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985年,小伙得到村民凑的70元路费,34年后回乡报恩,发千万红包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原标题:1985年,小伙得到村民凑的70元路费,34年后回乡报恩,发千万红包

  都说人要有感恩之心,而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代韩信在沦陷的时候,饥肠辘辘,遇到一位慈祥的老太太给了他一碗饭,韩信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日后便一千金相还,来感谢老太太的恩情。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涌泉相报对其实并不多,但郑大清就是那为数不多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知恩图报的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几个字在郑大清的身上提现的淋漓尽致。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乡亲们一起为他凑出来70元。这70元变成了郑大清的创业资金。他坚持艰苦创业,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发家致富,后驾驶直升机飞回村里,为村民送去了几千个红包。他就是今天要讲的主角——郑大清!

  郑大清经历了什么,从穷困潦倒、借债度日,到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这一切都要从郑大清失去母亲后说起。郑大清是个苦命的孩子。从他记事起,他的父母就为他们七个兄弟姐妹的衣食住行而心碎。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郑大清放弃了学业,初中没有毕业就参军了。父母已经为此内疚了很久。但他不在乎,因为当兵不用担心没饭吃,这很好。

  然而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光。在部队里,他刻苦学习,刻苦训练,第二年,他就当上了新兵班的班长。他受到军队领导的喜爱,并在那里呆了八年。后来,考虑到自己受教育程度低,在部队成长困难,郑大清决定回乡挣钱养家。但是当他回到家时,他才得知他深爱的母亲多年前不幸去世了,因为家里很穷,看不起病,母亲最终一病不起。郑大清便决定捐赠700万元,在仪陇县69个乡镇建设一座桥,并将其命名为“慈母桥”。

  郑大清以前没文化,但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他向家乡捐赠了五所希望小学,并设立了教育基金,奖励优秀学生,帮助有特困生的学生。仪陇县的交通越来越便利,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也越来越好。但是,仪陇县的就业形势严峻,为了生存,当地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郑大清知道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多年来,郑大清一直在家乡招工,给很多人提供就业机会,他的公司光丁字桥镇已经有几百名员工,每月给老人发放200到300元的慰问金。在宴会上,他又给了大家一百万的红包,每个人都有一份,郑大清特地开直升机来不是炫耀,而是让老人坐飞机,他说他想带大家去看海,可是担心老人出门太累了,所以改看天空。丁字桥镇的居民估计他们没有想到这70元钱,如今竟然可以得到现在如此多的回报。

  郑大清用大爱感召社会,唤醒更多企业家做好事、办实事,帮助企业家找回失去的道德情感和文化信仰。郑大清回馈社会,用爱心践行,在帮助和奉献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天命轮回,好事成事。他对社会的投资越多,他的境况就越好。

  郑大清用实际行动证明真的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他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他的品德让我们所有人为之敬佩,值得学习。在此也衷心祝愿郑大清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上一篇:2020年天津市中考英语真题(含听力及答案)
下一篇:鹤壁:牢牢把握项目建设“生命线” 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