  关注孩子的学业压力

  有些孩子会受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困扰,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有些孩子由于对成绩要求较高,会背负较大的学业压力。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状态,必要时及时就医,同时启发孩子,让其更多地感受学习的快乐。

  03

  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压力

  家长日常要关注倾听并接纳孩子们在社交方面的困扰,正面引导孩子学习社交技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此外,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氛围,避免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也十分重要。

  04

  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大脑当中关于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脑区,成人期才会成熟,这意味着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会体会到压力情绪,但却无法表达清楚或调节它。当父母看到孩子处于糟糕的情绪状态时,要帮助孩子保持冷静,用语言表达情绪,或在运动、绘画中去调控情绪。

  05

  培养孩子的积极正向思维

  正向的积极思维能帮助孩子在日后克服困难。因此,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提出具体的鼓励和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拥有更加正向积极的思维。

上一篇:2023安徽特岗教师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报名入口网站-安徽特岗教师
下一篇:黑龙江考生报考志愿如何进行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